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室可兴 >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万军之中取上将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万军之中取上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颜良,冀州安平人,以勇武知名。

    袁绍举义兵讨董卓,颜良投之,被袁绍表为別部司马。

    颜良在袁绍平定冀州、幽州过程中立有汗马功劳,败公孙,击黑山,少有摧折,升为中郎将。

    袁绍拥刘旭为帝,自任大将军,除了分封拉拢诸侯外,对部下也大加封赏。颜良被表为镇东将军,为四镇将军之首。

    颜良一心要建功于新朝,留名青史,得知麴义反叛,颜良勃然大怒,向袁绍请战,道:

    “麴义恃弩为雄,孤高自大,狼子野心,诚难久养。末将愿提精兵一万,削平河内,提其首级来见大将军!”

    袁绍摇头道:“君勇锐过人,另有重任。刘备不俟王命,即行兼并,已取陈国,将伐吕布,实乃乱臣贼子。

    孤欲遣君领两万精兵南下,据东郡,救吕布。

    君以下如何?”

    颜良忙道:“末将领命!”

    袁绍问道:“刘备兵多将猛,君若至河南,欲如何行事?”

    颜良思索片刻,道:“刘备利速决,不耐久持。我将取东郡,据濮水、大泽、济水一线与刘备对峙,待大将军扑灭麴义,再行雷霆一击。”

    袁绍大喜道:“君得之矣!”向颜良解释道:“麴义乃孤腹心之患,当先除之。

    然刘备兵近十万,以君之兵力,难以对敌,当与吕布并力,据城而守。

    待孤剿灭麴义,再提大军十五万会攻刘备,必可将其主力一举歼灭,届时取四州如拾草芥耳。”

    颜良心悦诚服。

    袁绍又派高干为使者出使吕布军中。陈宫在白马接待高干。

    陈宫自吕布失去突围至徐州机会后,虽然愤怒,也只得迅速北上,在东郡搜集、整理兵马,以接应吕布北上。

    高干道:“刘备军强,难以骤破。识时务者为俊杰,吕将军困守绝地,甚无谓也。

    吕将军上次与大将军并肩作战,大将军久难忘怀。

    可惜当日有小人作祟,致使大将军对吕将军产生误会。

    如今大将军已将小人屏退,吕将军可无忧矣。

    大将军明示,若吕将军至,当表为左将军,以示与伪左将军刘备不两立之意。

    至于陈公,将表为九卿之一。

    大将军盛情拳拳,未知陈公意下如何?”

    陈宫断然道:“吕将军既自立,难为他人之下。左将军、九卿,非所宜也。袁公若愿援手,可速派军来,若不能,某等将与刘备血战到底,誓死不降!”

    高干目光一闪,笑道:“久闻陈公刚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将军有言,若吕将军、陈公不愿相就,可合兵退至濮水之北,据坚城与刘备周旋。

    若形势不利,亦可退至河北。吕将军可助我军取河内。

    若破麴义有功,大将军可割河内、河南等于吕将军,委以司隶、关中。

    待大将军南攻青州、兖州时,吕将军自河南攻兖州、豫州,夹击刘备。

    陈公意下如何?”

    陈宫怫然不悦,道:“袁公既有此计,君为何不直言?欲相欺乎?此与袁公宽宏大度之形象大不相符,令人费解!”

    高干笑谢道:“此某相戏耳。陈公无需介怀。形势紧急,当速决为上。”

    陈宫冷哼一声,放弃纠缠,问道:“袁公将带多少军队前来?”

    高干道:“大将军已派镇东将军颜良,率两万精兵南下。”

    陈宫等了一会,见高干不再说话,瞪眼问道:“刘备有兵八万,袁公就派两万兵?”

    高干不悦道:“颜良有万夫不当之勇,麾下皆百战精锐,足以以一当十,加上吕将军本有三四万兵,如何不能对抗刘备区区杂兵?

    且刘备缺粮,不耐久战,此天时在我。

    我等据河泽,守坚城,此地利在我。

    刘备侵略临州,所行不义,此人心在我。

    公何必言兵少?兵贵精不贵多,将贵勇不贵众!”

    陈宫叹道:“袁公虽大败田豫于河间,但田豫兵非刘备精锐,且当时沮授兵多而田豫兵少。

    袁公怎能如此轻视刘备?以某观之,麴义不过小患,除之易矣。

    刘备方为大患,当全力以赴。

    袁公本末倒置,实可叹也。”

    高干心底是同意陈宫之言的,沮授、田丰也都认为应派大军支援吕布,在河南地占据一块根基,作为日后讨伐刘备的桥头堡。

    然而郭图逄纪等坚持认为麴义与曹操结合,小患立即变成大患。刘备和袁绍之间,黄河之险双方共有。曹操与袁绍之间,却是居高临下,又有麴义威胁邺城,实乃腹心之疾。

    袁绍对曹操和麴义之叛,恨之入骨,坚欲先剪除二人,沮授田丰等也无可奈何。

    陈宫代表吕布,高干代表袁绍,签下盟约。

    颜良立即从黎阳过了结冰的黄河,来到白马,与陈宫、高干一起先行至濮阳。

    颜良两万兵加上陈宫一万兵,自濮阳倾巢而出,南下离狐,行至一半,鄄城急报:关羽率兵万人已西上直扑濮阳!

    鄄城守兵是在关羽离开后,绕路飞骑来报的,关羽军虽是步骑混合,但预计就在这一两日内到达。

    陈宫大惊道:“我军中家眷、粮草辎重大都在濮阳,濮阳若失,我军必溃,君等与吕将军之军亦无所依。当速还兵濮阳!”

    颜良一番思索,反驳道:“我军闻敌则退,必伤士气。奔回濮阳,亦伤体力。

    而关羽则可从容休整,肆虐乡里,征集粮草,胁裹饥民。

    我军虽有坚城,也陷被动。

    不如径率精兵截击关羽于道中。

    其本为袭取空城而来,骤然遭遇我军,必错愕万分,进退失据,我军可一举败之。

    持关羽之首级南下定陶,刘备军心必乱。

    届时我军何须守濮水?当直取三州,消灭刘备。此不世之功也!”

    军中将领无不感奋。

    关羽,张飞,为刘备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

    张飞挫于平原,败于河间,不过尔尔。

    关羽有何能为,而让我两万避其一万?

    颜良将士皆踊跃争先,抢着为先锋攻击关羽。

    颜良对陈宫谏阻恍若未闻,下令:“某亲率千骑先行抢占有利地形,汝等速速跟上。”

    下令后,颜良一马当先,带着骑兵扬尘而去。

    陈宫望着滚滚烟尘,顿足道:“见小利而忘命,匹夫之勇耳!”分兵更不可取,命后续步卒向东紧追。

    骑兵轻装其快无比,须臾便至咸城附近。

    颜良抬眼望去,只见关羽军已自长蛇阵变为方阵,旗帜如火,槊戟如林,擂鼓而行,高歌而进,军容严整,士气如虹。

    金钲鸣响,关羽军戛然停下,不动如山。

    颜良脸色微变,久闻关羽勇名,不意其治军统兵也是不凡。

    兵法云,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且前排士兵皆穿皮甲,执长戟,骑兵冲击已不可行。

    其军停驻后,以车为营,将士纷纷着甲。披铁甲者为数不少,也看不出哪个是关羽。

    看来必有一场恶战!

    早在颜良率骑兵初下时,关羽军斥候就已向关羽报告敌情。

    关羽命令军队立定,就地展开。

    烟尘张天中,关羽微眯着眼睛打量颜良军。

    观其骑军将士皆威猛彪悍,然阵形零散,战马错落,稍嫌混乱。骑军中有一员大将,身躯雄壮,战马雄骏,根据谍曹描述及画像,当是颜良。

    关羽默默思索,贼来势汹汹,然其阵不整,此可击也。

    如果是一般将领,可能就要抓住颜良兵少、立足未稳的机会进行攻击,说不定可以挟败其前锋之威,顺势击破之后军。

    关羽则不然。关羽担心现在就攻击颜良,会变成击溃战。颜良可以轻松调转马头而走。

    关羽准备等到颜良后军方至,看似实力暴涨,其实反而堵塞颜良去路,让其彻底丧失机动性的那一刻。

    关羽下令悄悄集合军中骑术精良、勇武敢战者,得一百零三骑。

    周贯看出关羽的打算,忙劝道:“关将军!颜良勇冠三军,骑兵过千,君仅百骑,恐怕尚未靠近颜良,就被其麾下全歼。务请三思而行!”

    关羽淡淡道:“颜良虽勇,而莽撞,不过插标卖首之辈;

    其兵虽壮,而散乱,不过土鸡瓦狗之徒!

    破之又有何难?”

    周林道:“其众未集,何不遽击之?”

    关羽道:“此非汝所知也!”

    不过盏茶功夫,高干、陈宫等后续大军毕至,甲兵曜日,旗帜蔽天,刀矛森布,严整有威,鼓声大作,杀声震天。

    两杆大纛高挑,一书:大将军袁,一书:镇东将军颜。勇士环绕,锐卒拱卫,更显得麾盖下颜良英气勃发,雄风凛然。

    关羽军常在东平防守曹操、吕布,与袁绍军对战较少。众将见了袁军威势,不由收起轻松表情,道:“冀州人马,果然雄壮!”

    关羽眯着的双眼猛地一睁,喝道:“此其时也!”

    奋然上马,带着百余骑士,直冲颜良。

    颜良举戟一指,喝道:“关羽派勇士冲阵,我军勇士何在?与我杀之!”

    诸将人人争先,数百骑奔出。

    颜良正面露冷笑,却见那数百骑遇到关羽军所派骑士,如波开浪裂,人仰马翻。敌骑速度竟然没有丝毫迟滞,若入无人之境。

    颜良大惊,未料到关羽军中竟然有这许多勇士,忙命左右进击,自己勒马挺戟,严阵以待。

    颜良方才带千骑先行,是要看敌军情况,有无突袭机会。见关羽阵容严整,他毫不犹豫地勒马不攻。

    以区区千骑,击近万长槊,乃取死之道,这点颜良深知。

    身为大将,南援吕布,颜良时刻牢记袁绍告诫:不可恃勇陷阵,应负起指挥之责。

    见关羽所派勇士来势凶猛,颜良强压下亲自出击的欲望,咆哮着挥戟指挥左右迎战。

    但敌骑之勇武让人骇然。颜良军之勇士如飞蛾扑火,触之即死,无敌骑一合之将。

    霎时敌骑已杀到方才颜良立马之地。

    当先一骑大吼一声:“颜良休走!关羽在此!”

    如同平地里响了一声巨雷。

    震得颜良及其左右耳膜嗡嗡作响。

    颜良这才反应过来,竟是关羽亲自冲阵。后面就是步卒,退避已然不及,急挥戟相迎。

    戟槊相交,火星四溅,发出巨响。

    两人胯下战马齐声哀鸣,被两人双腿夹得跪倒在地。

    颜良狞笑一声,挥戟斩向关羽颈项,仿佛看到大好头颅飞起。

    突然胸口剧痛,戟刃距离关羽颈项还有一尺,全身力气消散得无影无踪,双手握不住戟杆,颓然坐倒,低目一看,脸色惨然。

    胸膛正中插着一柄通体乌黑的铁槊。

    铁槊握在一双坚如磐石的大手中。

    颜良口中吐出最后两个字:“关羽!”

    随着关羽将槊刃拔出,当场毙命。

    关羽在冀州将士骇然目光中,上前一步,从腰间拔出环首刀割下颜良首级,喝道:“颜良已死,尔等何不早降!”

    数十勇士紧紧护卫关羽,齐声高呼:“颜良已死,何不早降!”

    方才跟随关羽冲阵,关羽冲在最先,足有半数敌人死在关羽手中,众骑士伤亡不足一成。

    高干、陈宫等忙高呼指挥围杀关羽。

    忽然陈宫后阵中传来一阵呼喊:“颜良死了!我军败了!”十几人向后就逃。

    有将领挥刀阻止,却被为首那人斩杀。

    那十几人一边呼喊,一边砍向挡住他们逃跑去路的同袍。

    陈宫军顿时大乱,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向后就跑。

    一旦前面有人跑得慢挡住逃路,就如最开始那人一样,拔刀砍向同袍战友。

    颜良勇冠三军,在军中威信极高,他当场被杀,士气跌落到谷底,又见陈宫军先逃,剩下自己对抗宛如杀神的关羽军,下意识跟随就跑。

    更何况关羽军擂鼓震天,应举、巢集、张圭等齐声呼喊,宛如山崩海啸,率领近万大军迅猛杀来。

    陈宫早望见最开始煽动逃跑那人正是自己东郡老乡,名唤陈容。此人加入军中才数月时间,由于出手大方,爱交朋友,深受士兵拥戴,不久即升为都伯。

    这陈容出手狠辣,肆意制造混乱,分明是个奸细!

    陈宫正待命令亲兵去擒杀陈容,左右亲信急忙挟着他就跑,叫道:“将军,事不可为,速走为上。”

    陈宫转头一看,关羽大军已杀入颜良和自己军中,三万大军已经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陈宫惨然道:“我受将军信重,委以后方,如今数万大军一朝丧尽,不仅害了无数乡民性命,也害了将军。又能逃到哪里去?君等速走!”

    左右流泪道:“我等受将军恩养,将军不走,我等如何能走?”跟随陈宫聚集数百人结成圆阵进行抵抗。

    陈宫高声呼喊,让败兵向自己集中,徐图扩大。

    关羽早已上了部下让给的战马,居高临下,观看战场形势,见陈宫所处抵抗较为顽强,人数较多,挥槊一指,命朱樟破之。

    朱樟领命猛攻陈宫,瞬间将其阵势撕裂,杀得人头滚滚。

    参军蒋壹急道:“敌将乃是陈宫,休要伤了性命,生擒为上!”

    朱樟吼道:“战场之上,死生之地,哪能留手!”命令部下将士猛攻,不必管什么陈宫不陈宫。

    陈宫圆阵被破,大部或溃逃或被杀,只有陈宫率领数十人拼死抵抗。

    蒋壹大呼道:“陈公,还记得某蒋壹否?大势已去,非人力所能挽回,公何不速降?”蒋壹在刘备与吕布并力攻曹操时,与陈宫打过交道,对其刚烈果决、清白正直十分钦佩。

    陈宫不答,继续死斗。

    朱樟大吼一声:“杀!”

    乱槊齐出,将陈宫等十几人全部刺死。

    陈宫立而不倒,眼中两行血泪流下,悲呼一声:“陈宫不负人也!”就此毙命。

    蒋壹抢上前,扶住陈宫尸身,流泪道:“陈公,陈公,为吕布至此,不亦枉乎?”

    可惜陈宫再不能回答。

    也许是他见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是大力抑制豪强,铲削大姓,扶持庶族寒门,与他志趣迥然不同,心中悲愤。

    也许是他见吕布将败,自己势必再难得到如吕布麾下这样施展才华的机会,早萌死志。

    陈宫临阵赴死,让人叹惋。

    高干率千余人从战场上逃脱,进入濮阳。

    濮阳大姓田氏,在关羽军兵临城下后,将高干等绑了,开城投降。

    关羽分兵袭取白马,亲自带兵攻下离狐。又派兵持颜良、陈宫首级至鄄城、廪丘、范县、东阿,四县皆不战而降。

    与此同时,吕虔、肖建也自任城进军山阳,攻下方与、东昬、金乡、昌邑,斩杀吕布大将刘何。

    鲁肃、陈恺攻下防东、单父、成武,进逼定陶。

    两人也算得上战功卓著,但与关羽一比,皆相形失色。

    关羽之名,威震天下。

    袁绍闻颜良被杀,失匕箸于地,良久不发一言。

    吕布奔至句阳,闻后方失守,陈宫战死,若失魂魄。

    除高顺还面色不变、保持镇定外,其余自成廉、魏续以下,皆骇然变色。

    被吕布从定陶胁裹着跟随的许汜、王楷再次提起向刘备投降之事,这次敢于公然反对的就很寥寥了。

    吕布对许汜道:“刘公与我乃是儿女亲家,刀兵相对,甚无谓也。

    许公可代我去见刘公,解除误会,申明我之心意,请刘公勿怪。

    今后刘公将步,我将骑,天子不足定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