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炮灰的痴傻妹妹后,太嚣张 > 第53章 要是有地瓜和玉米就好了

第53章 要是有地瓜和玉米就好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蝶儿,不要这样,伤到自己怎么办?”胡夫人把女儿的手护在掌心,仔细查看。

    “伤不伤的有何要紧,现在哪家还愿意娶我,‘品行不端,道德败坏’皇上金口玉言,我这辈子算是毁了,呜呜……”胡蝶无助地看着她。

    圣旨下的时候,灭顶的恐惧和绝望让她直接昏死过去。

    醒来后,不甘,懊恼与怨恨险些将她吞噬。

    胡蝶哭骂一阵,终于被胡夫人劝住。

    “那个贱婢还未找到吗?”

    胡蝶眼眸通红,眼底全是压抑不住的怨毒与阴狠,“没有,若是找到,我定让她生不如死!”

    “你怎就信了她的话呢?”胡夫人话中的埋怨让胡蝶眼圈又是一红,“好好好,娘不说,如果能找到她,把她送到官府去,指认她教唆怂恿,你只是单纯好骗,一时心善罢了,再加上你长姐在宫中帮你周旋,你的名声自会无碍。”

    胡蝶眼眸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吗?”

    胡夫人摸了摸她的头发,笑道,“当然了!”

    “可长姐……”想到事发时,父亲想进宫申辩,可连宫门都没进去。

    皇帝当真震怒还是长姐的不作为,甚至说故意而为之,她不确定。

    胡夫人见女儿又担心起来,笃定地说:“放心,她不敢!”

    她能斗倒表姐成为正室夫人,那她的女儿也必须为蝶儿铺路!

    想到那个已经化成白骨的姐姐,和那个被卖到南边窑子里的孽种,心中快意。

    “母亲会为你谋划好一切!”胡夫人眼神坚定,除非她们的慧嫔娘娘不想再见她的弟弟。

    母亲笃定的态度,让胡蝶破涕为笑。

    她就知道母亲有办法,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她也相信姐姐是个有分寸的,纵使父亲母亲有些小错,对待她们有时有些厚此薄彼,可她是姐姐,不应该大度些吗?

    且子不言父母之过,姨母已经去了十几年,即使母亲太忙会照顾不到她的一些吃食与衣物,可她终究是母亲在照料,抚育她长大,养育之恩大于天。

    要不是自己胡闹,母亲趁机帮姐姐推掉那个劳什子表哥的婚事,姐姐定也是进不了宫的。

    她能进宫为妃,母亲居高至伟。

    且家中只有小弟一个男丁,也是她以后的仰仗。

    若她不识时务,将来可没有娘家可依。

    所以,长姐定会如以前一般听话。

    想到这些,胡蝶心中豁然开朗起来。

    胡夫人见女儿心情好了,复又提起那个婢女:“那个贱婢是你身边最得力的一个,在你身边十年,若说她有问题,我是不信得,除非……”

    “除非她也被骗了……”胡蝶也不是全无脑子。

    “不错,她的老子娘还在庄子上,她一直不曾回去,只怕……”

    想到日日在身边伺候的人,可能被杀了,今天是她的婢女,明天会不会就是她了……

    胡蝶脸色青白一片。

    胡夫人把女儿揽在怀里,轻声安抚:“放心,母亲会让人继续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幕后之人也会揪出来,为你正名。”

    胡蝶坚持是韩锦安搞得鬼,这次威远侯府踩着她出尽了风头。

    胡夫人却不这么认为,可为了不刺激女儿,她也没否认。

    她能从一个破落户的孤女,一步步坐到御史夫人的位置,除了手段心机,眼力更是不少。

    威远侯府做不出这种事,她心中也不愿与威远侯府对上。

    她有自知之明,胡家毫无胜算!

    至于祈福宴的事,女儿被顺康公主当枪使,她们这是明着吃了哑巴亏,相信威远侯府也明白。

    被胡蝶扣锅的韩锦安却怀疑起了慧嫔。

    “若是如此,那慧嫔也是个能成事得,女子没个娘家依靠日子会很艰难,更何况在宫中。”韩老夫人中肯地说道。

    胡家她看不上眼,一家子没有上的了台面得,只要她们不招惹安安,万事好说,若不然,就不要怪韩家仗势欺人了。

    “胡家会是她的依仗,但不是现在的胡家。”韩锦安意味深长得说道。

    “什么?”她的声音太小,以至于韩老夫人没听清。

    韩锦安无法解释自己知道剧情的事,只得装傻充愣,“啊,没有,我说那黄水生的媳妇怎么还没来?”

    话音刚落,紫竹就领着人进来了。

    “请老夫人安,请小姐安!”

    这段时间在侯府吃得好,住的好,一家子算是安定下来,水生一家感念侯府的大恩大德,差事办起来越发卖力。

    今个主子叫她,她行礼问安越发真诚。

    “行了,起来吧。”老夫人和煦的开口,并赐了坐。

    水生媳妇记得姑母的吩咐,直言不敢,老夫人也没再让。

    韩锦安直截了当的问:“怎么样,可有你们的同乡?”

    “嗯,有的,虽没有同村的,但找了几个娘家村的。”水生媳妇声音有些沙哑,想来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哭过了。

    想到那些人的处境,再看看自家在侯府的待遇,水生媳妇心中对韩家更是感激。

    “怎么样?”

    “回小姐,情况和我们来的时候差不多,他们是二十天前从川州出发的,现在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况?想来只会更糟。”说着眼圈也红了起来。

    顿了顿接着说: “对了,和他们同路的还有甘州的一些流民,据说他们那里也已九个月未落雨了,一些有年岁的老人说是大旱之兆,趁着家中还有些余粮,赶着出来找活路。”

    这些消息韩锦安是知道得,其实朝廷也在川州放了几次粮,可杯水车薪。

    在古代,旱灾发生得非常频繁,由旱灾开始,往往形成一个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的灾害链。农业生产难以开展,造成局部地区人口锐减,直接导致经济恶化和财政危机。

    旱灾引发的流民潮极易引发社会动乱,轻则转为流寇盗贼,重则发生武装暴动甚至大规模起义,危及王朝存亡。

    朝廷也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抗旱方法,如灾前预防、赈济救灾、移民就食等。

    前两个都是尽量去做,后面那个是最终的结果。

    这些无论是否在这个时空,都是有史可查的。

    这几年大夏朝,先是临州蝗灾,后又青州地动,现在是川州大旱,眼看着甘州也快续上了,靠国库存粮,实在是救济不过来。

    且与南疆的战争一打就是十几年,其余三境也时有小摩擦,军饷粮草是首要必须要满足的,朝廷根本没有多少存粮,指望赈灾粮草百姓等于等死,所以能走能动的都逃难了。

    那些年纪太大、腿脚不便和故土难离的,只能生死由天了。

    韩锦安这些日子翻看过不少史书,发现无论哪个朝代都想改良粮食作物,增强农作物抗旱抗涝性,增加粮食产量,但一直未有什么进展。

    哎,要是有地瓜和玉米就好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