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应对
孟津渡方向的魏军进攻兵力高达七八万,而巩县的魏军却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毫无必要的坚守待援这不能不让人多想。
诸葛亮也曾经有想过,是不是自己的预判出现了问题,魏军的进攻方向还真的不是在虎牢关,或者司马懿是真的相信他儿子有率领七八万人,攻破孟津渡,直击洛阳的能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要怎么应对才是正确的做法。
但诸葛亮认真的考虑了以后,还是觉得不太可能。
第一个原因,还是老答案,诸葛亮不认为司马懿会把突破的希望交给别人,自己安心的给别人打佯攻。
无他,单纯是司马懿不放心而已。
这些年,曹魏的军事人才确实凋零的很严重,尤其是老一辈的名将相继逝世后,中青年一辈的将军们没能及时的顶上来。
而随着曹真,曹休这一辈人仅剩的几个人才相继病逝后,曹魏方面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突然的就剩下了两个人。
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是郭淮。
而郭淮的情况很微妙,他虽然有能力,但却并不被曹叡看好,因此一直不得重用,如今也只是在颍川郡,负责辅佐陈泰守卫颍川。
河东方面,就只有一个秦朗,一个司马师还算有点战阵经验,但你要指望他们突破孟津渡的防守,甚至攻破洛阳诸葛亮只能说,司马懿要真这么想,就太小看自己了。
另一方面,从战略的布局上来说,虽然突破了孟津渡之后,魏军可以直逼洛阳北门,但只有一路突破,并不足以对洛阳形成太大的威胁。
洛阳终究是坚城,如果诸葛亮在孟津渡被突破后,直接叫回魏延所部三万人,以四万多兵力退守洛阳的话,哪怕司马懿有二十万人围攻,诸葛亮都有信心能守住洛阳一段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因此,诸葛亮不认为司马懿会用这么直白和强硬的方式来攻取洛阳,他应该还是想要尽可能的分散洛阳守军,然后亲率大军突进,直取洛阳。
而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的话,攻破孟津渡,对曹魏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相反,造成孟津渡局势紧张,迫使自己从洛阳分兵救援孟津渡,应该才是司马懿最终的目的。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司马懿要让王凌坚守巩县只要巩县不失守,就还能吸引魏延所部兵马,如果放弃巩县后撤的话,魏延所部铁定不能前突到虎牢关去的。
所以,诸葛亮判断,司马懿大概率是要用添油战术来支援巩县,换取诸葛亮用添油战术往孟津渡增调援兵。
这是诸葛亮再三思考后的判断,但这个判断,并不能帮助诸葛亮跳出现在的战阵局势。
毕竟,他司马懿是真的添的起油,而诸葛亮可没有这个兵力可以往孟津渡增派足够的援军。
哪怕明知道孟津渡不可能轻易失守,但万一张翼和黄权守不住,退出孟津渡的话,那魏军显然也不会放着孟津渡不占孟津渡失守,后面很多的北伐战略都没法直接展开了。
所以,孟津渡还是要救,但同样,也必须想办法,跳开司马懿制造出来的战阵局势,想办法找回战场主动权。
但,并不容易。
毕竟曹魏对反攻洛阳的计划赢准备了快一年了,所有的预设战场和战略态势都是围绕着洛阳来谋划的,除非诸葛亮放弃洛阳,或者是重新开辟第二战场,否则很难跳出司马懿的战略布局。
放弃洛阳是不可能放弃的,而开辟第二战场,诸葛亮手头也没有足够的兵力。
思来想去,诸葛亮最终还会决定,抽调弘农郡的王昶领兵去孟津渡救援,而自己这边分出向宠带兵五千人去守函谷关。
鉴于函谷关的特殊地形,向宠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让向宠一定要注意函谷关北侧河道,必须在河道当道扎营,以防万一。
这么做,其实就等于是暂时放弃了弘农郡的防守,收缩兵力屯兵洛阳。
至于东侧围攻巩县的魏延,诸葛亮下令让他加强进攻,务必对巩县持续造成威胁,如果可以,最好是抢在司马懿增兵巩县之前,彻底攻破巩县。
虽然诸葛亮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对手是司马懿,应该不会给自己这样简单破局的机会但试总是要试一下的。
最后的后手,诸葛亮往南阳派出了军使,告知在南阳集结兵力的张溪和徐庶洛阳现在的战况,如果可以,诸葛亮希望他们能尽快的完成集结,带兵发动北伐。
只要北伐正式开始,攻克颍川郡进入兖州后,就等于是开辟了第二战场,而且是逼得司马懿不得不放弃进攻洛阳,回军防守的第二战场。
诸葛亮的想法,随着军使的军报一起,传递到了南阳郡的宛城。
在这里,张溪和徐庶两人正在尽快的集结兵力,准备北伐的各种事情。
诸葛亮的军报一到,张溪和徐庶经过一番简单的讨论,很快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
但,要立刻发动北伐,现在还有些困难。
如今的宛城,只有十二万兵马聚齐。
荆州襄阳郡和东三郡的郡兵,是跟着张溪一起北上的,这时候已经抵达了宛城,而关中的五万郡兵和两万南军也因为离的不远,在宛城完成了集结。
但秦州,凉州的总计七万兵马,还在过来集结的路上,并没有抵达。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在宛城完成集结的士卒,全都是步卒,一个骑兵都没有。
如果提前发动北伐的话,这点兵力去进攻颍川郡也许是够了,但想要进入兖州或者河东作战,没有骑兵,还是很危险的。
因此,张溪和徐庶两个人商量了一下,是不是稍微分工一下。
徐庶继续在宛城等待大军集结到位,尤其是秦州和凉州的骑兵,一定要催促他们尽快抵达前线。
张溪则提前率领五万步卒,前往支援洛阳,避免洛阳遇险。
张溪琢磨着,他反正是要跟徐庶分兵的,徐庶的主要进攻方向是颍川,而张溪是要领兵去河东的,先一步出发,其实也不影响北伐大计。
而且,张溪率领的都是步兵,速度慢,虽然出发的早几天,但骑兵速度快啊,只要抓紧时间随后跟上,也许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赶来洛阳汇合这样既能兼顾救援洛阳,也不会耽误北伐。
徐庶琢磨了一下,觉得现阶段也只能先采用这样的方式应急,也就同意了张溪的做法。
就这样,张溪带着三万东郡郡兵,两万南军提前出兵,前往洛阳。
统军主帅不用问,肯定是张溪,而随军的将领张溪认真的考虑了一下,决定带上了柳隐,孟达,傅肜三人。
南军那边是自有统帅的,姜维,文钦,毌丘俭都在军中,不需要张溪去操心领军将领的问题,张溪主要负责的,还是东三郡郡兵方面。
而东三郡,其实主要统帅是寇封寇封对张溪不选自己选孟达,多少有些委屈和不满。
但,一方面,寇封需要留下来统帅剩下的两万襄阳郡兵,协同徐庶作战,另一方面真要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去讲的话,孟达在能力上,可比寇封要强上不少的。
再加上张溪既然受人所托,答应了李严,自然也会兑现承诺,故此带上了孟达。
至于柳隐,那没啥好说的,既是张溪的旧部,同时又是擅守的将军,等到反攻河内郡后,张溪也需要一个擅守的将军来守住河内渡口,保证自己的后路。
而傅肜张溪选他是真的没啥特别的用意了,纯粹是现在在南阳集结的将军中,傅肜算是来的比较早的,也是能力最出众的一个。
相比于什么阳群,丁立,李辅之类的将军,张溪肯定选择更加善战的傅肜。
就这样,选好了领兵将领,整顿好军粮军械,张溪在接到诸葛亮战报的五天后,提前出兵,北进洛阳。
而近乎于此同时,司马懿也放弃了继续在虎狼关观战的做法,领兵前突,支援巩县。
毕竟,诸葛亮现在在洛阳的守军,只有五千人了战机已经出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