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五丈原对阵
关羽每天定时,不管风霜雨雪的来到曹军营寨前搦战,而张辽直接装聋作哑的装看不见南阳战场,继续在僵持中。
而五丈原十天时间已经到了,该到了张溪领军和郭淮一较高下,决定到底谁穿女装的时候了。
这十天的时间里,双方其实都是集思广益,商量破敌致胜的办法。
张溪这边,有诸葛亮,张飞,陈到三人帮忙参谋,而郭淮那边,也是文钦和毌丘俭一起出谋划策。
但,有一说一,千人层级的两军对阵,能用到的奇谋或者变化其实并不多,到最后,拼的也是主将的临阵应变而已。
张溪这边出的一千人,是张飞提供的一千鸳鸯阵士卒,只不过不再是原始版的那种,而是张飞改良过的,取消了狼筅兵,增加了长枪兵和苗刀兵比例的鸳鸯阵士卒。
而郭淮那边,也是用的最精锐的曹魏中央禁军士卒,其中半数都是早年的青州兵出身的士卒。
双方就在五丈原坡顶附近列阵,准备迎敌。
郭淮方面,摆出的是锋矢阵的阵型,前军是文钦指挥的五百士卒,身后就是郭淮指挥的三百中军,而毌丘俭则率领两百士卒在战场游弋,随机寻找敌军阵型破绽切入。
张溪方面,摆出的是常规的箭矢阵,前军三百人是陈式率领的先锋军,左翼是冯习军三百人,右翼是张南军三百人,张溪只领一百人为中军。
双方不约而同的都采取了进攻阵型毕竟只是千人级别的军阵指挥,如果一上来就摆圆阵防御,那你一开始的气势就输了,军心士气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的。
阵型就是这样的阵型,以攻对攻,但具体作战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这个暂时还不清楚,只能是临机决断。
两军列阵完毕,稍作等待之后,张溪就主动向郭淮军发动了进攻。
这是早先商议的时候,诸葛亮给张溪的建议——抢先手进攻。
有时候战场上的局势,其实跟围棋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的先手方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
进攻先手方可以有效的提振军中士卒的士气,同时也可以把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敌军一旦出现应对,可以根据敌军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后手方则会从一开始就进入被动防御,被对手打乱自己的临阵布置,甚至可能被迫改变预定战术,从而造成指挥上的应对失误。
张溪的这一手先攻,而且是三线压上的进攻,确实给郭淮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可郭淮到底也是名将,他的作战经验,其实比张溪还要更加丰富一些毕竟是在凉州那个混乱的地方打出来的名声,那是绝对不存在掺假成分的。
虽然丧失了先手优势,但郭淮临敌经验丰富,再加上也不是没有想过处在下风的可能性,因此在应对上,倒也不算失误。
面对张溪的三线压上,郭淮第一时间让文钦领兵迎敌,同时让自己的中军士卒快速推进接应,紧接着,就是让游弋的毌丘俭开始行动,绕过张溪的三线进攻阵型,直扑张溪的中军本阵。
郭淮没指望毌丘俭这么一绕就能直接进攻到张溪的本阵,这根本不现实。
郭淮的目的,就是引诱张溪进攻三线的部队一部分回防,这样就能在张溪的进攻阵线上找到缺口,再让文钦从这个缺口上攻入,制造张溪进攻阵型的混乱,自己再从中路进军,争取一击击溃张溪的进攻阵型。
张溪当然也看到了毌丘俭的游弋,稍微一思考,大概也明白了郭淮的用意暂时还不需要做出改变。
首先,毌丘俭领兵游弋,要绕过战场边缘,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次,毌丘俭绕行的左翼是冯习在指挥,冯习军中有三百人,根本不需要立刻回防,只需要分出一百人迟滞毌丘俭的行军速度就可以了,剩下的士卒,依然可以按照原计划,对郭淮的大军进行三线包夹围攻。
最后,张溪手里也有一百中军,全都是配备了长枪和苗刀的精锐士卒,毌丘俭就算真的攻过来了,也不见得是谁赢。
因此,张溪只是让左翼的冯习分兵迟滞毌丘俭的游弋部队,剩下的根本没有做任何调动,继续保持着阵型,对郭淮的锋矢阵前军发动进攻包围。
张溪的想法是,趁着现在的兵力总数占优,先击溃文钦的五百前军,这样就能建立起来足够的兵力优势,到了那个时候,郭淮自身难保的话,毌丘俭的游弋也就失去了意义。
郭淮看到了张溪的应对,也是眉头紧皱。
张溪只是下令左翼的冯习分出一百士卒去迟滞毌丘俭的游弋,这点兵力分散,还不足以让文钦领兵撕开缺口。
相反,张溪军的士卒,中路的陈式一直在缠住文钦,而左右两路,冯习,张南也是在左右包抄,试图截断自己中军和前军文钦的联系一旦让他们成功的话,文钦就非常的危险了。
郭淮思考了一会儿后,还是下令让中军尽可能的向前靠拢,接应文钦部,然后让文钦利用局部优势兵力,从中路打开缺口。
毕竟,文钦有五百人,而他正面的陈式,只有三百人虽然在正面战场上总兵力魏军处于劣势,但是在前军局部上,文钦的兵力是占优的。
再加上文钦虽然年轻,但武艺不凡,而陈式陈式从来不是一个以武勇著称的将领,他跟高翔一样,都是那种指挥作战类型的将军,武艺只能说是一般。
所以郭淮认为,在这种小规模的战场上,先锋将军武艺的高低,还是能起到一定的决定性因素的。
文钦自然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命令,这简直是为自己量身打造,让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
文钦得到郭淮向中军突击的军令后,立刻催马领军,亲自突前,向陈式的前军发动了突击。
只要能突破了陈式的三百士卒,那就不用回头了,直奔张溪的中军大营。
到了那个时候,张溪的中军正面有文钦突入,侧翼有毌丘俭迂回,就凭手中的一百士卒,根本拦不住的。
文钦想的很好,但他在终究不是他那个还没出生的儿子那才是人形高达,文钦并不是。
再说了,张溪在战前有诸葛亮,张飞,陈到三人的突击培训,这三个人的含金量,每一个都不比郭淮差,郭淮的这些应对,怎么可能考虑不到。
这个时候,张溪其实是有两个选择的。
一个,是让左右两翼的张南和冯习放弃包抄截断文钦部,向陈式的前军考虑,增加前军的厚度,阻拦文钦突破。
另一个,则是不管文钦,相信陈式能拦住文钦,继续让张南和冯习包抄,切断文钦后路后,两面夹击文钦部。
张溪稍微琢磨了一下,脑子里的固有印象,开始发挥作用了。
是的,张溪承认,陈式的能力,确实比《三国演义》里描述的要强的多,但他的对面,毕竟是文钦啊。
那个掀起淮南三叛其中一叛,逼得司马师带病亲征,最后死在军中的那个文钦。
虽然现在的文钦年轻了一些,用兵应该不会那么老辣但总比陈式要强吧?!
张溪的脑海里,不由自主的就浮现出了一个文钦大于陈式的算式,然后几乎是下意识的就下令,让冯习,张南放弃左右包抄,向陈式靠拢,阻挡文钦的突击。
陈式那叫一个莫名其妙这个文钦确实很厉害,但咱也不虚他的啊!!!
将军个人武勇,确实可以在这种小规模的战场上发挥一定的作用,陈式也许确实很难拦住文钦领兵来回突击,但他能突击穿插,跟他能不能带兵杀穿自己的军阵,那是两回事。
陈式也许无法保证能完全拦住文钦的突击,但陈式可以保证,就算文钦能突出他的军阵,那跟在文钦身边的士卒,也不会超过五十人。
就这么点兵力,就算去冲击张溪的中军,那也是去送死的。
所以陈式是真的不觉得自己需要帮助可现在左右两军已经开始向自己收拢了,陈式就算想提出异议,也已经没有时间了。
再说了,加强中央的厚度,某种程度上也能算是稍微谨慎一点的应对,并不是影响全军大局的应对,而且能保证中路不被突破,也不算错。
因此,陈式也只能接受,然后在冯习和张南的帮助下,重新把文钦的突击给压制了回去。
现在中路,文钦以四百余人面对陈式,冯习,张南三线的七百余人的围攻,已经没有了可以来回穿插突击的空间,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现在的文钦,能坚守住前军不崩溃,已经是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了。
而毌丘俭的迂回军队,现在依然还在努力摆脱冯习派出的百人士卒的阻拦,一时间无法对张溪的本阵发起突袭。
这个时候,就得看郭淮的应对了。
此时的郭淮,却是看着战况,面无表情。
不是郭淮无能为力,而是郭淮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而这个时机,并不需要让郭淮等太久,就会出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