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李成桂的反应
与此同时,追杀而来的高丽正规军抵达鸭绿江边。
血气方刚的李芳远看着对岸仅有一万多人的明军,并认为他们因为朱元璋的祖制,根本不敢过来,于是嚣张的让部下们朝对岸叫骂。
只是,这么骂某人真的合适吗?
朱权骑在马上侧耳倾听:“平安,他们是不是在骂本王?”
平安作思考状:“这就要看殿下的需要了。”
朱权看向他:“你啊,说话太直白了,没意思。”
刘阳接过话茬,直接怒道:“大王,高丽棒子竟敢怒骂您,末将请命,跨过鸭绿江,教他们做人。”
朱权指着刘阳,眼睛却看向平安:“看见了没,这叫说话的艺术。”
平安悟了
然后,轰轰轰!
轻型榴弹炮毫无预兆的开火,炮弹越过鸭绿江,落在高丽人阵营中,瞬间火光四起、浓烟滚滚,真好看!
再然后
“将士们,刚刚你们都看到了,高丽人竟然辱骂本王,你们说怎么办?”
这问题问的,士兵们开始交头接耳。
“骂回去?”
“屁话,当然是打回去,咱们是斯文人,怎么能骂人呢!”
“有道理,他们骂的可是咱们大王,骂一个字杀一万人,刚刚骂了几个字?”
“诶大概也许可能二十个字吧!”
“那就杀二十万人,这样才能平复大王的不爽。”
朱权:
再再然后
冲啊~~
再炮火的掩护下,朱权这边仅需一个冲锋就顺利过江,过程中还顺带又放了五轮炮,直接将对岸的高丽军队吓跑了。
过江后,朱权第一时间扑向离得最近的义州。
义州官兵才刚刚见证如丧家之犬的高丽正规军,这时候见大明军队出现在城下,很干脆,丝毫不拖泥带水,直接打开城门迎接王师。
倒是让朱权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依旧不爽。
城门外,尹锡悦毛遂自荐上前当起了翻译。
指着一个大官模样的人:“宁王殿下,此人乃李成桂心腹,留不得!”
朱权吵身后的刘阳扬了扬下巴,刘阳直接抬手就是一枪。
biu~~
送这人去见他们所谓的狗屁檀君
献城投降的高丽官员们惊恐的看着这一幕,却不敢出声反对尹锡悦。
可尹锡悦却没打算放过他们,为了自己将来上位,所有李成桂的人统统都得死。
“还有这个,这个,还有这些,全部都是李成桂的人。”
刘阳看向朱权,朱权淡淡的点了下头。
这等于是直接宣判了这些人死刑。
一时间,咒骂声、哭喊声夹杂着尿骚味,充斥着本就不大的城门处。
刘阳就要举枪就要射击时,却被朱权拦了下来。
“你傻啊,一个两个的你用枪可以,这么多人你也用枪,不知道给老子节省点子弹,用刀,钝的,让尹锡悦自己来!”
刘阳和平安对视了一眼,大王不愧是大王,甘拜下风。
朱权留下话后,就带人进城了。
没想到刚穿越城门,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就扑面而来,竟直接将他又顶了出来。
“我去,这味道加点酸笋就是螺蛳粉了”
“烧了吧!”
烧了!
平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王,这可是高丽与大明开展贸易的重要城市,烧了这里会不会不大好!”
朱权捂着鼻子指着义州城:“就这,还贸易城市,赶紧烧了重盖,反正高丽人多的是,得给他们安排足够的工作,毕竟咱们大明是天朝上国,最见不得的就是下国百姓受苦,烧了,都烧了吧!”
平安还想说什么,被一旁看戏的房宽拦了下来:“别说了,看不出来大王是打算消耗高丽人口吗?”
平安的脑子打仗很好用,可一碰到这种弯弯绕绕,他总是转不过弯。
消耗高丽人口
难道大王想吞并高丽?
平安震惊的看向房宽,房宽回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义州城官员被尹锡悦用钝刀拉死了,百姓被赶出城池,不愿意出来的,朱权也不惯着,直接放火。
而且是让高丽人自己去放火,刘阳、平安一旁监督,直到整座城池燃起熊熊大火,他们才满意的向朱权汇报。
与此同时,李成桂也终于得到李芳远的汇报。
“你说什么,大明军队跨过鸭绿江了?怎么可能,咱们不是朱元璋亲封的不征之国吗?宁王竟然如此大胆”
“父亲,我觉得这宁王应该是想要粮食,先前那些女真人就是不断抢劫粮食送回大明,或许咱们可以用粮食劝退那位宁王”
李成桂听后直接一巴掌呼了过去:“住口,亏你还是我李成桂的儿子,竟然说出如此丧权辱国之言。”
李芳远捂着脸:“可是父亲,大明的大炮实在太厉害了,是从未见过的开花弹,一发炮弹就能炸死几十人,咱们打不过啊!”
李成桂眉头紧皱:“是,咱们打不过,那不代表燕王打不过,也不代表大明皇帝打不过,如今大明正处在内乱中,这个宁王似乎刚从燕王势力中脱离,咱们完全可以从这方面下手”
“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北边那几座城池挡不了多久”
这时候李成桂眼中发狠:“挡不了也要挡,不然咱们李氏一族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李成桂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看似掌握着整个高丽的生杀大权。
可暗地里依旧有许多世家不服他的统治。
这时候只要他踏错一步,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对此次大明军队踏入国土,他必须强硬。
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控制军队,还能借刀杀人,将一些不服从管教的人送到前线。
在大义面前,这些人即使明知是送死,也得硬着头皮顶上。
随即,李成桂派李芳远走海路去大明京师,觐见大明皇帝朱允炆,痛陈宁王之罪行。
希望大明皇帝能下旨召回宁王,并惩戒宁王,最好能调走宁王。
又派出另外一名使臣,同样走海路到北平觐见燕王,打算与燕王达成同盟,共击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