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彪悍的民风
第二天一早
风玄胤带着护卫队出发,仆人带得不多,其他的全部退回宗府,这些事早就安排好了。
路边有一些跑来观望的平民,他们以为楚王离京一定会有大场面。
过来却发现楚王一个王爷,带的人却那么少,还不到一百人。也没有宫里的贵人来送行,楚王在城外没停多久就启行了。
这些人看着没有热闹了,失望地离开。
风玄胤离开了京城,一路上不紧不慢地赶路,估算好时间,在预定的州县歇脚。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离京的当天朝堂就展开了争论。
有御史弹劾裴冷,说他滥用职权,擅自监控京中官员,致使朝臣闻风丧胆,人人自危,动摇了国朝政体。
另外全国各地官员都战战兢兢,怕招惹上监察院,都开始摆烂。多做多错,各地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应对监察院的压迫。
皇帝没有回答,直接问裴冷怎么看。
裴冷也说得头头是道。
只要问心无愧,监察院录事也会记住他们的功劳。这种新兴衙门本来就会得罪不少的人,只有那些履历不良的人才会恐惧。
新衙门于国家,如同良药于病人,一开始肯定苦不堪言,只要忍着吞下去了,肯定会越来越好。
再说监察院只抓重罪,如果对方肯悔过,多做好事,录事队说不定就放他一马,何来动摇国家政体一说?
裴冷说完之后,直指御史勾通朝中大臣,对新衙门指手划脚,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两人在朝上吵得不可开交,却分不出胜负。
皇帝只能让他们退下,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这件事传到民间就变了一个模样。
百姓都说裴院长在朝中力争,冒死保住监察院,说这个衙门就是济世良药。
监察院的名声因此越传越大。
其中自然少不了录事队的推波助澜。
左丞相为此彻底与裴冷杠上了,没有时间来对付楚王。
荆州
风玄胤买下了一片空地,用于建造自己的府邸。这里的地便宜,没花多少钱就买到手了。
只是他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不能把宅院建得跟京城一样豪华,只按照普通官员的宅院来设计。
这么做还有另外两层目的。
一是为了树立自己简朴的名声,让百姓对他不反感。
二是为了施展自己的宏图,多准备一些可以周转的钱。
在这里没有人能束缚他,他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风玄胤安排好这些事情,剩下的都交给苏瑶去处理。
“阿瑶不要着急,如果有不懂的就来找本王,本王去州府衙门与刺史详谈交接之事。”
“妾身遵命。”
苏瑶恭顺地答应,不露出欢喜的神情。
她并不觉得处理这些小事有什么难度,王爷出去之后,她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手段。
风玄胤随后带着杨淑,一起来到荆州府衙。
荆州刺史名叫吴衍,楚王刚到荆州地界时他就过去迎接了,所以现在楚王过来拜访,他直接请两人进衙门。
楚王过来为了什么他大致清楚,无非就是交接州治的事。他也想快点做完这些,自己好回京复命,说不定就留在京中任职了。
“楚王殿下今日过来可是为了州治交接之事?”
吴衍招待风玄胤喝茶见礼之后直接问道。
他这么开门见山地问明来意,表明自己对此事乐见其成,只要楚王点头,自己就派人将州府籍册移交给他,另外再介绍一下在任的官员。
这些官员楚王想用就用,不想用也不关他的事。
“刺史大人果然爽快,本王既然成了荆州的封王,理应快些掌管阖州之事。
再说大人还要回京复命,本王哪能耽误大人的时间。所以一安排好府中的事,就直接过来了。”
风玄胤从容地说。
既然对方释放出善意,那自己接手州府就没有多大问题。
“如此甚好,免得夜长梦多。
州府之内的籍册都十分完备,各县户籍、官员、田地、刑狱等一应俱全,王爷要想了解情况的话,直接去府衙查阅就是。
下官只与王爷说说州府内的官员。
郑喜是荆州长史,朱伯成、姜彧、严谨、吕令书等的职位分别是司马、参军、兵曹、功曹。
这几人由下官亲自提拔,是荆州本地人氏。为人正直办事稳妥,王爷如果缺人的话,不妨用他们。
另外还有许多官员,都还算中规中矩,或许王爷也能用上,不过本官就不详说了。府衙当中也有他们的名录,王爷想用的话随时可以查看。
至于荆州的现状,下官自从任职后就不敢有丝毫懈怠,当下还能入得了眼。全境士民各有生业,没有什么大的祸事,偶尔年荒,也会放仓赈济。
下官愚钝,只知守成而已。”
吴衍大概说了州府现在的情况,言简意赅。
风玄胤听后点头。
不愧是一州的刺史,说话条理清晰,滴水不漏。
“刺史大人智识不凡又勤苦用心,把州县打理得一片繁荣,这般还说自己愚钝,实在是过谦了。
这般盛景可都是刺史大人的心血,本王突然接手都感觉有些惭愧。”
风玄胤笑着说。
吴衍听后非常欢喜。
还好楚王不是纨绔子弟,不然把荆州让给楚王,好好的地方被他搞乱,他真地要吐血。为了治理好这里,他费了很大的劲。
他在这儿也有一些年头了,对此地也有一些感情。
看在楚王这么懂事的份上,吴衍决定告诉他治理荆州的重点。
“王爷过奖了,这荆楚之地虽然繁荣,却也有些棘手的地方。
下官去往京城,如果不先跟王爷说说,恐怕王爷将来要吃亏,是以现在跟王爷提个醒。”
“刺史大人不妨直言,本王洗耳恭听。”
风玄胤一脸和善。
吴衍果然被楚王取悦到了,于是跟他说了荆楚一地的风俗。
原来此地虽然富庶,民风却不是很好,百姓别的不喜欢,就爱斗殴,经常有人因为斗殴死亡。
有时还有打群架的,甚至连县尉带兵过去都管不住。
差人一来他们就散了,过了几天又打起来。群殴不像平常的小打小闹,一死就是十几人。
还有这里的巫婆特别多。
由于远离京城,对野祀的管理并不像京城那么严格。这些人于是放胆地装神弄鬼。
有的说自己得道了,能看到人的前世今生,有的又说不见面就能知道陌生人的家中景象,传得神乎其神。
拜访这些巫婆的人特别多,近处远处的全来请求办事。坐轿的、骑驴的、穷的、富的等,不管什么人都来捧场。
关键是特别灵验,曾经有人不听巫婆的话,结果家中发大火,烧死了自家的幼子,自己也差点去世。
“对于前者,下官已经管束了很久,稍微有点成效,但此地民风就是如此,始终不能根治。
对于后者,下官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只是暂时没有闹出乱子,也不好按律行事。”
吴衍说道。
风玄胤听后思考了一会。
百姓斗殴的原因就是读书少了,兽性自然压不住,到时候多开办学校就行了。
至于巫婆,如果按照律法处斩,肯定会闹得民怨沸腾。这招是官员用来对付政敌的,对民间没有效果。
总不能把她们全杀了吧。
他只有用其他的话题来占据平民的精力,慢慢地就会舍弃这些旁门左道。
“多谢刺史大人告知,本王领了你的好意。”
风玄胤笑着对吴衍说。
两人又是一阵寒暄,聊得很是投契。
吴衍对楚王的印象直线上升。
要知道以往来封地的王爷,要么什么事都不管,任凭下面的人胡搞乱搞。要么任人唯亲,把能办事的人全都赶走。
再好的地方也能被他们搞得一团糟。
而楚王肯来与他详谈州中政事,一看就是懂治理的人,先来问清楚大致的情况,之后接手的时候心中有谱,怎么都乱不了方寸。
之后天色晚了,风玄胤与吴衍告辞。
“刺史大人,明日本王派杨长史过来了解具体事项,你可得引他去见州中的官员啊。
若是大人要回京,一定要派人过来告知本王,本王亲自送大人一程。”
吴衍听后点头。
两人现在也算是熟悉了,帮个小忙不算什么。
他看了一眼杨淑,心想这人这么年轻,能顶得住么?
他是楚王府长史,希望不要是泛泛之辈。
风玄胤没再多留,回到驿站的临时住所。他的护卫队并不在驿站,风玄胤替他们在城中租了几个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