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李成桂的野望
“连倭国也一起对付”
平安陷入沉思,这代表他在认真思考朱权提出的问题。
可现在郑和的舰队已经出发南下,没有强大的水师相助,如何跨海作战?
难道大王又要展现老天眷顾的神迹?
“现在乐浪府有多少门榴弹炮和迫击炮?”
见朱权问到正题,平安立刻回答道:“回大王,榴弹炮有五十门,迫击炮有两百门,炮弹存量足够灭了高丽。”
朱权点点头,继续问道:“炮弹留着登陆倭国使用,至于高丽,尹锡悦现在什么情况?”
说到尹锡悦,平安笑了:“他现在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有高丽附从军撑腰,可名声在高丽百姓心中已经臭了,倒是李成桂这段时间凭借悲情角色,很好的抓住了民心。”
“这么说的话尹锡悦现在很想改变现状咯?”
平安一愣:“这么说也没错,大王的意思是”
“李成桂就交给尹锡悦去对付,给尹锡悦一千枚手榴弹,让他们先内部先消耗一波”
平安竖起大拇指,要不人家是大王呢
在朱权的操作下,高丽内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尹锡悦在得知自己要被赐下一千枚手榴弹后,整个人都支棱起来。
腰不疼腿不酸,走路也有劲儿了。
虽然他已经不能人道,但他早就有儿子了,有机会上位,依旧干劲十足。
没有任何花哨,直接就组织兵马攻打李成桂占据的城池。
再加上平安提供的一些攻城器械,跟手榴弹配合起来,一下将李成桂打懵了。
“主上,顶不住了,南京和广州接连失守,尚州也快被攻克,如今全州也不一定安全,咱们还是想想退路吧!”
这里的南京和广州是高丽的两座城池,跟咱们的两座城市没有丝毫关系。
大概位置就在首尔以南一百公里范围内,至于后世的首尔,也就是现在的开京,因为朱权要收回乐浪四郡,所以已经归大明所有。
之前暂时由尹锡悦代为管理,主要是朱权现在没有这么多的人口填充半岛。
统治新建的乐浪府都有点勉强,至于南边的这些土地,只能暂时先放在那边。
毕竟还有这么多高丽人可以种地,总不能全杀了,将土地撂荒在那吧!
那样很不好,很浪费,浪费可耻。
至于全州,已经是半岛南端边缘了,如今成了李成桂的大本营。
可现在面对突然打了鸡血的尹锡悦,李成桂有种日薄西山的感觉。
“可恶啊,要是再过半年,等咱们跟倭国的计划正式实施,即使无法收复失地,至少也能稳住基本盘,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宁王发现了”
面对李成桂的埋怨,底下高丽官员也是感同身受。
可现在能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就在这自哀自怨吗?
“主上,臣下以为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
“噢?”李成桂很惊讶,竟然还有两条路可走。
刚刚说话的是一名叫李明博的高丽臣属,算是李成桂的本家吧!
李明博拱手道:“没错,原本最好的策略应该是求助大明应天府的燕王,只可惜如今燕王也不一定能压得住宁王,大明局势又十分微妙,所以这”
李成桂白了一眼李明博。
合着你说的两条路,其实就剩一条路呗!
李明博继续说道:“其次就是咱们带着金银细软和王室成员流亡倭国,凭借咱们如今手上的实力,完全又能力在倭国开辟出一块领地,比如倭国北边的虾夷岛,那里只有一些野人”
李成桂听后倒是眼前一亮,这还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只是他跟倭国联盟袭扰大明沿岸的计划,很可能因为自己登陆虾夷岛导致两边关系破裂,就这么泡汤了。
在李成桂的原计划中,他本是要与倭寇联合,分散袭扰大明海岸线。
即使如今大明水师强大,可大明海岸线漫长,很容易造成顾头不顾尾的局面。
关键他听说大明水师已经再次下南洋,也就是说如今大明海岸线基本上没什么防卫力量。
他和倭寇完全可以打一炮换一个地方,根本不用考虑会有人来追击。
只要将大明的精力牵扯在海防上,或者将脏水泼到倭国身上,到时候他在出面干掉一些倭寇,就很容易获得大明的好感。
到时候再跟应天府的燕王亲近,共同针对北边的宁王,就有很大几率能击败宁王,他也能顺势夺回失去的半岛背部地区。
甚至还能获得燕王的册封,真正坐上高丽国王的位置
只可惜,这一切都在宁王的注视下,破灭了
现在只能走上远走他乡之路了。
拿定主意后,李成桂直接放弃了全州,带着精锐兵马,金银细软和作为后手的高丽王氏一起南迁到最南端的罗州,打算由这里出海前往虾夷岛。
李成桂的动静不小,很容易就被潜伏在附近的情报局外勤人员发现,并第一时间向坐镇乐浪府的主权汇报。
朱权在得道消息后很淡定,甚至有送几条船给李成桂的冲动。
平安有些不解:“大王不打算拦截李成桂?”
“拦截他干嘛,去虾夷岛多好啊,那边海产丰富,民风淳朴,除了冷点,可是块风水宝地。”
平安挠挠头,实在想不明白自家大王怎么想的。
既然这么好一个地方,干嘛要让给李成桂啊,自己占了不香吗?
等等!
难道大王是想借追击李成桂,到时候名正言顺的登岛?
可有这个必要吗,那不就是个面积大点的荒岛吗?
关键是大明教训一下倭国,有必要找借口吗?
平安不知道,自己在朱权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已经转变了传统的仁义道德思想。
成了一个大明至上的民族主义者,又称沙文主义!
至于朱权如何想,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借口。
他只是想让李成桂和倭国先掐一波,最好尹锡悦也一起过去,在倭国玩一次三国杀,那就再好不过了。
等那边打得差不多了,郑和的船队也该北归,到时候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