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宫廷女户
但白夫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由妇人担任户主的民户,她是宫廷女户。
这种情况,贺宣听都没听说过。
因为除了京城,其他地方基本没有。
宫廷女户首先女子要被选入内廷,但并非入宫就可以立女户。
这其中又有许多要求不一一叙述。
而白夫人卖宅子的原因,却是一桩隐秘的消息。
原来白夫人原名不姓白,这么称呼是因为她跟宫里的白公公结成了菜户。
随着年纪慢慢变大,两人开始谋划养老,就先把白夫人送出宫。
可谁知皇宫里的白公公前段时间,办砸了事情,被主子厌弃,还生了大病,本来是主子跟前的红人。
这一病,就要被移出去休养,等好了才能回来。
白公公的对头曹公公落井下石,不趁着这个机会在主子面前露脸,难道还等主子想起老白这个老对头吗?
于是白公公的处境就很危急,要是挺不过去,就一命呜呼了。
像这种能在主子跟前露面的公公,按理说手头不缺钱,可是白公公是病着被移出去的,手头的银钱,一点都没拿出来。
宫里的人都是踩高拜低,眼见着曹公公得了势,还不赶紧巴结,不仅没人照顾白公公,不踩两脚就算好的。
白夫人得知这个消息,托白公公收养的小黄门照顾他,给了不少银钱和首饰。
奈何所托非人,这人转头就有了新靠山,把银钱贪了。
没了法子,只能卖宅子,换成银钱买药先给白公公送去。
要是等白公公好起来,重新成为主子跟前的红人,要多少银钱和宅子没有。
难怪白夫人的仪态有些特殊,原来是宫里出来的。
贺宣转念一想,却有些担心,要是人家得宠了,觉得自己的宅子就这么白白卖了可惜,不会找回来吧。
抱着这点隐忧,贺宣跟着于五郎去椿树胡同看宅子。
白夫人已经搬走了,老杨他们收拾了一遍,觉得挺干净的,就把田庄常用的东西搬过来一些。
要是贺宣想住,直接就可以睡城里。
再次进这扇门,心态就不一样了,这是自己的宅子了。
贺宣进屋后,一点点逛过来,前院的倒座房,甚至马棚都去看了两眼。
主院的东西厢房,正房耳房,这宅子的格局还不错,白夫人布置的好。
十一间正房外面的柱子刷了朱漆,门窗上有图案,都格外好看。
可能是心理因素,贺宣怎么看怎么满意,这么好一座宅子就属于自己了。
正房这里白夫人留下了一些家具,尤其是中堂的一套家具,都没有搬走,贺宣看不出来木料,不过跟屋子风格还是比较契合的,也就不用换了。
自己都没钱了,还换什么!
正房西边的两间屋子应该是白夫人住过的,于五郎收拾过,还是有股子香味。
贺宣想想还是住东边吧,反正两边都有炕,睡觉倒是没问题。
正房东边的屋子里不仅有炕,这屋子应该还放过一张床,贺宣看屋里的痕迹,四周有床留下的印子。
现在已经被搬走了,不过等天气暖和了,自己也可以买张床回来睡,老是睡炕,有些不习惯。
这屋子里没啥味道,除了一张炕,其他啥也没有。
看完了宅子,贺宣很满意,并且打算今晚就睡这里了,让于五郎他们去田庄把自己的衣裳这些带来,明早还能多睡半个时辰再起。
当然了,贺宣怎么可能就为了多睡半个时辰,这不是买了宅子,还要多谢三哥,要不是三哥让谢泰透露的消息,自己哪里能打听到。
平日也没有时间,以后住在城里,可以好好谢谢三哥,请他吃个饭。
这边于五郎和贺青分两头,一个回田庄搬行李,拿东西,一个跟着贺宣出门。
贺宣去干嘛了呢?
当然是沐浴啊,城里的瓮堂也好久没来了,等自己洗完,正好可以逛逛街,买点礼物啥的。
贺宣在椿树胡同附近走了大一圈,熟悉环境,找找合适的酒楼,方便请客吃饭。
还真让贺宣找到一家,胭脂楼。
别想歪,人家是正经吃饭的地。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人家招牌菜叫胭脂肉,据说做出来的胭脂肉,颜色红亮,比胭脂还好看,因此得名。
不过这家酒楼的招牌菜有限,不仅价钱贵,还需要提前预定,今日是吃不上了。
贺宣仿佛似曾相识,听说过这道菜似的。
今日就带着小青在里面吃吧。
就当是提前尝尝其他菜色,才好请客。
这会儿还没到饭点,大堂只有几个伙计。
贺宣坐下后,点了鱼肚煨火腿,清蒸江瑶柱,炸豆腐,酿山药。
里面有几个菜比较费时,足等了好一会儿才上来。
贺宣吃着味道确实还可以,要是三哥有时间,就让贺青提前来店里预约胭脂肉。
吃完了这一顿,晚饭也不能愁了,两人晃晃悠悠回家,还从糕点铺子买了些零嘴,方便带去书院。
宅子里,于五郎回去说公子今晚住城里,老杨几人就开始收拾东西,这会儿,小竹小兰还有小秋他们都在忙活。
铺被子,安置物事。
别看只是住一夜,这些东西都得用上,还好贺宣在瓮堂洗过澡了,不然老杨还让于五郎把浴桶也带上。
这段时间,大家也慢慢适应公子不在家的生活,反正还有杨管事和小竹哥,庄子里的活计大多是他们安排的。
有了这个宅子,田庄上一些东西可以搬过来,免得公子用的时候不方便。
老杨考虑的很周到,所以小竹和于五郎拉了两辆牛车才把东西放下。
跟贺宣说完话,于五郎就要带着小秋离开。
宅子里的倒座房虽然闲置着,但是他们的被褥只带了几套,不够住下这么多人的。
于五郎还要赶着回庄子,免得天黑了,路不好走。
小竹小兰还有贺青留下伺候贺宣,明日送去书院。
送走两人后,小兰和贺青在里屋拿抹布一点点抹桌子,家具。
贺宣带着小竹到另外一边说话。
“公子,这是宅子的地契文书。”这东西过户之后,小竹一直贴身收好,就怕不小心丢了。
贺宣检查过,确定没有问题,装回盒子里。
这屋里连个家具都不齐全,更别提放地契的“保险柜”,还是让小竹再保管几日。
庄子里的安排的事情小竹也一一汇报。
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做肥皂,买猪油花费不少,其他倒是还好。
余有粮已经定好猪崽子,等过段时间就可以去抓来,鸡仔这些也分批次孵化,过上三五个月,贺宣就可以吃上嫩嫩的小公鸡。
庄子上井井有条,贺宣很是满意。
“春闱的文章出来了,想办法收集下学子们的文章,最好能定成册子。”
前三名的文章,直接去贡院外面抄录就行,不过还有些举子也会分享自己的文章,花些时间,也是能搜集到的。
“公子放心,会办好的。”
“还有,帮我约下三哥,下次休沐有没有时间一起用饭,地点就在附近的胭脂楼,他家招牌菜要预定,记得先确定好。”
一桩桩事情安排下去,贺宣也有些疲乏了,不过这几日的账簿还没有核对。
耐心先把事情办好。
话分两头,贺宣这段时间刚开学,处于适应阶段,比较忙碌,谢端又在做什么呢?
年前鞑靼人没求娶成公主,年后又来扯皮,光是嘴上功夫,这帮子蛮夷自然是比不过满朝文武。
鉴于国库实在无法支持在一场战争,两边达成协议,由鞑靼派出公主来齐朝和亲,双方正式进入和平时期。
还打算在交接处开设互市。
主要是鞑靼是草上民族,农耕不发达,如果齐朝不开设互市,把人家逼入绝境,就会赶狗入穷巷,反受其害。
前几年,齐朝和鞑靼的商业往来几乎断交,反而被鲜卑人渔翁得利,朝廷无奈,也只能妥协。
不过以前的互市,被战争完全摧毁,这回地址定在哪里?
互市的规则还有的扯皮。
一场又一场的朝会,谢端听这群文臣武将光是互市的地点,就吵了五天,还没讨论出来定在长安堡还是新安关。
这两个地方作为互市各有利弊,定不下来的原因就是牵扯到派别利益问题。
把好好一个朝堂生生变成了菜市场,永安帝高坐上首,等双方吵得声音嘶哑就宣布退朝。
下了朝谢端还要考虑伤兵安置的问题,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伤兵营的人也要有个着落。
贺宣雇佣了罗家旺他们的事情,也给谢端提供了想法。
这次谢泰制作大赢家游戏的作坊,里面不需要太多技术的活计,都是招的退伍士兵。
剩下的这群人,谢端打算培训培训,让手下的人教他们驾车,打理树木这些技艺。
有了谋生的本事,一部分伤兵就愿意回到原籍生活。
剩下不多的,再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工坊。
忙碌了一个月,才把人都安置下去。
公务忙完,得知于五郎跑了好几个月的宅子都没有合适的,就让谢泰私下透露了点消息。
距离上次跟小四见面,快过去一个月了。
不好去书院找人,平日休沐也难遇上,谢端只能自己创造机会。
跟母亲年前年后去了不少宴会,谢端对于京城的大家闺秀实在没想法,反而意识到自己某方面性趣跟常人不同。
尤其是天气渐渐变暖的时候,白日要是没发泄足够的体力,晚上就容易想到一些场景。
烛光昏黄的室内,
挂着帷幕的床,
露出一截白生生的腿。
脑海里幻想出这个画面的时候,总有些部位不由自主。
硬生生的扛到睡着。
好不容易小四买好了宅子,这是谢端特意挑的地方,从三千营回内城,走椿树胡同是最近的。
也就是说谢端外出,就能路过小四的宅子。
等小四休沐,哪怕不约,也能偶遇上。
谢端的想法很美好,不过第一次上门,总不好大喇喇的去,还是矜持些,等小四安顿好了再说。
三月二十三这日,小竹上门递了拜帖。
晚上回到家,谢端就迫不及待的拆开。
看到帖子上的邀约,去什么胭脂楼啊,直接在家吃也没啥。
算了算了,小四定了就去尝尝。
等吃饭的时候,喝点酒,醉醺醺的,总
谢端赶紧交代下谢恒,过几日,自己跟小四吃饭,要是天黑了,就不回府。
“那要不要把公子的备用衣裳这些放在马车里?”
谢恒想着公子偶尔外宿,住在兵营里,总会带些常用衣物。
谢端一挑眉,没吭声,点了点头。
谢恒退下后,拿出哪张帖子再看了看。
贺宣正在床上睡得喷香,根本不知道某人已经好几日精神奕奕。
每日的课程都安排好了,上午四书五经,下午骑射副课,不过上课的时长还好,给贺宣留了些时间完成功课,抄书。
三月二十一,下午就是律法课,第一次课程,贺宣还挺新鲜,不过听了半个时辰的律条就开始犯困。
先生也说了,律法课要先把律例记下来,不然真的当了官,断案的时候,连个依据都说不出来,还怎么为民做主。
一节课下来,贺宣这群学子终于知道为啥律法课报名的人不多。
二十二,二十三日下午,是正常的骑术课和射箭课。
书院这几匹温驯的老马,还挺宝贝的,学子们练习上马都是现在操场边上的木凳上,等动作熟练后,才被允许上马。
贺宣本身就会骑马,骑马课兴趣不大,反而观察了下书院的马匹,觉得这些马真可怜,每日都要被五六人骑。
还都是些新手,动作毛躁,紧张僵硬,弄疼了马儿都不知道。
说起生活质量,还得是自家黄金甲,每日有人陪着遛弯,粮草备齐,出了汗还有下人擦拭刷毛。
这么一比较,这几匹马就差远了,啧啧啧
第四日的下午,就是算术课,这位夫子自己不认识,傅晶都没有啥消息渠道。
新夫子姓陆,名九渊,字景行。
贺宣把姓名记下,陆先生就开始询问。
“学子中有几人不会打算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