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
察觉到不对劲之后,张溪开始仔细观察这场文会中众人的表现了。
虞翻,虞仲翔,会稽郡人士这是江东士族。
因此虞翻是认真的询问了刘备面对曹操都没有胜算,凭什么认为江东和江夏联盟了就能对抗曹操。
步骘,步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士这是淮泗集团的人。
因此步骘质问的是诸葛亮,是不是要仿效苏秦张仪游说江东,这是针对诸葛亮的,压根跟刘备无关。
薛综,薛敬文,沛郡人士这个,这个是猪队友,淮泗集团都不想认可这是自己人。
上来就说什么汉祚将终,曹操将代汉自立什么,不管是江东世家还是淮泗集团,都是一脸嫌弃的看着这货。
有些话,自己私下说说,跟朋友讨论一下都没问题,但现在这种正式的场合,大家还都领着大汉的俸禄呢,曹操都强调说自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呢,这货上来就说什么汉祚将终,这不是忘恩负义是什么。
难怪被诸葛亮骂了一顿,话都不敢说了。
至于陆绩,陆公纪,吴郡吴县人,江东四大世家陆家现在的家主。
但这货的水平显然跟他的族侄不在同一个档次,居然拿血缘关系说事儿,试图证明刘备的合法性不如曹操,结果被诸葛亮给喷了一顿,要不是看在他有“怀橘献母”的美名,估计下场好不到哪儿去。
最后登场的严畯严曼才,程秉程德枢这两位都是天下名士,不太好说是哪一拨的人,但这两位问的问题就更离谱,严畯问诸葛亮是研究什么前人著作的,程秉质疑诸葛亮的学问不精,从而引出了诸葛亮的“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论,怼的江东人人不敢复言。
可这俩的问题,压根跟刘备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本就是在质疑诸葛亮学业不精而已。
整场舌战看下来,张溪突然间的发现,只有江东世家的代表是在认真的质疑刘备的用意,而淮泗集团这帮人,分明就是来搅和的,全力质疑诸葛亮,就算质疑赢了,跟刘备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这场文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破坏孙刘联盟,还是为了质疑诸葛亮的才能?!
张昭,张子布,这个人,到底是持的什么立场?!
最搞笑的是,这场文会没有黄盖跑进来搅局,但江东张家家主张温和顾家家主顾雍还打算说点什么来质疑一下呢,张昭立刻急不可耐的宣布文会结束,说是怕伤了大家和气啥的张溪怎么看都觉得这是张昭在试图堵嘴,堵住江东世家代表继续发问的机会。
这场文会,最后成就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美名,对江东没有任何好处。
这个张溪就真的不能理解了,回到馆驿后,把自己的疑惑拿出来跟诸葛亮一起分析。
而诸葛亮其实也注意到这点,但当时他要忙着嘴炮,纵然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一时间真没想那么多。
回来跟张溪一合计,发现张溪也察觉到了这里面有猫腻,那么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觉了。
至于张昭的立场鲁肃曾经说过,张昭不止一次劝过孙权,不如暂时投降曹操以避锋芒。
诸葛亮仔细想了好久,突然的恍然大悟了。
“张子布乃孙策托孤重臣,当不至于劝主真降其欲降,恐亦为权宜之计尔。”诸葛亮想了一会儿,对张昭的立场下了判断。
诸葛亮的意思是,张昭虽然也主张投降,但他跟江东世家的真投降不一样,他应该是想劝孙权假投降,暂避曹军锋芒。
张溪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张昭诶,著名带投大哥,法国谋士诶。
这样的人居然不是真心要投降?!
面对张溪提出的质疑,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跟张溪讲述了一件关于张昭的往事。
据说孙策临死前,为了家业安稳继承的原因,选择了自己的弟弟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当时孙权也才十几岁,孙策放心不下,所以叮嘱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
是的,只有这句话,没有后半句的“外事不决问周瑜”,当时孙策跟前只有张昭,周瑜还在外面领兵,孙策的托孤对象只有张昭一个人。
但孙策接下来倒是当着孙权的面,对张昭说了另一句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那意思是如果孙权不行,那你张昭就直接取代他的位置吧,实在不行,咱们回淮泗老家,也不是不能过日子。
张溪当时听了,人都傻了这话很熟悉有没有啊,诸葛丞相?!
现在的诸葛亮当然不是后来的诸葛丞相,他肯定不会觉得这句话有什么熟悉的地方,相反,他只是认为,张昭受孙氏托孤之重,不可能真的劝孙权投降曹操的。
所以,按照诸葛亮的理解,这里张昭的投降,跟江东世家的投降,是不一样的。
江东世家要投降曹操,那是真的投降,就像鲁肃说的那样,他们投降了,将来官位也不会低于州郡,跟现在的生活没什么区别。
但张昭劝孙权投降,是要孙权相仿一下辽东公孙度,表面上投降,等曹操大军回到许都后,江东不一样还是孙权说了算。
这两者投降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张昭虽然算是“投降派”,但他也不想让江东世家们的投降派得逞,因此这次文会,对张昭来说,也是一个打压江东世家“真投降派”的机会。
张溪听得,脑仁有点痛。
这个江东,未免事情也太多,太复杂了吧?!
一个投降派里还得分个两派,这要是主战派也这样的话也亏孙权这个江东之主撑得下去哈。
但在诸葛亮看来,这倒是个好消息,这证明了,张昭其实是可以争取的。
张昭不是要真的投降,他建议假投降也是误判了形势,被曹操的所谓“八十万”大军,以及这些年曹操连战连捷的战绩给吓到了。
只要孙权坚定了抗曹,那么张昭这边就不会存在拖后腿使绊子的可能。
一旦江东文臣第一人都不再抗拒抗曹了,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说服江东武将第一人了。
而江东武将第一人,这会儿正在从鄱阳赶回柴桑的路上。
周瑜去鄱阳,还真的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演义里说周瑜是被孙权派去鄱阳湖训练水军,但这就很扯淡。
放着长江不练水军,在湖里练什么水军?!
其实周瑜去鄱阳,是为了镇压一场可能发生,但最终没有发生的动乱。
孙权有个堂兄叫孙贲,是豫章郡太守,他的女儿则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彰。
当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曾经联络孙贲,许给他征虏将军的职位这时的孙权也只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而已。
孙贲不稳,孙权当然很担心,自家兄弟要是先投降了,还怎么说服江东世家们出兵抗曹,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所以他急命周瑜屯兵鄱阳威慑孙贲,然后派朱治前往豫章劝说孙贲,自己则坐镇柴桑以防万一。
孙贲最后到底没有选择投降曹操,因此孙权这才可以急调周瑜来柴桑议事。
不过周瑜赶过来到底要些时间,这中间,孙权私下里召见了一次诸葛亮,跟诸葛亮商谈了一下关于曹军的事情,重点是了解曹操的真实兵力和战力。
诸葛亮见了孙权,还是那一套,算账。
先是正面的介绍了一下曹军的战力和战绩,指出光靠江东一方,恐怕很难阻挡曹军的南下,建议孙权早做决断,如果能打就打,不能打早点投降为好。
孙权一听就不乐意了,反过来就问为啥刘备不投降,诸葛亮则回答,刘备是汉室宗亲,谁投降他都不能投降,只有效仿齐之田横,死战而已。
这里其实是在变相的告诉孙权,你其实也不能投降。
刘备有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天下英雄的名号,他都不能投降,只能死战。
你孙权一个江东二代,祖上也不是什么大官,没有遗泽给伱,而你继位到现在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连个英雄都算不上。
你一旦投降,不管真假,你身后的那些支持你的江东世家,淮泗集团的老臣们,可就真的要分崩离析了。
这就是诸葛亮给孙权算的账,算算如果他投降后会是什么后果。
孙权显然也知道这点,所以才会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这里孙权已经明白,自己想要继续当江东之主,就不能投降,连听张昭的话,假投降都不行。
曹操可不是他那个眼高手低的儿子,不会给孙权东山再起的机会的。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刘备还有没有联盟的底气和资格。
这点,诸葛亮则是如实的表述了刘备军现在的势力。
这个时候的刘备,确实要比历史线上的处境要好的多。
江夏全境在手,水军还有一万多人,陆军也有两三万人,还有一战之力。
孙权盘算了一下自己手头的军队,发现刘备现在的实力虽然比不上自己,但真要算起来也差不了太多。
如果不算江东世家手上的私兵的话,那么他手头上能直接指挥的,也就是现在还在周瑜手上的三万水军,以及现在屯兵在柴桑的两三万陆军而已。
当然,两者任何一家去面对曹操,都会非常吃力,甚至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
但如果两家联手,顷刻间就有将近十万人马了。
如果孙权后期真的能动员起来江东世家,再凑个十万人马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虽说依然比不上曹操,但起码看上去有一战之力的。
事情到了这里,孙权已经有了一战的勇气,但这一战能不能赢,孙权还得问问江东军方第一人,周瑜的意见。
而现在的周瑜,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到柴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