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斯文献弩
108 斯文献弩
山长拿着弩:“斯文,你实在很聪明,这东西很好,可以连发几箭?”
“三发。”
山长又拿着袖箭:“这是什么?”
“袖箭,这可以绑在手腕上,一两丈内,几乎能弹无虚发,且别人不容易发现,躲无可躲,擅长,详细的制法都写在纸上,可以由工部制做。”
“没有外人知道吧?”
“当然不会,我这是分好几家铁匠铺打的,回来自己组装,山长,能不能让工部制好后,送我两张,我自家制的不怎么好,毕竟技术材料都不到位。”
山长仔细看着制法,眼睛亮的吓人。
好久,他抬起头问:“我很欣赏你的聪明,愿意拜我为师吗?”
斯文摇摇头:“山长,我已经拜了为我开蒙的先生为师了。”
杨山长瞪他:“他是为你开蒙的老师,我是教你科举还有为官的老师,又不冲突,一个人两个老师的大有人在,这样吧,你七月份归家,这件事跟你先生提一下,八月份你来拜师。”
“是,山长,对了,这个弩送上去,我真的不想别人知道是我做的。”
山长想了一会:“可以不让他们明着记你功劳,但事情得报上去,名字得挂上,不能白做了,对你以后有好处的,你现在不懂。”
“一切听山长的,我回去上课了。”
“嗯,背篓先放着吧,放学你过来拿,我再找些书给你。”
“谢谢山长。”
杨山长把手上的东西包裹好,放在一个木箱里锁上,这个东西可能能救许多人的命,他得明天亲自送去兵部。
这个学生他是收定了,虽然不是他唯一的老师,那也无妨。
这一生他都没有收过徒弟,一个堂堂的山长,曾经的二甲进士,曾经的五品大员,当他的老师不算埋没他吧?
不说斯文如何在书院努力。
话说山长第二天一早就请了保镖送他去京城,全州到京城,紧赶慢赶用了六天,进了城门已经是傍晚,直接去了儿子家休息。
杨晨风是他的大儿子,看他爹傍晚进了家门,母亲却没有跟来。
“爹,你今天怎么来京了?”他今年二十九岁,也是在兵部任六品官。
“晨锋,跟我来书房。”
这个东西他会让大儿子递上去,一是他现在在兵部任职,他递刚刚好,二是多少也是功劳,他还年轻,又是杨家未来的大家长。
他自己会在京城候着,兵部肯定要招见,斯文的功还是他的,但确实不出风头的好,万一对方知道这是个人才,跑来绑人怎么办?
肉要吃,风头也不要出。
父子俩关上房门,东西一拿出来,杨晨锋眼睛瞪的溜圆:“爹”
“这是我学生制的,很聪明的一个人,八月份会拜我为师,算是你的师弟,不过他跟你一样大,如今是个秀才。”
“二十九还是秀才?”
山长不高兴了:“他八岁开蒙,十四虚岁府试第二,只是后来家贫,考了两次没中,不到二十就停学了,这些年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你以为何这些随便就可以的?”
杨晨锋忙陪笑:“不,不,非特别聪明的人不行。”
“当然,你父亲我一辈子没有收徒,老了老了才决定收这一个,太普通的人我要吗?”
“爹,这是准备送上去吗?”
“晨锋,我正要跟你说,……”
……
父子俩天黑才出了房门,不过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杨大奶奶看公爹跟相公都是好心情,笑盈盈的一边服侍,外面的大事都是杨家男儿来,她一个妇人不会过问,不过看脸色,也知道是好事。
那就行了。
大庆朝五品官才能上朝,杨晨锋还是六品,平日早朝还没有他的份,不过他直接找了顶头上司,尚书李大人。
李宏是他父亲的好朋友,两人算是总角之交,但杨巍前几年坚持离职他也没法子,不过老实说,父亲在职,儿子想出头就不容易。
这几年,杨晨峰从最初的七品到现在的六品,是很不容易的,京官六品比其他地方的五品还要吃香,兵部,吏部都一直是人想去的部门。
李尚书一拿到东西,也是激动非常,大庆武器不算好,但比一些小外族还是厉害些,不过马匹上又是占了下风。
“晨峰,你跟我一起去。”他把老友的儿子带上,也是明显带提携的意思,杨晨峰多精明的一个人,当然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李尚书直接求见了皇上,这段时间皇上一直为边境战事操心,与其写了折子慢慢往上报,还不如直接求见皇上。
一刻钟后,大太监来带他们拜见皇上。
李尚书把手上的东西递给大太监马公公:“公公,这是我们今天要逞给皇上看的,望公公帮我们递上去。”又从袖袋拿出一个荷包塞到对方手里。
马公公手一捏,轻飘飘的,绝对是银票,心里有几分高兴,脸上也和悦起来:“行,你们随后跟来。”
马公公抢上前几步把布袋打开,把东西拿出来递给皇上:“皇上,这是李尚书今天带来的东西。”
李宏带着杨晨峰一丈之外跪地叩拜:‘微臣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李卿,这是个什么东西?”
“皇上,这是好东西,连发弓弩还有袖箭,兵部杨主事今天一早送上来的。”
“哦?杨主事,你爹是那个辞职的杨巍是吧?”
“回皇上,是微臣父亲昨天傍晚送回来的,是他一个学生研制多年最近才制出的,想到边境战事,这才马不停蹄地赶回来,让微臣上交尚书,好献给朝廷。”
“你父亲现在在家吗?”
“回皇上,在家。”
“马六,你去宣杨大人过来。”
“是,皇上。”
皇上仔细查看东西,又认真研究纸上详细的制作步骤,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杨山长很快过来,他把自己的学生如何在家研制这些武器,如何托他送给朝廷说了一遍。
“你那个学生倒真是聪明的,可惜家贫误了他,不然现在已经是朝上官员了。”
“回皇上,他已经决定明年十月份参加乡试,如果得中,明年就会参加春试殿试。”
“哦,他没有跟你一起来吗?”
“回皇上,他正在书院读书,他送东西时说过,当年年少顽孽,喜欢这些东西,所幸能制出一些有用的,愿意无偿献给朝廷。”
“我那学生说,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这是一个大庆人该做的。”
“好,你这个学生说的好,每一个大庆人都该想着自己的国,国之不存,民将焉否?”皇上激动地站起来,“杨巍,你那学生叫什么,朕要赏他。”
“回皇上,我那学生姓汪,名斯文,八岁开蒙,虚岁十四府试第二,考过一次院试未中,后因为家贫辍学,其间十几年在家读书挣钱养家,研制出这些东西。”
“去年春家中条件好一些,八月份考试,院试第三,不过我来之前,他跟我说过,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如果皇上想赏他,就把赏银给边军买粮食吧,他如今家中过的去,愿意为国家献份爱心。”
“好,这才是我大庆的好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