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死亡钟声
【李承乾和李泰都被废后,李世民选择了第九子——李治
二凤和荔枝的父子感情非常好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亲自抚养了晋王和晋阳公主,史书称:“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还特别用“特深宠异”来表示李治有多受宠。
而晋阳公主更是唯一一个史书明确记载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公主。
到后来的储位风波,李泰进言“杀子传弟”后,褚遂良劝谏说如果太宗打算立李泰,就让晋王去往封地,否则昔日之事重演。
并大胆进谏:“会有这样的事,都是因为您对魏王的宠爱太过导致的。”
二凤呢?二凤的反应是舍不得李治。
没错他既没有勃然大怒训斥褚遂良不敬,也没有对李泰进言是谎言的恍然大悟的难过。
他沉默良久后,忍不住哭出声来,表示:“我不能。”】
天幕下
秦始皇时期
嬴政忍不住皱起眉,这唐太宗怎么回事,怎么这么爱哭呢。
嬴政理解不了,也难以理解。
不就是让儿子去封地吗?有什么好哭的,真的是……没有一点仪态。
扶苏看着天幕,心里悄悄的泛出一点羡慕。
唐太宗与晋王的父子感情如此好,是他难以见到的亲密,扶苏看了眼上首的父亲,连忙收回眼神。
父皇矜贵自持,那样的场景出现在父皇身上是他不敢想象的。
纵是这样想,心里也清楚的知道,扶苏还是忍不住心里羡慕。
父皇对他虽给予重望,但是从来没有这么亲密的相处过。
其他的公子公主也忍不住抬头。
汉武帝时期
刘彻咋舌,这李世民这么真情实感的吗?
老六刘彻不能理解
儿子虽然稀罕,但也没有到一年见几次就要涕泗横流的程度。
有儿子的刘彻如此想道。
“父皇——”
刘彻低头,还走不稳的长子晃晃悠悠的拉住了他的衣服袖子。
刘彻:“……”
刘彻表示小鬼还是挺可爱的。
但是成为李世民,算了,敬谢不敏。
东汉末年
此时刚刚宛城之战失去长子曹昂的曹操忍不住泪流满面。
“子脩……”
“痛哉我儿啊——”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精神恍惚,他现在实在还年轻,不能想到失去观音婢,孤家寡人的自己对小儿子浓重的感情。
长孙皇后看着丈夫的样子也忍不住心里一痛。
她走后,儿子自相残杀,难得善终,那是她亲生的孩子,她一点一点的看着他们从皱巴巴的一小团长到现在的样子。
让她怎么能接受那样的结局呢!
“二郎,这辈子一定不能再重蹈覆辙了,承乾至少现在是个很合格的太子。”
李世民狠狠闭眼,压下眼底泛滥的泪意,道:“我知道,观音婢”他握住长孙皇后的手,保证般的说道:“你要陪着我一起,我们一起好好教导看着孩子们。”
长孙皇后点头:“好”
明太祖时期
朱元璋看着史书中的记载,也忍不住感叹道:“太宗皇帝与高宗感情确实非常亲密。”
史书记载的就这么黏糊了,也不知道平时里怎么相处。
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朱面露嫌弃的摇了摇头,那群小兔崽子不揍不成器啊。
老朱摇头感慨。
明太宗时期
朱棣也忍不住感叹出声:“太宗陛下太过宠爱魏王,才叫太子失了分寸。”
说着又忍不住看一眼下首捧着个胖肚子一脸乐呵呵的太子,心里略有不满。
朱瞻基仰头看着,忍不住心里腹诽:“皇爷爷不是也宠爱二叔,多训斥父亲吗?”
朱棣不知道孙子心里的腹诽,所以他只是看着天幕感慨。
【舍不得一年见几次李治,太宗皇帝一手把十六岁的幼子扶上太子之位。
也是为了保全其他儿子的命。
李治,庙号唐高宗,总体来说这个皇帝他做的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后面的事可能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里涉及的我们后面讲到那位时再仔细说。】
武周时期
武则天看着天幕轻笑出声。
上官婉儿道:“陛下不担心吗?”
太平公主闻言也看向母亲。
武则天眯眼出声:“何必担心呢?”
这天下,她既然已经坐了,权利的滋味那么美好,尝过之后她可舍不得放手。
更何况……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看着天幕扯出话题又不说,忍不住心里着急,发生了什么?
有什么超出了小九的预料,你告诉我啊!
你这样真的很吊人胃口啊!
【对于其他的不是长孙皇后生的孩子,李世民的态度就清淡很多,所以我说,他把所有的男女之爱都给了长孙皇后,连带着她的孩子。
只是可惜啊……
十四个儿子,善终者两人。】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忍不住睁大眼睛,嘴角抽搐
他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十四个儿子,善终两人,有一个肯定是当了皇帝的小九,剩下的儿子就一个善终的。
李世民忍不住心惊,他想起那些还在襁褓里牙牙学语的孩子,眼眶微热。
这是他的报应吗?
可是为什么都报应在了他的孩子身上呢?
【二凤晚年也确实是惨,亲近的大臣和心爱的儿女一个接着一个的去世,伤心过度,伤了身体。
比如,嫡长女长乐公主下嫁长孙冲,贞观十七年离世。
亲自抚养长大的晋阳公主,唐太宗给她起名“兕子”,期望她一生顺遂,事不随人愿。
再加上二凤很多臣子都比他大,所以他先后送走了很多人。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重而亡,太宗辍朝三日,后每每思及,必定泣涕涟涟。
贞观十二年,柴绍病逝。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病逝。
贞观十二年,秦琼病逝。
贞观十六年,段志玄病逝。
贞观十七年,魏征离世,太宗悲痛至极,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亡一镜矣!”
遂建造凌烟阁,来追忆那些和自己情义深重的臣子。
延伸到后来,变成了“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进入凌烟阁成为了极大的荣誉。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我们后面再盘点。
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病逝。
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病逝。
贞观二十二年,萧瑀病逝。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
李世民听着天幕的声音,只觉得眼前发黑,这哪里是说他晚年不太好过啊!
这是非常不好过啊!
这就是一份死亡名单啊,这上面提到的臣子那个不是李世民心尖尖上的宝贝啊!
天幕的声音就像是敲在耳边的死亡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