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围攻味县
高定不肯投降的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
他是夷人。
夷人造反,在汉代,基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如果只是协同造反的夷人,那么汉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宽宏大量,大概是会赦免罪行,但对于夷人头领,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同样是死,那倒不如再拼一把。
所以高定是宁死不降的。
可这会儿张溪是有些犹豫的。
平定南中其实不难,但治理南中,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历史上诸葛亮平定南中,不留军队,用夷人治理夷人的方式管理南中,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诸葛亮自己都说了,刚刚杀完了人家的父亲兄弟,回头再留下来治理地方,人家能心怀感激的接受才怪呢。
而且以益州之地的兵力条件,最大的敌人肯定是曹魏,诸葛亮没有那么多的兵力留下来看住南中这个地方。
所以最后诸葛亮决定,不留兵卒,也不用益州流官,除了郡守是自己人外,其他的地方,都是让夷人自治。
这确实是最省事儿的南中治理办法但张溪的目的,可跟诸葛亮不太一样啊。
张溪是打算好好的开发南中的。
南中开发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瘴气和疫病,但这些东西,虽然张溪没办法完全克服,但有了《伤寒杂病论》的指导,张溪觉得汉人兵卒在南中,也不是活不下去。
再加上南中有着足够多的铜矿,铁矿,金矿,银矿,盐矿这些东西太过于诱人了,实在不能轻易放弃。
所以,对张溪来说,开发南中,他最缺少的,其实是人力。
而整个刘备集团,最缺少的,也是人力。
张溪不可能说服刘备集团,迁移益州的人口来充实南中,加大对南中的开发力度,因此,这些本地夷人们,张溪是不想放过的。
但对夷人,张溪有点吃不准,到底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他们。
怀柔的策略,还是高压的策略。
怀荣的策略见效慢,虽然大规模反叛不会有,但小规模的闹事肯定会出现,至少需要个十几二十年之后,才能真正看到效果。
而高压的策略虽然见效快,但不得南中人心,搞不好一旦有个外界因素变化,南中又会大规模反叛,到时候镇压起来又得费事。
这就导致了张溪在是否歼灭高定的问题上,有些犹豫。
张溪拿不定主意,而马谡,倒是看出了张溪的犹豫。
这位新任庲降都督,一直以来都是相当沉着稳定的,用兵虽然谨慎,但绝无大错,现在的进展也很顺利。
眼看着就要平定一部叛军了,怎么这位现在反而给人感觉心神不定了?!
马谡犹豫了一下,觉得还是去问问好了。
“都督,如今高定就在眼前,旦夕可灭不知都督是否还有其他疑虑?!”马谡小心的,向张溪提问。
经过前几次建言被张溪“教导”后,现在马谡也变得小心谨慎的多,不敢随便出言建议,而是认真的询问张溪,想看看是不是还有自己想不到的地方。
张溪看看马谡这位虽然在军事上的实操水平很拉胯,但好歹历史上也是当过越巂郡太守的,应该对南中的局势,有一定的思考吧?!
张溪就把自己的想法,跟马谡说了。
马谡略微的思考了一下,就对张溪说道,“都督思虑深远,谡不及也只是,如今之势,高定却万不可留。”
说完,马谡开始跟张溪分析,说必须杀高定的理由。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高定已经造反了。
造反不杀,绝对是说不过去的,也会给夷人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汉人不敢拿夷人怎么样。
再者,高定造反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杀官造反,对越巂郡内的汉人百姓也没有放过,这说明,高定本身对汉人充满了仇视,这样的人要收服他的心,让他乖乖听话,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高定是必须要死的,不存在任何收降的可能性。
至于张溪的想法,马谡认为,思考的对象不应该是高定。
如果雍闿活着,以雍闿汉人的身份和在夷人中的威望,说不定还能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但现在雍闿挂了,那么退而求其次,孟获也不是不能考虑。
孟获在这个时代,是夷人没错,但却是那种汉化程度极高的夷人,跟王平有点相似,虽然是夷人血脉,但行事举止已经跟汉人没有任何区别了。
而孟氏,也是南中大姓,影响力绝对比高定这个越巂夷王要来的大,跟这样的人合作,才是将来治理南中最好的选择。
跟高定谈,他对你只有仇恨,而跟孟获谈,他才会跟你谈利益。
三言两语间,马谡帮张溪分析清楚了利弊关系,让张溪瞬间做出了选择——攻灭高定。
做出决定后,张溪顿时松了一口气就说诸葛亮用错了人嘛。
这个马谡啊,最适合他的果然还是复杂局势的地方治理人才,把他放在南中当太守是最合适的了,没事儿让人领军上战场干啥。
建安二十四年的正月,张溪率军攻破了高定,高定在乱军中被杀,越巂郡的叛乱平定。
再之后,张溪接到了来自李恢的奏报,表达他已经占据了谷昌,威胁味县孟获的侧后方,马忠也派人出兵,威胁了味县的东侧,现在就等张溪领兵南下,彻底攻灭孟获了。
张溪闻报后,立刻整军南下,并且在正月中旬的时候,渡过了金沙江也就是泸水。
诸葛亮五月渡泸,张溪则是在正月渡泸屁的瘴气都没有遇到。
泸水瘴气之说,还真的不是《三国演义》里杜撰的,《水经注》里其实也有记载,说泸水三四月份不能渡人,渡者必死这个真的很神奇。
后人推测,所谓的瘴气大概不是水中有什么微生物,也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可能就是蚊虫传播造成的疟疾农历三四月的云南,确实是蚊虫最活跃的时期。
反正不管是瘴气还是疟疾,张溪选择在正月渡过泸水,那是一点影响都没有,也没有必要发明馒头去祭奠河神,一路非常顺畅的南下,经过一个月的行军,在二月中旬的时候,包围了味县。
现在的局势,对味县的孟获是非常不利的。
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有刘备集团的平叛大军,总数有近三万人,而孟获困守味县,兵力不过五六千。
往北倒是没人包围,但往北那是去成都的路,跑那儿去不是找死去的么。
兵力占据绝对的劣势,建宁郡内的其他世家豪族,听说刘备军平叛顺利,原本观望的态度瞬间转变,都跟孟获撇清了来往,有的甚至出兵出资,协助张溪率领的西路军主力,围攻味县。
倒是南中的一部分夷人,听说孟获被围,纷纷起兵来救,只是这些人兵力少,又分散,没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根本不可能威胁到平叛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张溪琢磨着,将来要跟孟获好好的合作,寻思着不能直接把孟获给一棍子打死了,所以张溪有心,让人进城去劝降孟获。
但马谡这时候又冒出来阴人了。
合作是可以选择孟获,但必须让孟获服气,不然将来合作的时候,这小子再起不该有的心思,有了铜矿产业的加持,他不是更加难制了?!
所以啊,还是得打,不仅要打,必须把他给打服气了。
张溪纳闷的眨巴了好几下眼睛所以这个七擒孟获,还是得走这么一个流程?!
这个事儿吧张溪也有点拿捏不准,因此,他特地把李恢找来,询问一下李恢的建议。
李恢的建议也就一个字——打。
特么凭什么要跟他孟获合作,我们建宁李氏不行么?!
好吧,李恢其实也知道,就靠建宁李氏,想要彻底安定南中,也确实比较困难。
因为李氏是汉人,正儿八经的汉人。
李氏在南中汉人里的影响力不用说,确实很高,但在夷人心里的地位,还真的比不过他孟获。
毕竟人家是夷人出身,虽然是汉化了的夷人,但血统还在,各处洞主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
再一个,李恢也知道,不管是张溪,还是坐镇在成都的刘备,都不会希望看到南中这个地方是一家独大。
所以南中,必须是几家互相制衡,共同治理,这才符合刘备集团的利益。
因此,张溪不可能彻底灭掉孟获,只会扶持孟氏但即使如此,一个虚弱的孟氏,不仅符合刘备集团的利益,也符合建宁李氏的利益。
所以,李恢建议还是要打,必须打到孟氏心服口服为止。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味县进攻战,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