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违令
诸葛亮和张溪名义上是来汉中巡视地方的,但实际上,这两人来汉中,就是为刘备即将发动的第二次北伐,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的。
这次来汉中,诸葛亮和张溪就没有打算再回成都去。
北伐的兵员发动和粮草储备,这个不需要张溪和诸葛亮去操心,成都那边有一群人在负责这个事儿,只要刘备正式下诏北伐,那么粮草和兵源就会源源不断的运来汉中。
至于战略规划方面,也有庞统和法正向刘备提出建议,诸葛亮和张溪两人也不需要太过担心,那两人单论军事水平,可比诸葛亮和张溪要擅长。
因此,诸葛亮和张溪暂时放下朝中的事务,提前来到汉中做准备了。
诸葛亮,张溪,黄权三人一起密议了很久,在黄权的详细介绍下,诸葛亮和张溪基本了解了目前汉中的军政情况,然后就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分工。
黄权还是汉中太守,他依然要主持汉中的日常政务,只不过需要调节一下工作重心,协调汉中各县配合诸葛亮进行北伐前的准备工作。
诸葛亮则是以中书令的身份,正式成为汉中的一把手,全面负责汉中的北伐准备工作,专心准备后勤物资的调度和筹集,对接好成都方面的政令,根据成都方面的政令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做好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伐大军。
而张溪主要是负责兵事。
一个是要在汉中建立起足够大的屯军营地,以备大军进驻汉中准备。
另一个则是要巡视汉中各地的城防修缮情况,各县军械更新换代的速度,郡兵的召集和训练等等。
第一个事儿相对简单一些,现在汉中有预度部,这事儿张溪直接甩给杨仪,让杨仪做出一份预案,然后自己加盖兵部大印,诸葛亮加盖中书令大印后,直接送到成都去给皇帝刘备批阅,只要刘备批阅同意后,尚书省就可以直接协调户部和工部进行拨款和发动民夫徭役,建造军营了。
也就是一来一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已。
第二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汉中现在一共有在籍军卒两万三千人,其中一万三千人都屯驻在褒斜道口的要塞里,保卫褒斜道口,剩下的一万人都是郡兵,基本都安置在各县,现在需要集中起来,进行训练。
而汉中的武库军械,也是张溪巡视的一个重点。
上次北伐结束后,因为汉中作为北伐前进基地的特殊性,上次退兵时并没有把汉中武库内的兵械甲胄都带回成都去。
而现在两年过去了,张溪肯定是要对这些甲胄军械进行盘点和巡查,搞清楚到底有多少的军械甲胄,又有多少是已经无法使用,不得不更新换代了。
这两件事,看着似乎并不算太难,但却非常的繁琐。
武库的事情不用说了,就算给张溪安排三十个佐吏来清点这些武库军械甲胄,要彻底清点完,也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更别说还得找出残次不能用的军械甲胄进行替换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活。
而把郡兵召集到南郑进行训练也挺麻烦的。
召集士卒不过是一个军令的事儿,但这些士卒集中起来后,就需要张溪每天监督士卒训练,制定士卒的训练方案,观察训练效果现在汉中能帮张溪分担这些事儿的人可是一个都没有。
诸葛亮和黄权倒是都有这个能力,但问题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呢,哪有时间来帮张溪训练士兵啊。
因此,张溪想来想去,还是先做第三件事情好了。
而这第三件事,就是去巡视一下陈到驻守的褒斜道口情况,为北伐获取第一手的战略情报。
上次北伐,刘备军掌握了褒斜道口的营寨,建立起了临时性的防御,摆明了就是要利用这个通道直抵关中。
而曹魏方面也不是傻子,褒斜道口已经被打通了,只要不是脑残,肯定会对褒斜道严加防范的。
张溪作为兵部尚书,倒是看到不少陈到传递过来的文书,讲述过褒斜道口的情况曹仁主持长安军政的时候,就在陈到的眼皮子底下,在褒斜道口外围的山川和平原上,建立了不少的营寨和邬堡。
曹仁的想法大概是用大量的邬堡和营寨堵住褒斜道,一旦刘备大军出褒斜道的话,这些营寨和邬堡可以起到示警的作用,同时给曹军集结争取一定的时间。
算是一个示警的作用。
但这些信息,都是陈到通过文书传递到张溪手里,张溪才了解到的,真正的情况如何,张溪不去实地看看,实在不放心。
而且现在曹仁已经病逝了,新上任的曹魏雍凉都督曹真到底还会不会采用这一套战略,也需要张溪去实地观察后,才能得出结论。
这次刘备突然要北伐,其实并不是太好的时机,这场北伐很难跟上次那样一打就是一年粮草后勤的压力过大,根本支撑不住的。
因此,能多掌握一些情报,多了解一些曹军动向,总是好的。
基于这样的考虑,张溪在跟诸葛亮分工后,第一件事就是穿过褒斜道,去陈到那边看看情况。
而刚到汉中通往褒斜道的入口,张溪就有点傻眼了。
这个褒斜道路况,好像跟自己想的有点不太一样啊。
褒斜道在穿越秦岭的五条道路中,其实并不是最好走的道路。
最好走的是祁山道,但祁山道是通往陇右的,严格来说是绕过秦岭,而现在雍州北部和凉州都已经拿下来了,甚至连陇山道都已经占据了,那么祁山道就失去了它的战略作用了。
剩下两个还算好走的道路,一个是陈仓道,一个是褒斜道。
陈仓道不能走的原因,是现在陈仓道关口还在曹魏的控制中,那地方出了名的易守难攻,不好打。
因此,在刘备控制中,虽然险峻但还是勉强能进行兵员和粮草军械运输的褒斜道,就成了刘备兵出关中的首选。
为此,张溪在刚刚接手兵部的时候,就给中书省写过一封折子,要求加强对褒斜道口的防御以及对褒斜道的修缮,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调牂牁郡出产的水泥,以水泥在修缮褒斜道。
水泥这种军民两用的利器,不用来修路那不是可惜了么?!
张溪很清楚的记得,为了这事儿,诸葛亮专门跟张溪谈过建造细节方面的事儿,然后亲自批准后交给刘备,刘备直接发给尚书省执行的。
这是军事,没人敢马虎怠慢的。
因此,张溪来到褒斜道口,本来以为自己能看到一条用水泥浇筑出来的,全新加宽的褒斜道但事实并没有。
张溪看到的,还是普通夯土的道路。
能看得出来,这条路曾经被整修过,但也不过是夯实了路面,加固了栈道,张溪认为的那种宽阔的水泥路,并没有出现。
这个张溪不能理解了这年头,连军工设施都有人敢偷工减料了么?!
可这事儿,张溪一时间还真的找不到负责人。
张溪问过当地的县令了,县令表示他确实曾经接到要修缮褒斜道的军令,但褒斜道口的陈将军却又重新下令暂缓修筑道路,甚至把原本用来修缮褒斜道的水泥全都调去了褒斜道口,一直到现在,县令也没有接到新的军令让他修缮褒斜道。
这事儿要是换成别人,张溪估计能恼火到要砍人了但陈到,张溪相信这位老将军做事,肯定由他的理由。
张溪曾经跟陈到共事过,知道他的品性和为人,不是那种嚣张跋扈,不知轻重的将军。
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评价赵云和陈到两人,用了“征南厚重,征西克忠”的评语。
陈到就是历史上的季汉征西将军不过这个时空,刘备没有常设四征将军的意思,即使用了,估计也是临时官职,不太可能常设,所以现在的陈到还不是征西将军。
但陈到的性格杨戏是绝对没有说错的,“忠克”,“忠”是指忠诚,这点不用问,陈到是刘备部曲长出身,最早一批跟随刘备的人之一,他的忠诚,毫无疑问。
而“克”,说的是克敌制胜一个统军大将,要是连军令都不执行的话,还怎么能称得上一句克敌制胜呢?!
因此张溪一听说是陈到要求这么做的,那肯定有他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还有等张溪通过褒斜道,到了关中褒斜道出口,见到陈到后,才能知道了。
暂时先把这个疑惑放在心里,张溪带着卫士继续赶路,穿过了能走但并不太好走的褒斜道,经过了十天左右的时间,终于来到了褒斜道口。
然后张溪就惊了。
张溪怀疑,自己现在是不是又穿越了穿越到了中世纪的欧洲。
怎么周围的山顶上,到处都是城堡?!
再仔细一看不是欧式城堡,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这些建筑在山上或者要道旁的石堡,完全是中式风格的营寨。
只不过,这些营寨全都是用石块建造而成的。
现在张溪明白,陈到为啥要把修筑褒斜道的水泥全都调来这边了合着是要打造大规模的石堡建筑群么?!
只是这是不是有些过了?!
咱们又不是要打二战,对面的曹魏也没有飞机大炮吧犯得上修建石头堡垒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