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骑射和骑射
朱权控制着战马的速度,时不时往后观察计算和对方骑兵的距离。
一追一逃,距离不断接近。
南军中掌握骑射的部分士兵,纷纷开始搭弓射箭。
这种追击战中最怕的就是后方骑兵会骑射,但朱权一方却一点都不担心。
咻咻咻~~
叮叮当当
百炼钢铠甲不负众望,轻松挡下并不多的箭矢。
看的后方追兵目瞪口呆!
怎么可能,能挡下箭矢的只有重甲,可看他们战马的步伐,这哪是重甲啊!
南军士兵士气再降一截!
朱权一方依旧没事人一样,按照自己的节奏“放风筝”。
渐渐地,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追兵们渐渐的又兴奋了起来。
果然是马力不济了,箭射不穿,老子砍死你总可以吧!
朱权这边却依旧不为所动,不紧不慢的保持匀速奔驰。
直到
“差不多了!”
朱权拉响一枚手榴弹,随手往后那么一丢!
一百亲卫有样学样,纷纷掏出手榴弹,拉开引线往地上一丢,然后全力驱使战马逃离现场。
追兵正疑惑对方为何突然提速,突然间
轰轰轰!
一时间,人仰马翻,各种尸块满体飞舞,马的人的都有。
就算你运气好没被当场炸死,只是坠马受伤,也会被后续跟进的骑兵踩成肉泥。
一阵喧嚣过后,南军骑兵们降低了马速,不敢再追了。
射箭打不穿,马速追不上,随便丢下一个铁疙瘩就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这仗怎么打?
太憋屈了!
朱权摆脱后竟然没有跑远,而是又绕了回来,保持着安全距离,就这么立在远处那看着对方,挑衅意味十足。
这谁受得了,反正南军中的一些蒙古人受不了了,哇哇叫的又追了上去。
南军的骑兵将领也不阻止,他也想看看朱权还能有什么手段。
这么强劲的对手,将来肯定还会在战场上碰见。
何不用这些蒙古人的命去试探一番!
没想到这些蒙古骑兵冲出去没多远,就一个个莫名其妙的坠马了。
再看叛军那边,胯下的战马连动都没动过,只是骑在马背上端着一个什么东西在那捯饬着。
隐约间似乎能听到一些响动,每响动一声就有一个骑兵坠马,直到冲出去的蒙古骑兵全部被坠马身亡
“这竟然真的有连发火铳,叛军何时有如此犀利的火器了?”
随着98k开张,南军彻底怂了,不仅没了追击的勇气,甚至直接掉头就跑。
不是他们怕死,而是死的这么简单干脆,他们觉得不值。
好歹你跟我对个线拼个刀啥的,技不如人被杀,那也无可厚非。
可现在连对手长啥样都没看清,自己命就没了,那还搞个屁啊,洗洗睡吧!
朱权见状也不多恋战,主要是此地距离保定府不远。
万一保定府的朝廷军队出来拦截,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好在出了太行山后,河北大地一马平川,再加上他这两千人全员骑兵,安全撤离还是没问题的。
追上朱鉴带领的大部队后,朱权一行过雄县,跨卢沟河,第二天傍晚就安全返回直沽。
此战最大收益倒不是李景隆的辎重,而是实实在在练就了一支军队。
这一个月下来,两千骑兵就算还有人手上依旧没沾血,但该有的精气神也已经练出来了。
到时候仅需一个契机,这些人就将成为真正的精锐。
朱权在河北溜达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郑和镇守的永平府在吴高强攻下抵抗的十分艰难。
关键先前朱权通过李景隆向朱允炆状告吴高,竟然还真起作用了。
不过朱允炆也不算太傻,只是下旨训斥吴高,并降级留用、戴罪立功。
并再次下旨朱权,让其全力配合李景隆剿灭燕庶人。
面对朝廷的不公,吴高只能将愤怒发泄在驻守永平的郑和头上,不断从辽东后方调来有生力量,对永平发起猛攻。
甚至还派出精锐骑兵越过燕山,出现在遵化、通州一带,希望能调动燕军兵力。
可朱高炽却不为所动,下令各城池坚决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死守城池,绝不与辽东军野战。
吴高没法,只能继续猛攻永平。
期间,郑和数次向朱高炽求援,可北平也要面对来自南军的重压,朱高炽手上就没有多余兵力,郑和只能孤军奋战。
要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可能永平府已经被辽东拿下了。
朱棣回到北平得知永平府的境况后,知道朱权先前提出的所谓离间计,根本就是人家与朝廷串通好迷惑自己的。
这次要不是天降大雪,很可能又是一次兵临北平城下了。
朱棣意识到,不解决掉吴高这个后顾之忧,自己永远都会被牵着鼻子走。
于是,燕军在北平只是稍作休息,就再次提兵出征,想借着大军刚打完胜仗,士气正盛之时,一举拿下山海关。
只要山海关在手,辽东军即使全军出击也休想打进来。
朱棣出动的消息,很快就被朱权散出去的探马侦查到。
此时朱权正在徐妙锦的陪同下,处理这一个多月积累下来的政务。
自从宁王一家入驻直沽后,刘阳就将所有政务一股脑的推给宁王妃张氏。
张氏本来就身体虚弱,再加上没这方面才能,一时间头昏脑涨,一个头两个大。
还好在刘氏的提醒下,她想起了名声在外的徐妙锦,于是顺势一推,将这些政务又推到徐妙锦身上。
徐妙锦倒也不推脱,接手后,很快就理顺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政务。
“殿下,如果你想一次性将流民全部运输到金州卫,咱们现有的船至少还要加一倍。”
“那你就看着办,是偷是抢,还是自己造,都随你。”
徐妙锦撇了撇嘴,你说的轻巧,钱呢?
整个直沽就没见过几枚铜钱,银子更是没见过,拿什么自己造
就在这时,朱鉴将朱棣出征山海关的情报递了过来。
朱权得知后眼睛一亮:“你看,这薅羊毛的机会不就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