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卖田货,这事有搞头
004 卖田货,这事有搞头
第二天,吃过早饭,王德成拿着林月琴给的三百多块钱找王德一交提留款去了。王富贵要到自留山除草。林月琴将李秋娣的吃过的碗筷收拾好就见到王雨航兄弟俩从谷仓间搬出了两摞地笼,笑着说道:“你俩别贪玩,太阳毒着呢,早点回家吃午饭。”
“好的,我和雨祥去西渠沟下地笼,不用喊我们吃饭,午前就回来。”王雨航说完就与弟弟一人提着一摞地笼一人拎着一只蛇皮袋走出家门放地笼去了。
路上走了十多分钟,就来到了西渠沟。西渠沟水流清澈,渠沟里生长着各种水草,长长的水草叶在渠中随波逐流。渠沟底布满了厚厚的黑色淤泥。非常适合泥鳅的生长。西渠沟有五里来长,两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几十块水田,拢共有上百亩。肖山冲村附近像西渠沟这样的地方有十几处,离村子再远点还有更多的渠沟。
王雨航和弟弟选了一处水草密集处下地笼。轻轻地撇开水草,将地笼放置在渠沟底部,捡一根树枝将地笼的一端固定好,再将地笼的另一头在渠沟中展开并固定住,地笼就下好了。
接着两人各自手持一根长长的树杈在地笼前后不远处不断地在渠沟中搅动。隐藏在渠沟中的泥鳅被惊得四处乱窜,不少泥鳅窜进地笼就再也出不来了。
半小时过后,收回地笼,清理掉附着的淤泥草叶,将里面的活蹦乱跳的泥鳅挑出个头小的放回渠沟,拇指头粗的泥鳅每条都有一、二两重。逐个倒进蛇皮袋中,将袋口绑紧,又丢回渠沟中养着。光这一趟收放地笼就抓了七、八斤的大泥鳅。
接着兄弟俩又将地笼移到前方几十米处再次下地笼。
……
上午十点多,太阳已经将渠水晒得滚烫。王雨航兄弟只得收起地笼,提着一袋的泥鳅回到家里。将一蛇皮袋泥鳅放在阴井里,再浇上几桶水,这才罢休。看这天热的!
兄弟俩人吃过午饭,睡了个午觉,直到太阳西斜才起床。简单的吃上几口饭,带上德顺叔家借来的电瓶灯,拿上黄鳝钳,带上蛇皮袋子,又去照黄鳝捡田螺了。
晚上直到借来的电瓶灯仅剩微光俩人才背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家中。
吃完林月琴做的夜宵,王雨航和王雨祥就开始满心欢喜地挑选田货。将所有的田货倒进大脚盆,那些个泥鳅黄鳝滑不溜湫的在盆里钻来钻去。没啥活力的都留给家里吃,剩下的泥鳅黄鳝都是大个头,一条拇指粗的黄鳝都有四两重。将它们分类,分别装在两个蛇皮袋中。田螺不错,在田里都是挑大个的捡,单独装满了一大袋,全部带去潭阳。
拿家里的秤杆子一秤,好家伙,36斤泥鳅、29斤黄鳝、51斤的田螺!
将三袋田货在阴井里放好,给电瓶灯充上电,王雨航赶紧洗漱睡觉。明天去潭阳,凌晨三点就得出发。骑自行车载着三袋田货,光路上的行程就得花个三、四个小时。争取早上7点到潭阳,可以赶上城里人买菜的时间点,要不,就得不偿失了。卖完了田货再去报到也不迟。
第二天凌晨两点多,王雨航就起床了。吃了点昨晚的饭菜,在挎包的夹层里掏出一百一十元钱放在衣柜底层,剩下的二十多元钱还是放挎包里随身带着备用,应该够了。将电话本也放进挎包中,再检查一下夹层中的报到证,无误后才将挎包斜背在身上。
从阴井里起出田货,打两桶水浇在蛇皮袋上,再捆绑在二八大杠自行车后架两边。找到一大块纸皮包上两块小木炭和称杆子、称盘、称砣用布袋子装在一起绑在车架上,将电瓶灯拧亮,固定在车头就推车出家门,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带货”夜行。
半路上王雨航担心泥鳅黄鳝,还在有水源的地方停下来给浇了一次水。
天边微微亮,朝霞渐向远处的山头扩散,头顶的天色也被那柔和的红色映得淡了,淡了。天也亮了些,黎明的宁静被路旁村庄的淡淡的几缕炊烟给惊动了。远处的天边全是金黄的云霞,赶早的人们也被一层灿烂的金黄所点缀。
王雨航冒着一身汗水在太阳全露出来前进了城关。
骑着自行车来到城关农贸市场,市场里面都是固定摊位,门口摆满了各色临时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卖菜的、买菜的热闹得很。
王雨航下自行车后就推着车在水产品摊区溜了一趟,田货的大概卖价就有了底。黄鳝每斤可以卖23元,与水产品摊价格相同,但自己的黄鳝品质可比水产摊的好。泥鳅每斤卖12元,比水产品摊便宜1毛。田螺每斤卖08元,与水产摊相比便宜5分,品质还更好。自己总共才一百来斤田货,不愁卖不掉!再说,人家水产摊还得交管理费呢。
市场门口没找着摊位,就在不远的十字路口旁支起自行车,去市场买菜的人们大多要先经过这里,人流量高。路旁的二层砖楼可以挡住上午的的太阳,砖楼迎街的小店卖的是些日常小百货。
从车架上解下三个袋子敞开袋口,露出鲜活的田螺、泥鳅、黄鳝摆放在路旁。然后取出秤杆子、秤盘、秤砣摆放好,再将纸皮撕成大小相等的三个长方形,分别用木炭写上售价插在相应的袋子上。王雨航准备好了,对着路上买菜的人们就开始大声地吆喝了起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刚刚从乡下抓到的纯天然泥鳅黄鳝还有田螺,个大味鲜营养好还便宜!您买了不会错,保您吃完了还想吃!”
在省城摆过小摊的王雨航像个老手,他知道要卖出自己的田货得会吆喝。
王雨航不断的叫卖着,不一会,终于有了回应。一位大妈挎着竹篮子原本是要到市场买菜的,听到王雨航的吆喝声就上前看了看蛇皮袋中的田螺问到:“你这田螺怎么卖?”
“8毛一斤,阿姨您看,这田螺个头大,新鲜,还不贵。都是我昨晚上在乡下田里捡的,您买了吃完还想吃!”
“个头倒是挺大的,8毛钱就8毛钱,给我称上两斤。中午煲黄瓜,给我孙子解个馋。”
王雨航动作麻利地称好两斤田螺倒进大妈带来的菜兜,又顺手抓了一把田螺放进兜里,笑着对大妈说道:“阿姨,都是自家的东西,你觉得好吃就再来买,我以后都在这路口卖田货。”
“小伙子不错,下回再到你这买田螺。”大妈开心地付了16元钱。
大妈整理着篮子还没走,又有一位大姐走了过来问道:“这田螺怎么卖?”
“八毛钱一斤。”
“黄鳝呢?”
“黄鳝两块三一斤。都是昨晚在乡下刚抓的,新鲜着呢,包您满意。”
那位大姐询价时看了一眼大妈,大妈说道:“这小伙子的田螺好吃,新鲜,个头大,煲黄瓜更好吃。”说完才提上篮子到市场买其他的菜去了。
这位大姐在田螺袋中扒拉了几下说道:“个头是挺大的,壳还薄,不错。田螺八毛不贵。那黄鳝能便宜点吗?”
“大姐,您要几斤,要得多我给您再便宜两毛。”
“行,黄鳝给我称个五斤,回家养着吃,田螺给我称个两斤。”
“好勒,您稍等会,我买些食品袋来装黄鳝、田螺。”
王雨航在旁边的小店里买了两扎食品袋子,给这位大姐称了五斤黄鳝,称杆子翘得高高的,将黄鳝装进食品袋递给大姐。又称好了两斤田螺,装进另一个食品袋后又抓了一大把田螺放进袋中才递给大姐。
大姐接过田螺直夸王雨航会做生意。
王雨航说道:“黄鳝按2块1毛钱一斤给您,5斤就10块5毛,两斤田螺1块6毛,一共12块1毛,大姐,收您12块就行。”
大姐爽快地付了12块钱给王雨航,才提着两袋田货走进市场。
这装田货用的食品袋不可缺少,还好小店有卖。前面大妈买田螺用的是她自己带的菜兜,那其他人呢?
上午不到十点,三袋田货都卖完了。
挎包里装着卖田货所得的各种大小面值的人民币。王雨航坐在自行车上休息了一会,心里盘算着上午的收入:
29斤的黄鳝至少卖了65块钱,36斤的泥鳅卖了43块钱,51斤的田螺除了一小部分用作添头,也卖了47斤折合37块6毛钱。一算,心里激动——兄弟俩昨天收获的一百多斤田货至少卖了145块钱!不由得笑出声来,他在省城三年也才存着130多块钱。寻思着这事有搞头,可以接着干,大胆地干,干他个天翻地覆!
一会得去邮电局打电话联系一下省水产公司的刘焕文。能搭上他这条线,回村里就可以大量收购村民们家中的田货。报到的事下午去办,身上一身臭汗,去教育局还不把人家干部给熏晕了!
王雨航正畅想未来,一位左手臂上戴着“城关市场管理员”红袖章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冲着王雨航说道:“小伙子,你这摊位费要交两块钱。”
“大哥,怎么称呼您,您这摊位是按天还是按月收取?”王雨航问道。
“我是这儿管事的,我姓冯,嘿嘿,他们都叫我冯管事。这市场边上临时摊位摆摊的人流动性大,摊位费都按天算,每天两块钱。”
“冯哥,我这个月都在路口这位置固定摆摊,按天交费,可以吗?”王雨航觉得路口这边人流量大,是个摆摊的好场地,不比市场门口差。
“行,今天的两块钱你先交给我。有人找事你就到市场里喊我,我都在里头。”
王雨航拿出两元钱交给了冯管事。冯管事收了钱写张收据给了王雨航后又向一旁的摊位收费去了。
收拾好携带的物品,王雨航骑上自行车往邮电局而去,他要联系刘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