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孙家的实力
许贡如果有机会的话,绝对会亲自带人,假扮山贼或者盗匪,把朱治在半路上截杀的,就连孙权他们这些同行之人,都是难免一死。
想想赵家所有人都被杀,然后还被一把火毁尸灭迹,就能看得出来许贡是多么的心狠手辣。
所以孙权肯定也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的。
不过这一次等那三家派人来,然后取得他们的支持,到时候就会有三家的人护着朱治去上任,那么许贡就不会再轻举妄动。
就算许贡还想铤而走险,那手下的那些郡兵也有一大半不会听他的调遣。
就算没有跟孙家合作的那个张家,站在许贡的一边,那张家面对其他三家估计也不是敢撕破脸。
退一万步讲,张家要是真敢动朱治,那孙权马上就会不遗余力的针对张家展开一系列的报复,在短时间内直接把张家的产业全都给破坏掉。
然后张家就不是破落的下场了,而是要直接灭亡。
你张家看不起我可以,大不了以后就是路人,井水不犯河水,但要是你敢针对我,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怎么办?
我必犯人?
错,斩草除根!
孙权作为后世之人,可是深深知道的,一味的仁义根本行不通,当有更大的利益出现时,这些家族是根本靠不住的。
只有恩威并施才能够走得长久。
等抓到典型展现出自己心狠手辣的一面,有些人才会感到害怕。
当有人来收买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慎重考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是否值得?
一旦失败是否能经受得住背叛的报复?
有踏踏实实赚大钱的日子不过,非要冒着自己家族被灭掉的风险去转头支持另一个人吗?
只要那些家族的掌权人害怕了,基本没有什么人愿意随便叛变的,因为后果他们根本承担不起,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意味着整个家族的消失。
相信没有哪一个家族掌权人有如此魄力。
随后孙权也把最近孙家的发展情况给他们说了一下。
孙翊和朱治的嘴巴也是越张越大。
尤其是孙翊根本想不到自己离开的这些天,孙家的实力居然扩充这么快?
到目前为止,孙家在丹阳郡的酒楼已经达到十八家,酒馆三十六家。
每家酒楼都招收到护卫三百余人,酒馆少一些,一百多人。
这些护卫基本都是一些身强力壮之人,稍加训练,就是不错的护卫。
仅仅这些护卫就已经有数千人,将近万人了。
这还不包括孙家家里的那些家丁和护院。
还有收留的那些流民和佃户。
如果把所有能够拿起武器的人都算上的话,居然能组织起一支两万人的私兵部曲。
当这个数量从孙权口中轻松无比的说出来之后,别说孙翊和朱治了,就连吴景都是吓得半死。
要知道,他丹阳郡的郡兵可也就是一万七八千不到两万的兵力。
而且很多郡兵也是那些本地家族所掌握,真正能够属于他的也就仅有三四千的样子。
现在居然孙权说孙家有不弱于他这个丹阳太守的实力,这不能不让吴景震惊啊。
不过震惊之后,吴景就是一阵兴奋。
孙家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对他来说也是好事。
先不说他现在也是孙家的人,孙家发展越好他越高兴,就说有孙家在,那他这个太守之位就坐得越是稳妥,在丹阳郡就没有人可以撼动,哪怕当地那些家族都联合到一起,那吴景也不害怕。
全郡郡兵只有一万七八千,扣除自己掌握的三四千,那些家族也就掌握着一万四千左右的兵力。
而吴景手里的加上孙家的可是有两万四千左右的力量,这还能怕了你不成?
尤其是吴景还知道,孙家护卫的训练方法好像是经过孙权改良的,那些被孙权训练出来的护卫看着就是一个个的精兵,比自己手下那些郡兵可是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顶多就是武器方面还有些差距而已。
因为像是短弩和战甲之类的还是属于管制物资,地方家族是不允许私自持有的。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哪个家族没有私藏?
全天下的家族都是一个样,都会制造和购买一些私下武装自己的家兵。
而且这些家族在当地官府里都有不少人担任各种职务,所以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公之于众,当地的主官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权当没看见。
如果非要较真的话,那主官的位置可以就要坐不稳了,很快就会被当地的家族架空,甚至是直接赶下台。
孙权又给他们进一步说出自己的计划,那就是酒楼方面有百人左右的护卫足够,酒馆有五十人也够了,剩下的都会集中到几个地方,展开训练。
其实以目前丹阳郡的局势,留这么多的护卫都是多的,有个三四十人就足够了,现在丹阳郡还真没有什么人敢不长眼的找孙家酒楼酒馆的麻烦。
一个是因为丹阳太守是吴景,另一个孙家招护卫,收留流民和佃户,招家丁的事情也没有隐藏什么,那些丹阳的家族都是看在眼里了。
能当上家主的肯定不是什么傻子,他们当然能够估算出现在孙家的实力。
所以各个家族的家主都是叮嘱族内之人,尽量不要招惹孙家。
而且遇到孙家之人的时候,这些家族也是主动示好。
孙权当然也知道这些家族的意思,而且他也不是一味的光接受不表示,也是在那些家族来酒楼吃饭喝酒时候,给予一定的优惠。
甚至在大批采购美酒的时候,也是给打个折,然后再附送一些。
礼尚往来,关系才能够维持的长久。
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你不惹我,让着我,那我也给你一些实惠,大家都高兴多好。
那些家族的家主当然也知道孙权的意思,所以也让家中的一些优秀子弟时不时的去孙府拜访。
尤其是当吴郡顾家的那场诗会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很多喜好诗词歌赋的年轻学子更是对孙权的那首《游子吟》赞不绝口,也都乐于去孙家酒楼甚至是孙家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