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扬名入东山
楚太元六年,南徐州晋陵郡丹徒县长山雅集。便是刘裕崭露头角的开始,随着中正官一句此论当为第一,这一天刘裕这个在建康小有名气的年轻人,正式进入了楚国官僚体系的视野。
柔美与伤感是楚国人的两大审美因素,刘裕一点都不占,但是人们就是记住了他,他对论语中巧言令色的点评是一方面,
更多的却是俊朗坚毅的面容,背着双手衣袂飘飘,头顶烈阳吟诵五湖四海皆一望时的豪迈。
忽然有人觉得,男性的阳刚之风也不错啊。之后这些事情随着士子们的口口相传,也引动了大楚境内的一阵风潮,成为不少闺中小姐的梦中情人。
临近傍晚,雅集终于结束。
临别之际,张先之对刘裕道:“秘书郎王谧真是慧眼识人,老夫遍访晋陵之才,得你一人足矣。能提携你一程,确是人生快事啊。”
“小子才疏学浅,不堪造就。”刘裕依旧一脸谦逊,连忙躬身道:“多谢张大人看重,”
再次寒暄几句,张先之注视着刘裕,用低沉的声音缓缓道:“不过我也只能擢你到六品,本县的士族子弟品级还是会高于你的,你莫要气馁。”
六品已经远远超出了刘裕的预料:“多谢张公恩义,小子铭记于心。”
张先之面露笑容道:“好,来年八月你到州府受大中正考评,到时候如果老夫还在晋陵,一定会去领教你的高论。”
“好,我明年一定去。”刘裕笑着送张先之登车离开。
臧泉在身后笑着道:“姑爷,没想到郡中正居然给了您一个寒门最高品。”
“呵呵,那是因为这位张先生喜欢我啊。李白哥,不愧是诗仙。”刘裕看着张先之的车架叹道。
“姑爷,谁是李白哥?”
“嗯今天是月节,我就直接回家了,你回去通报岳父大人吧。”
“是,姑爷。”
八月十五,刘裕的记忆中叫做中秋节,但是这个时候没有这个名字,正式名称叫做祭月节,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八月十五,而是每年秋分的这天,只不过今年正好在八月十五而已。
刘裕印象中的中秋节始于唐初,盛行于宋代,因为历史流向的改变,这两个朝代都不一定会出现了。
刘氏院中香案已经摆好,瓜果梨桃等贡品摆放在月神的牌位之前。两根大红烛立在牌位两侧,静静等待祭祀仪式开始。
刘裕的两个弟弟看着供桌上的月饼吸溜口水,昨天哥哥做出来的时候给他们尝了尝,那种味道太香了。
自从月饼上桌,俩孩子就不停问哥哥什么时候回来,萧氏被问的心烦意乱。
臧爱亲看着门口出现的身影高兴道:“夫君回来了。”
“那就开始吧。”萧氏起身看了一下道:“还在吉时之内。”
院中红烛高燃,全家人捧着鲜香依次上前,对着桌上的月神牌位上香祭拜,照着月光全程严肃静谧。
等到祭月仪式结束,严肃的氛围才开始轻松,恢复成了刘裕印象里中秋节的样子。全府开宴,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寄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萧氏问道。
“母亲,中正官给了六品。”刘裕笑着回道。
“有些低了。”萧氏叹了一声道:“都怪你那个死鬼老爹,要不是他无能,你怎么会沦落到六品这个位置上。”
刘裕笑着应了一句:“娘,您也别生气,我觉得陈胜那句话说的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萧氏点点头:“说的倒是没错,可那时候是天下大乱,现在的世道,寒门想要升阶,难如登天啊。”
刘裕安慰道:“这会儿不也是天下大乱吗?北方胡族都快打到长江了,文官这条路不行,我就去兵营走一遭。”
“胡说。”萧氏瞪了一眼刘裕道:“战场上刀剑无眼,哪怕你就是在丹徒织席贩履也不许去。我还没抱上孙子呢。”
说完还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臧爱亲和王琳。
“娘,我就是说说。”刘裕尴尬一笑:“一天兵书都没看过,去当兵我哪里敢啊。”
臧爱亲也面色通红道:“娘,我和寄奴已经在努力了。”
王琳则根本没办法发言,自己还没个身份呢。只能低头吃菜,装作看不见。
吃完了晚饭,院子里只留下臧爱亲和刘裕两人,刘裕抱起妻子笑道:“娇儿,娘要抱孙子,咱们接着努力吧。”
“哎呀。”臧爱亲惊叫,紧接着挣扎道:“你放我下来,一会我还要和玉树姐姐照月呢。”
“照月?这又是什么习俗?”刘裕愣了一下。
“相传秋分之夜,静沐月光,可以使妇女怀孕。”臧爱亲挂在刘裕的脖子上悄声道。
“哈哈,求月神不如求我。月光帮忙生出来的孩子,到底是我的还是月亮的?”刘裕笑道:“别搞这些有的没的,今天晚上我努把力,明天你就怀孕!”
“不要说笑,月神听得见。”臧爱亲挣扎着从刘裕怀中下来,把他推出月亮门道:“你去书房看看,今天王谧有信送来。”
刘裕回头看见王琳已经准备好了东西,正在院中开始铺排,无奈地摇摇头:“用不了多长时间吧?别搞到太阳出来。”
“用不了多长时间的。”臧爱亲又推了一把刘裕,举起粉拳威胁道:“一会别过来啊。否则今天晚上你就睡书房吧。”
“”
来到书房,刘裕拿起王谧的信,一共两封。一封是给刘裕的,另一封是举荐信。
举荐信上收信人叫做谢安,现任东山书院的山长。这个名字刘裕很熟悉,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这个人在刘裕所学的历史中,曾经率领东晋军队打败了军力强盛的苻坚,就是那个创造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等诸多成语的肥水之战。
这一战直接把有望统一中原的前秦帝国打得四分五裂,直接消失在了北方。刘裕曾经见过一首赞美谢安的诗,只记得前两句“东山高卧如龙蟠,天下苍生望谢安。”
刘裕急忙拿起另一封信,拆开果然是王谧想让他去东山书院求学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