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提出副业计划
镇上的例会是每月的第二个星期一,10月的例会结束,林爱国带回了这一个月外出表演的钱,三个星期一共60块钱。
为了给以后剧团的收入分成定好规矩,林瑶重新做了分成比例,大队和剧团各15,因为周弘业在剧团里的贡献,林瑶把他的分成比例提升到8,林瑶自己拿5,剩下的按照贡献多少发给小朋友们。
林瑶在大队部办公室和林爱国一起算账,仔细的将剧团的账目记下来,收入支出余额,一条一条的写得非常清楚。这次除了参演小剧场的小朋友每人拿到25元的红包,其他的都是15元的红包。
林爱国笑呵呵的数着一堆零散的钞票。
“没想到剧团还能给大队创造收入。”
“大伯,才这点你就满足了?”
“已经比往年好多了啊。”
“不是说农闲的时候大家都出海去打渔嘛?”
“收购站出的价钱太低,也只能赚一点点。”
“不能自己出去卖吗?以大队的名义。”这时候做生意只能以集体的名义,私人做生意那就是薅社会主义羊毛。
“海鲜不好运输,在运输途中容易死,更卖不上价。”
“那做成好保存的半成品不就能运出去了?比如虾片、虾干、鱿鱼干、鱼干之类的。”
“不好晒,遇到连续几天下雨就坏掉了。”
“烘烤啊。”
“你展开说说?”听到这里林爱国就有兴趣了。
“就是将海鲜体内的水分烤干,就容易保存和运输,还能做成麻辣、五香、孜然味的。”
“这个好操作吗?”
“好操作,把土烤炉做大一点就行了。我家有个烤炉,我回去试试。”
“行,你回去试试。如果能成功,那我们大队又多了一条致富的道路。”林爱国非常兴奋,希望现在就能看到结果。果然从京市回来的人就是不一样,见识就是广。
回到剧团,把孩子们的红包发下去,这两个月孩子们多的拿到了7块钱,少的也有3块5,是实实在在的钱。孩子们高兴,家长们也高兴,这样算下来,孩子们赚的钱都能超过全家人一年赚的钱。
更多家长跑到剧团要把孩子送进来,还有其他大队的人,吵得林瑶头都大了,赶忙将招生的工作推给林大伯和周弘业。
林瑶跑回家躲清闲,顺便在家里把海鲜的事情落实了。
虾干、鱿鱼干、鱼干都很好处理,清洗干净抹上料汁,原味的话料汁都不用抹,然后摊平放进预热好的烤炉里烘烤,半个小时就能烤好。干吃味道就很鲜美,沾上芥末酱油可以连干两碗米饭。
虾片要复杂一些,但是成本就比较低了。
虾片是用红薯淀粉掺入虾皮汁、味精、食盐等配料制作而成,成本低廉,但成品却香脆酥松、鲜美可口,是老少咸宜的小零食。
林瑶根据系统宝箱里开出来的食谱用红薯淀粉加入虾皮汁、味精、明矾、小苏打、精盐,充分拌匀后,再加入3-4倍的温水调匀,在砧板上搓成直径5厘米左右圆条状。等圆条冷却、晾干,用力切成厚约1毫米的薄片。
等不及晒干,依旧用烤的方法去除薄片里的水分。林瑶拿出一部分油炸,果然酥脆可口,嚼起来有一种独特的清香风味。
虾片使用到的红薯淀粉和虾皮汁都很充裕,味精、食盐等配料用料比较少,真的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赚钱好方法。
把处理好的海鲜和炸好的虾片放在篮子里,盖上棉布巾,林瑶去找林大伯讨论关于成品及半成品海鲜售卖的可行性方案。
“大伯,你尝尝。”林瑶将篮子放在桌上,先开盖在上面的棉布巾。
食物还散发出阵阵热气,香气飘散开来,光闻着就觉得肯定好吃。
“嗯~香。”吃第一口林爱国就眼前一亮,仿佛看到清水大队在他的带领下走上巅峰。
从虾片、虾干、鱿鱼干到鱼干,林爱国越吃越香,有酒的话,都能喝上两杯。
“这些难做吗?”
“简单,就是要把内脏和脏东西处理干净,清洗,擦干表面的水分,抹上料汁,原味的话就省了这一步,最后就是烘烤干水分。烘烤的时间、火候要把握好,要不然就会把海鲜烤坏。”
“嗯,这个好,多试试总能试出来的。”
“料汁和虾片的制作算是秘方,不能直接交出去,要让值得信任的人将配料根据配方做好。”
“这个是的,被别人学去我们就没有优势了。”
“还要成立清水大队食品生产合作社,生产资质要全部拿到,毕竟是食品,把资质办好,免得以后麻烦。”
“嗯嗯,是这样。”
“大伯,你不能就点头啊。”看着林爱国不停的点头,林瑶有些好笑。
“你说得很好我就点头。”
“这是清水大队的合作社。”
“是是,你出了注意还有配方,我肯定会把分成写进协议里。”林瑶不是这个意思,当然有分成拿她也不会拒绝就是了,都是自己应得的。
“我写个方案,你拿去开会吧。”既然有分成,林瑶当然会把自己能做的尽量做好。每一个项目的启动,首先是写方案,才会开会定方案,最后启动。
“那最好不过了。”自从看过林瑶的项目方案,林爱国觉得这才是开始一项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
“好的,那就交给你了。我先去找支书提一提。”
林爱国和刘支书的关系是一物降一物,林爱国看着憨厚实则精明,刘支书看着精明实则单纯,即使有时候针尖对麦芒,林爱国一番纠缠之后,刘支书最后总会让步。
不过,该说幸好有林爱国压制着刘支书,不然以刘支书的自私自利的性子,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缘会越来越差,路越走越窄,最终作茧自缚。
要说爱占便宜是人类的天性吧,其实也不全对,因为有些人天生就慷慨大方,而有些人由于后天身处艰苦的环境,逐渐养成了“趋利”的习惯。
比如那些去超市抢打折菜的大爷大妈,比如队里那些总是争个鸡毛蒜皮的人,他们大都是吃过苦日子的人,因此把物质看得很重。
殊不知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出自《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