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古诗之误
听了文丙仁的话,周羡鱼眉头一皱道:“子曰: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何谓之仁?文丙仁,你来说说看?”
文丙仁闻言扶案站了起来,眼神躲闪,嘴唇嗫嚅,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仁,就是,嗯,要对人友善。”
说完,他又偷窥了一眼,见周夫子正看着他,立刻又垂下了目光。
“嗯,还有呢?”
“还有,还有,要和人亲近。”
“还有吗?”
“没,没有,没有了。”
“坐下吧!”
听到周夫子让他坐下,文丙仁顿时长吁了一口气,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方才文丙仁说仁是亲是善,没错,但亲什么,善什么,以什么来做评判呢?”
周羡鱼目光扫视全场后,盯着文丙仁。
文丙仁缩头委身,只当没有听到看到。
“仁,君子之首德,其义如字,左为一,右为二,一阴一阳,道之谓也。”
周羡鱼借机开始进行教学,堂中学子一个个听得分外认真。
“一,是本心要正,二,是要行事执中。君子不言,言必有中,君子不行,行必有称。”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告诫我们,说话做事要有所衡量,守正执中,方可称为仁。”
“那现在,我问问你们,如果你的朋友同窗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
文丙仁听到这个问题又偷偷抬眼瞅了瞅周夫子,见周夫子没有看他,便又瞄了瞄顾损。
顾损也是低头凝眉,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顾损,你来说说看。”
顾损闻言立刻起身,带着几分茫然望向周夫子。
“啊,夫子,我昨天确实去了歌院,但这里面实在有苦衷,没法解释。”
他刚刚心不在焉,还以为周夫子问的是去歌院的事。
“咳,我是问你如果你的朋友做了不好的事,你该怎么办?是告密还是嘲笑呢?”
“当然都不是。若是小事,当行劝诫,若是大事,与其共处,若违大义,与其断交。”
听了顾损的这番回答,点了点头。
“甚好,果然精进不少。不知诗词之道,近来如何了?”
“回夫子,诗词一道,亦小有所获。”
“哦?”没想到顾损如此回答,本来想要质疑,但想起前事,便话锋一转,“既然如此,那将李太白的《将进酒》背来听听。”
诗仙的名诗,岂能难倒顾损,于是他张口便背了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刚刚背完前四句,便见众人齐齐带着疑惑望向他。
难道哪里错了?不可能啊,这诗他不可能背错的才对。
他看了看周夫子,周夫子示意他继续。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当他背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又都望向了他,文丙仁更在一旁低声提示着:“错了错了,是皆死尽。”
顾损虽然听到了文丙仁的话,内心十分疑惑,但依旧把全诗背完,然后望向周夫子,希望能够得到解惑。
“挺不错,整首诗只是错了两句,还错得挺有意思,说明私下里确实下了功夫。”
周羡鱼先肯定了顾损,然后又向所有人说道:“前面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谁告诉我应该是什么?”
这问题一抛出,立刻有人站了起来,说道:“是天生吾徒有俊才。”
“挺好挺好,坐下吧。来,把书翻开,正好给你们讲讲长诗转韵的问题。”
听了周夫子的话,所有人立刻拿出《唐诗百韵》来,翻到《将进酒》那页。
“刚刚顾损把这句说成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不知道他从哪儿听来的,其实也不错。
但是,我们来看原诗,李太白正好是在这里采用了转韵,从上一个月字韵要转到下一句的来字韵。
遇到需要转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转韵的这上半句也必须用韵。
所以顾损的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这里就不符合韵律,会让整首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很别扭。
来,你们自己感受一下。”
顾损听到夫子的讲解,这才知道原来写诗转韵还有这个讲究,亏得他以前还自诩会写诗,现在想想都觉得脸红。
看着弟子们一个个诵读着原诗,感受其中的韵律,周羡鱼并没有急着打断,直到他们大部分读完,望向他时,他才又开了口。
“那刚刚顾损还有哪里错了?”
“我知道,我知道,”文丙仁立刻站了起来,“他把古来圣贤皆死尽,说成了古来圣贤皆寂寞。”
“好,”周羡鱼示意文丙仁坐下,“这里呢,为什么李太白会说圣贤皆死尽,其实是他在表达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如果是寂寞的话这种情感就不够浓烈,不符合他疏狂的性情了。”
周羡鱼讲完,又望向顾损:“你明白了吗?”
顾损带着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回应:“弟子知道了。”
“没想到,我们顾损不过两日不见,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若尔等皆是如此,吾怀必甚慰。”
不但没有苛责顾损背得不对,反而赞叹了一番,让顾损觉得这个夫子真是不错。
这若是搁在他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如果错得这么离谱,不被老师骂个狗血淋头才怪。
“好,现在你们合上书,我再来考考你们,谁还会李太白诗?”
“我!”
“我!”
“我!”
……
一时间,恨不得所有人都举手表示自己会。
周羡鱼随手点了两个人,让他们一一背诵他们会的诗。
一首是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呃,又和他记忆中的不一样,而且从原身的记忆中,他也明白了,这诗里的床,不是睡觉的床,是井台上的那个围栏。就和李太白的《长干行》中那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一个意思。
另一首则是比较小众的《千里思》: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相思天山上,愁见雪如花。
听他背完,顾损更觉得离谱了,这诗不是五律吗?怎么成五绝了!
在他的记忆中,《千里思》的内容是: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于是他立刻翻开《唐诗百韵》,找到原文,果然是一首五绝。
这么说,原来自己背的这些诗竟然一直都是错的。
前面两首就不说了,虽然有些错处,但毕竟问题不大,但这两首诗可不一样。
相比而言,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得李陵与苏武的故事,但其含义却是差别甚大。
原诗中将两人对比,深含贬褒在其中,带着暗讽李陵无苏武之气节也不能还家的意思。
而他背的这首诗却是描写了两人的境遇,并没有贬褒之义,更像是客观的记录与感叹。
“嗯,背得很好!”周羡鱼对着两个弟子赞叹一声,“你们记住,这次县试以帖经为主,诗赋解义为辅,考较的就是你们所学是否准确,所以切记不能把内容记错。”
做完提醒,又再次叮嘱他们,务必将《千字文》与《唐诗百韵》背诵下来。
只要把这两本书背熟了,再完完整整写上一首诗,县试基本没有问题。
至于四子书,熟读即可,毕竟县试时需要解义的内容不多,对成绩影响并不会太大。
随后,他又让所有人翻开书来,一一让学子们勾选重点内容,缩小记忆范围。
顾损此时心思又已经飞走,既然重点在这两本书上,那县试就不用担心,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引起更大的轰动,获得更大的名气。
穿越到这个世界来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件极其遭心的事,被一只阴魔侵入了神魂,而想要压制它,便只能依靠足够大的名气才能解决。
所以他现在想尽一切能够提升名气的方法,这也是他为什么今天要出风头的原因。
不过,相比起名气的提升,他还有一件事更为迫切。
昨天,他和文丙仁在清心酒馆遇到了一个游方道人,那个道人说,他今天将会有刑讼之祸。
虽然当时他怀疑这是对方的套路,但联想到原身在两天前的事,道人说的可能是真的。
两天前,原身曾经与建州王家的嫡女在白羽歌院前发生过误会,这事儿知道的人还不少。
正当他深陷忧虑之中时,突然看到周夫子用戒尺敲了敲他的桌案。
“认真点,不能有了一点小进步就骄傲。”
看着一脸鼓励表情的周夫子,顾损认真地坐直了身体,拿笔来勾着周夫子所说的内容。
虽然手上在勾画着,耳朵也没有落下周夫子的话,但顾损还是一心多用,在思考着应对刑讼之祸的方案是否完备。
毕竟以他现在的情况,绝对不能让自己进监牢,那样的话他很快就会被阴魔活活耗死。
终于,上午的课程随着午时的钟声响起而结束,下午是他们自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