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前后夹击
蒋琬选择主动出击,是冒了一定的风险了。
但没办法,郭淮向后方催促粮草这件事,透漏出来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
催要粮草,说明郭淮依然在前方作战,并没有退兵的意图。
那么换个角度去考虑,就说明大汉的反攻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彻底击溃郭淮军团,双方还在僵持。
这完全出乎了蒋琬的预料。
按照蒋琬离开长安时,诸葛亮对局势的判断,这个时候,郭淮军团即使没有溃退,也应该是遭遇到了大汉北军的全力反攻。
此时身在郭淮后方的蓝田县,应该接到的是做好接应的命令才对,然而现实却是郭淮下达的运粮命令。
这对蒋琬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如果郭淮没有溃退,而是挡住了大汉北军的反攻,甚至想的更加严重一些,郭淮击退了大汉北军的反攻那身在蓝田县的蒋琬,就陷入了死地。
因此,蒋琬必须冒险出兵,从郭淮后翼发动进攻,策应正面战场的战事。
实话实说,蒋琬的这个决定,是有些冒险的,因为蒋琬并不知道前线的具体战况。
如果是双方处于僵持阶段,那蒋琬的主动出击会打破战场僵局,给槐里城外的主战场增加不小的助力。
但如果是郭淮已经击退北军的反攻,那蒋琬的这次主动出击,就有送死的嫌疑。
这些,其实蒋琬都明白,但他必须主动出击出击是冒险,不出击,坐等前方成败,也是冒险。
大汉胜了还好说,要是败了,他蒋琬一样是死路一条,根本没有退回长安去的机会。
所以,思考了一夜的蒋琬,最终还是决定主动出击。
而老天爷,真的很眷顾大汉,也很眷顾蒋琬,让蒋琬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
郭淮已经是没招了,他把所有自己能调动的机动部队全都调动了出去,手里只有一百多亲卫队可以调用这些人,根本不足以阻挡三千人的汉军士卒。
而蒋琬出现的方向,更加要命,他是从郭淮的身后攻过来的。
郭淮作为名将,他时刻注意对战场附近情报的收集,北方,南方,西方,郭淮都派出了不少的斥候和侦骑来侦查蜀军动向唯独东方,郭淮并没有派出任何斥候。
谁会对自己的大后方还派出斥候侦查敌情啊!!!
当然,除了侦查不利的因素,郭淮在这场战斗的决策失误,也给了蒋琬奔袭到后方,发动突击的机会。
谁让郭淮非要选择夜战的。
天色越来越暗,哪怕郭淮往东面派出了斥候,也无法侦查太远的范围,而在夜色的掩护下,蒋琬率领的三千郡兵甚至已经行进到了郭淮身后不足五里的地方,郭淮却依然一无所知。
再一个,如果是正常的情况,这个时间点,魏军应该是收兵回营了的,有了营寨的依托,就算蒋琬真的赶到了郭淮的身后,也不会有任何机会对郭淮军发动突击。
可郭淮非要选择夜战,在这两方面的有利条件加持下,蒋琬直接摸到郭淮中军帐后方不足五里处发动了攻击,完全打了郭淮一个措手不及。
可郭淮到底是郭淮,他确实被蒋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手头也确实已经没有可调用的兵将了,完全没了后手在这种情况下,郭淮依然保持了冷静应对。
看到身后有蜀贼杀来,郭淮虽然背上一阵一阵的冒冷汗,但很快就做出了决策——中军前移,尽快和战场中央作战的魏军以及秦朗汇合。
一般来说,主帅中军前移,是加强进攻的信号但在这里,郭淮只是想尽快的收拢自己的部队,缩减部队向自己靠拢,守卫中军的时间。
同时,郭淮也没有忘了派兵去通知在北侧担任阻截任务的四千魏军收缩回来防守,如果可能,尽量挡住从后方袭来的蒋琬军。
虽然郭淮觉得这不太可能,但他到底没有直接丢下这四千郡兵不管。
有一说一,郭淮的命令下达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及时。
他自己跑的够快,很快就跟秦朗完成了汇合,而同样发现后方不稳的秦朗,这时候已经开始指挥骑兵收拢阵型,不再对侧翼的蜀贼步兵阵地继续发动突击了。
这样,郭淮就有了第一批守卫中军的力量。
而北侧本来在阻挡陈祗的四千郡兵回防,也异常的顺利谁让陈祗手头指挥的士卒都是乌合之众呢,就算陈祗也发现了战场的变化,想要指挥自己手头的乌合之众拖住魏军后撤,但真要执行起来,却做不到。
因此,蒋琬率领的三千郡兵,多少还是受到了一点影响,不得不放慢推进的速度,应对从北方而来的四千郡兵的威胁。
而蒋琬这么一放慢追击的步伐,就给了郭淮喘息的机会,也给了郭淮重新判断目前局势的机会。
有一说一,蒋琬到底还是缺乏了一些战场经验,要是换成吴懿来指挥,大概率会分兵一千应对北侧的魏军,自己率领两千军卒继续追击郭淮的中军。
敌军的指挥中枢就在眼前,是不能给这个指挥中枢任何停下来思考的时间的。
继续保持追击速度,哪怕不能生擒郭淮,但逼迫敌军的主帅无法在战场上下达有效的军令,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可惜,蒋琬选择了放慢进军速度,让郭淮在和秦朗汇合后,有了重新思考局势的机会。
而郭淮也没啥好思考的,事到如今,郭淮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全军撤退。
没办法,蒋琬的突然出现,让郭淮产生了非常大的误判。
其实也说不上误判,只是常规的从常理去推断,当自己后方都能出现蜀军,而后方守军居然没有传递来任何情报,这本身就说明,自己的后路,可能已经被蜀军切断了。
郭淮并不知道蒋琬只有三千郡兵,在他看来,蒋琬能带着数千蜀贼进攻他的后翼,那么更加后方的蓝田县,肯定已经被蜀贼占领了,随时可能有更多的蜀贼到来。
虽然不清楚蜀贼从哪里冒出来这么多的兵力,但秦州的蜀贼北军都已经提前进入关中了,难道让郭淮去赌自己身后依然是一片安详么?!
郭淮可不敢去赌这个可能,相反,郭淮更加相信,他率领的进攻右扶风的魏军主力,已经陷入了蜀贼的包围圈内了。
从这个角度去反推的话,郭淮甚至得出了一个结论——怪不得那个吴懿居然只带了八千人就过来救援槐里县,原来这些蜀贼北军,根本就是让自己轻敌大意,把自己拖在槐里县继续作战的诱饵。
真正的杀招根本不是眼前的北军,而是自己身后的这些蜀贼。
这种情况下,还要在包围圈里硬撑着不退,那才是找死行为呢。
郭淮很清楚,如今的司隶大军主力都已经去了左冯翊,自己要等来援军救援的话,恐怕就只能指望宛城的司马懿提兵来救了但这也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火,等司马懿从宛城赶来,自己尸骨都凉透了。
所以,只能选择退兵。
而这个时候,郭淮又无比庆幸,自己没有收兵回营,而是选择了夜战这个决策,居然在这个时候,有了奇效。
在夜色的掩护下,郭淮要选择退兵的话,蜀贼即使想追击,也追不了多远,很容易就会在夜色中丢失追击目标的。
进攻时,夜色对魏军确实不利,但撤退时,夜色就是魏军最好的保护色。
因此,郭淮当机立断,立刻下令在正面跟蜀贼北军纠缠的剩余六千不到的步卒后撤,开始脱离和蜀贼的接触,同时接过了秦朗手里的骑兵指挥权,让残余的三千五百骑兵开始对正面的步兵再次发动突袭。
这次的目的不是破敌,而是帮助自家步兵脱离和蜀贼的接触,不给蜀贼尾随追杀的机会。
当魏军步卒逐渐脱离和蜀贼的接触,向自己靠拢,慢慢脱离战场后,郭淮让秦朗带领着六千不到的步卒先走一步,从小路撤退,争取尽快撤往右扶风堡垒群,根据实际情况行动。
这个决策,其实真要说起来,是郭淮对秦朗的一种保护。
郭淮到底还是有不错的政治智商的,他知道秦朗和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是立功,那郭淮倒是不介意分一点功劳给秦朗,但如今是败退了,他必须保证秦朗不出任何问题,这样事后真要追责,至少有人会帮他郭淮说几句公道话。
因此,郭淮选择让秦朗带领步兵先撤,而他郭淮作为主帅,带领骑兵断后。
当然,郭淮也不怕把自己陷入险地,毕竟他率领的骑兵,而对面蜀贼,除了斥候侦骑外,就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骑兵还能跑不过步兵的追击?!
至于北侧的那四千郡兵真不是郭淮要抛弃他们,而是郭淮仅靠手里的三千多骑兵,只能勉强掩护主力六千步兵的额撤退,已经没有余力去救出那四千郡兵了。
战场之上,必须有所取舍,尤其是在兵败撤军的时候,郭淮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只能如此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