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海上之梦
还有两天便是中元节,暑意稍微消减,青州的天气也在炎热中带了些许凉爽。
胶州港和筑坝的进度稍微缓和下来,海上捕鱼的船只又多了二十余艘。这些皆是黄三韦近日从几家海商手里收购过来的,主要是用于近海捕鱼,为士兵和流民改善伙食。
士兵粮饷钟荣还不用太过操心,但从高密与北海郡过来的流民日益增加,规划的三处营地,流民总数已经超过二十四万人。
人总不可能每天只喝一干一稀得两顿粥,干活也会没有力气,如此情势之下,打渔便是一项不费钱的事情。
青州临海又有大河三条,流民里水手渔民颇多可以随便挑选。但船只却是个麻烦事,黄三韦所购之船多数皆为百石船,甚至还有连百石也算不上的小虾米船,千石以上的楼船不过四艘。
船只太小难避风浪,便只能航行于近海,要楼船才能去远海捕捞大鱼。
防潮的大坝还只有一个雏形,胶州港外围的塞墙也才堪堪修足五分之一。
在墨河南岸,十余座大屋已经修建完成,站在近处尚能闻到砖石与木料的味道。大屋虽只有两层却比县里一般的三层高楼还要高出不少,一些流民与工匠不时进进出出,忙碌不已。
钟荣站在一处巨大的坑槽边看着里面因为劳作而挥汗如雨的流民,对旁边的一名匠人发问。
“船厂何时才能投入使用?”
“三处船槽皆在开挖,等挖掘完毕就可投入使用。”话毕,匠人欲言又止。
见他如此,李国臣忍不住训斥道:“有什么你事直说便是,磨磨唧唧的干啥?”
“是……但我们缺少龙骨,若想造出两千石以上的大船恐怕不行。”
钟荣听的一头雾水,旁边那些只知道打仗砍人的军将就更是如此。
李国臣微微一笑,为众人解释:“龙骨就好比人的脊椎,用来确保船只的坚固稳定。同时也是船舶最重要的承重结构,大船的结构强度如何,能否经受海上的强风与水压,龙骨乃是重中之重!”
“都督若想铸造五千石的海上巨无霸,恐怕最少也需要以参天大树而成的龙骨数十根,其中还不包括,龙尾、龙筋与首柱所需要的坚固木材。”
“听说当年徐福奉始皇帝之命跨海寻仙,其座船也不过两千石。”李国臣一脸苦笑,其意自然是钟荣给他的任务短期根本就完成不了。
那名匠人也在旁边插话:“小人铸船多年,最多也只造过千石船,欲得五千石船若无百丈巨树为主骨不可为之。”
“若真寻到百丈巨树,将之运出山林尚需人力数千,且需要配备专人看守,每日刷油晾晒。”
闻言,钟荣眉头大皱。此时若真能造就就一艘装配床弩石炮的五千石海上巨无霸,再配以水师舰队足以称雄东海,却不料这时代造船工艺如此繁琐。
他追问道:“要晾晒多久?”
“主龙骨刷油晾晒非三年不可!否则船行海上若遇强风,主龙断裂便是船毁人亡的结局。”
“就算有了龙骨,铸造五千石巨船尚需数年时间,且成船之后还要船工桨手在海域试航一年。”
工匠咽了口唾沫将自己双掌的十个指头摊开又看向李国臣的手掌,说道:“小人能力有限,又无前车之鉴。故,都督欲得五千石巨船,需十五年!”
听到这个时间,众人皆一时沉默。钟荣摩挲着刀柄,却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今年不过二十有二,正值青春年少。只要不战死或者意外身亡,这十五年他等的起。
发现众人都看着自己,钟荣笑道:“派人在青州遍寻龙骨。另外,船厂完工之后
可先改造我们手里的楼船,最大限度的进行加长加固。”
“要使之能在海上捕鲸!”
这倒是简单的多,现在仅有的楼船只要配合得当已经可以捕鲸,工匠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保证:“小人定不辱命。”
看完船厂一行人又向另外一处建筑群行去。
此处不比船厂,十座大屋分东西北三排而列,高墙哨塔,戒备之森严比存放粮食的仓库更甚几分。
进入院内便能闻到浓重的金属味道扑面而来,同行的黄彦贞与另外一名文吏忍不住捂住鼻子。
东边的三间大屋有两间堆放着从四处收集过来的散碎铁器,还有一间空空如也,看样子应该同样是存放器物的仓库。
面西的三间则是石墨木炭等燃料,看罢之后钟荣直接朝临河之处走去。
此四间屋舍比之其它明显不同,每室皆开有数扇铁窗用于通风散热,屋顶上的烟道正徐徐冒着清烟。
一个未到四旬的汉子见钟荣等人过来急忙从屋内吆喝着两人出来一起过来见礼。
“小人监正马铁,见过都督。”此人面色黝黑身材高瘦喜欢摆弄器械,据传是三国名匠马钧之后,因无所事事家道中落而而沦为流民。
“起来吧!带我们去看看匠器监。”
这座坊院本该叫军器监,但钟荣的官职只是正四品上的靖海都督,虽有开府建衙的资格但只是官职而非爵位。各州刺史都督都有私设军器作坊的先例,这种事情毕竟摆不上台面,若被朝中御史言官知晓吃一顿挂落是免不了的。
故而,钟荣便以匠器监之名,行生产军械之实。
有了一间作坊,马铁又能接着摆弄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同时待遇也佳,他对钟荣十分感激,连忙领着众人先去参观河边的几座水轮。
马铁指着那些正将墨河之水通过竹管带入屋内的水车,面带自信说道:“这是小人改良之后的水轮,除了引水之外还可带动‘碓(dui)’不费人力而完成碎矿,舂铁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