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封赏
“拜见父皇。”
太子与二皇子同时出现在太极殿,给皇帝磕头。
“起来吧。”
皇帝招呼两个儿子,等他们起来后继续看着奏折。
风玄胤一回京城,在皇子府穿了一身朝拜的衣服,就来皇宫复命,正巧遇着太子,跟他打个招呼,一同进来拜见皇帝。
没想到老爹勤快的很,每天都在批阅奏折。
太子笑着看了风玄胤一眼,那目光看得他毛骨悚然。他现在的武功足以自保,太子除了瞪眼,没有别的办法,。
不管太子怎么扔眼刀,风玄胤都站着不动,目不斜视。
等一会儿后,皇帝放下手中的折子,望向两个儿子。
“你俩这次远行万州,解生民于倒悬,为大夏立下大功,可以作为皇家表率。父皇也不是小气的人,要什么赏赐,尽管说出来,父皇保证满足你俩。”
皇帝一脸慈善地看着两人。
风玄胤知道自己的序齿,自然不会抢着回答。
太子上前一步。
“这次赈灾都是靠着祖宗的庇护,儿臣自认没什么功劳,不敢忝不知耻地问父皇请功。”
太子很是谦虚,说得皇帝喜笑颜开,心想左丞相说得不错,果然历练一番就有所进步。他又看向二皇子。
风玄胤在万州斩了一个县令,皇帝早就知道,这次的赈灾效果出奇的好,二皇子有相当大的功劳,因为他的严厉,下面的官吏才不敢随便唬弄。
“回禀父皇,儿臣的看法与太子哥哥一样,自认没有什么功劳。儿臣整天呆在营帐当中,什么也没有做,如果真要说有功劳,那只能是父皇派去的官员,在万州多日,都是他亲力亲为,能找到县令贪赃的证据,正是因为他提供的线索。”
风玄胤说完,笑着看了太子一眼,要多和善就有多和善。
皇帝正在上头盯着,太子没有瞪他,只能回了一礼。
两人看着就像玩得很好的兄弟一样。
皇帝哈哈大笑。
“不愧是我的儿子,个个谦让知礼,这次远行,你俩都长进不小。明日朝堂论功,你们俩一起来上朝,听候赏赐!”
“儿臣多谢父皇恩典。”
两人又磕头谢礼。
翌日早朝。
大臣们山呼舞蹈,随后分别站在两边,领头的依旧是左右丞相。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依旧是安公公喊话。
太子与二皇子都是第一次上朝,身穿朝服站在臣子队列当中,旁边的大臣好奇地偷瞄两人。
这两人就是目前争夺皇位的正主。
一个是当朝太子,虽然是储君,但势单力薄,说不定就会有意外。
一个是宠妃之子,虽然名不正,但有后妃帮忙,不一定登不上皇位。
至于后头的皇子,都未成年,暂时翻不起任何浪花。
人的眼光都很短浅,别的管不了,目前能做的,就是从这两位当中,挑选一位站队。
什么?不站队,好的,等到吃肉喝汤的时候,没你的份。不冒险就想得到功名富贵,那是在做梦。
失败了最多被砍头,好一点被流放。成功了就是内阁重臣,富贵滔天。
只要有百分之十的概率,人就会挺而走险,而就目前来说,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并且还可以暗中谋划,为什么不去搏一把。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左丞相的一个附庸者出来跪着,皇帝知道他出来说,就是代表左丞相的意思。
“爱卿请讲。”
“回禀陛下,昨日太子与二皇子赈灾归来,据臣所知,万州的灾民已经安居乐业。依往年的例子,朝中大臣赈灾,聊胜于无,这次及时安定州县,盗贼无法乘机壮大势力,都是两位皇子的功劳。臣以为,有功就要赏,还请陛下莫因他们是皇子就避嫌。”
皇帝听后十分高兴,他要给两个儿子封赏,总要有人出来说。如果说得不好,世人就会认为皇帝吝啬,不让大臣办事,生怕功劳被大臣拿走。
现在这个臣子说得非常好,正好堵住了众人的嘴。
“爱卿说的在理,你先平身,不如跟朕详说一下,该怎么赏赐两位皇子才算公允。”
臣子起身,拱手继续陈词。
“回禀陛下。此次赈灾,太子功劳不小,斩杀贪官,震慑州县。没有太子果断出手,赈灾之事也不会这么顺利,下面的人多会乘机贪墨,赈灾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臣以为,此次赈灾的功劳,太子居首。二皇子在北境也有作为,所以居次。”
风玄胤听后眼皮也不眨一下。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反正他现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只要死不了,任何事都是小菜一碟。
皇帝听后皱起眉头。
这跟他得到的消息不一样,据他所知,是二皇子杀的县官。太子只与刺史合作赈灾。
难道是他的消息有误?
右丞相听后立马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这个沈岩跟左丞相有来往,他说的话一点不可信。据臣所知,被杀的县官在万州北境内,正是二皇子所管辖的地方。沈岩如此乱说,一定是以为陛下不清楚内情,故而真假参半,他的话大约也是左丞相吩咐的,目的就是为了攀附太子。”
“启禀陛下,这个沈岩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左丞相立马出来撇清关系。
皇帝听后不问左丞相,直接问太子。
“太子出列。”
“儿臣在。”
“朕问你,贪墨的县官是谁杀的?”
如果别人不问,太子也不会去解释,现在父皇问了,他不能说假话,不然身败名裂。
“回禀陛下,调查并审讯贪官之事,都是二弟出力,儿臣不敢冒领功劳。”
皇帝点头,又看向沈岩。
“沈岩,你怎么解释?”
沈岩立马上前磕头。
“启禀陛下,不是臣有意欺瞒。昨日太子回城,城中百姓都说这是太子的功劳,臣一时没有验证,这才说错话,臣请陛下降罪。”
沈岩这话密不透风,皇帝一查就知道他说的是真的,罚他就相当于跟百姓唱反调。他想得很好,就算罚也罚不了多重。
果然,皇帝听后也不好怎么罚他。
“那便降你一级官职,下次还敢再犯,直接赶出京城。”
“臣谢陛下隆恩。”
沈岩听后连忙磕头,退到队中站着。
他这一招已经与左丞相商议过,就是为了偷功。
如果陛下不知道,就把功劳算在太子头上。二皇子没人替他说话,不可能亲自请功。如果陛下知道,那就推说是百姓误传。
昨天左丞相一见城中的风向,就想出这个计策。只是没料到苏瑜竟然知道这事,还出来替二皇子说话。
顾元朗对苏瑜又恨上几分。
苏瑜听到皇上的旨意,笑着看了一眼顾元朗,那表情很是欠打。
“众卿以为,朕该如何赏赐太子与二皇子?”
打了一个小岔,皇帝继续商议赏功的事情。
右丞相上前说道:“太子与二皇子都已成人,然而身无爵位,依照旧例,陛下应该给两人赐爵。”
“依爱卿之言,应该怎么赐爵?”
现在民间都以为赈灾的功劳都是太子的,如果二皇子的赏赐比太子好,民间估计就会哄动起来。为了少一事,还是要慎重考虑。
“回禀陛下,臣以为,不如任命太子为大将军,赐二皇子王位,这样民间才没有异议。”
皇帝点头。
给太子任命实权,给二皇子封爵位。
民间一看赏赐太子领兵的权力,自然就平息了。
至于封一个王爷,民间反而觉得平平无奇。然而一个王爵远不像民间想得这么没用,成了王爷,做起事来方便许多。
风玄胤毫无波澜,他不知道成了王爷能做什么。除了府邸大一点,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太子也不动声色,内心却是高兴的很。
他要对右丞相说声对不起,之前是他太大声了,等他登基后,一定会厚待右丞相的家人。
早朝不商议小事,讨论封赏问题后,两人上前谢恩。
散朝后,皇帝留下左右丞相,拟定二皇子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