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三节两寿
“你先下去吃点东西,没撞到就好,养好身体其他都可以再说。”
见到了人,贺宣就放心了。
等于五郎下去,谢恒才开口,在府衙打听到的事情。
贺宣的身份不高,拿着帖子去府衙不肯卖面子。
但是拿着安国公府的帖子,于五郎立马就被放出来,里面的事情谢恒也打听清楚了。
昨日,于五郎根本没撞到那人,碰瓷的是外城的地痞,平日里就偷摸混点吃喝,这回直接赖上了于五郎。
但是这事没这么简单,地痞是没有资格指使顺天府衙的人。
衙役透露,这事是兵部张郎中府上递了帖子,要求“照顾照顾”于五郎,先别把人放出去,再具体的衙役就不清楚了。
兵部郎中,自己根本就不认识这么一位官员啊?
贺宣一头雾水,难道哪里得罪了人家?
既然贺宣这边不清楚情况,那就去找那个地痞,看看能问出些什么来。
有了谢端的帖子,顺天府不可能关着于五郎,于五郎撞人一事,本就是有人弄鬼,自然无罪释放。
贺宣再次谢过三哥,今日不早了,带着人早些回庄子休息,追查的事情改日继续。
老杨他们看到公子带着于五郎平安回来,烧水的烧水,点火盆的点火盆。
在大牢里呆了一夜,要跨个火盆去去晦气。
于五郎被摆弄一番,已经在国公府吃了一顿,回来洗个澡驱寒,换了身衣裳,直接睡着了。
贺宣在屋里左思右想,确定自己没有遇到过兵部的人。
那这位张郎中关押于五郎,只能是想得到些什么?
自己这庄子是御赐的,不可能送人。
于五郎
于五郎日日送毛衣,难道他想要毛衣生意?
这些日子,毛衣卖了不少,加上一半的毛线都卖给纪盛贤,东跨院里的毛线只剩下一小半,年后用不上几日就卖完了。
要是有人刻意打听,知道毛衣的利润,从而找上于五郎,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自己甚少出面,不知道内情的人,想从于五郎身上下手也不是没可能。
于五郎身份上是一介庶民,把他关进大牢,关上几日,然后说出毛衣的做法,不就轻而易举得到一只下蛋的金鸡。
这么一想,完全有可能,具体的就要去找那个地痞打听是谁指使他的。
不等贺宣去找人,谢端已经问出来了。
地痞说不认识张家的人,是豹爷让自己去碰瓷于五郎的。
豹爷是外城地痞的头头,拿钱办事。
这人见了谢家的侍卫,头都弯到胸前,一五一十的交代了。
他没见过张家的人,是城里卖布料的孙家人给钱让碰瓷于五郎的。
他们还特意调查了于五郎,确定他只是个平民,才下手的。
谢恒把这几个人关系确定后,认为是张郎中府里的长子或是姨娘干的。
因为张郎中长子的姨娘,就是孙家人,而这位长子,今年刚中了秀才,被记在嫡母名下。
兵部张郎中的正妻,是怀远伯爵府的嫡幼女,自幼身体不好,膝下无子。
种种情况来说,有很大的可能是这位记名嫡子下的手,想要贺宣的毛衣生意。
因为小妾是很难拿到张郎中的名帖。
知道了根源,总算缕出点头绪,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是张郎中想对付自己,贺宣除了找谢端,就没啥办法。
但是他家嫡子要强占他人生意,贺宣还能搏一搏,毕竟对方只有一个秀才身份。
这次出手不成,对方估计得到于五郎被安国公府的人带走,轻易不会有下一回。
以后出门,还是两人一起为好,但凡有点情况,还能有个报信的。
贺宣让于五郎修养两日,可是于五郎等不得,睡了一觉后,还是要去城里送货。
距离过年没几日了,贺宣让他跟罗家旺几人轮着一起去。
贺宣才安心在家,开始设计大赢家的游戏。
三哥帮了自己很多,这款游戏肯定不能让他亏本。
怎么样才能让大赢家的游戏更加有吸引力,贺宣打算设计不同的情节,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比如游戏开始四人被一阵妖风吹到桃花岛,岛上有一个传送阵,但是此阵只能送一人回去,于是四位玩家开始比赛。
游戏的技能卡可以增加互动,比如使用此卡,可以刮离你最近的玩家鼻子,惩罚卡牌:向天大喊我错了。
贺宣把这些想法写成一本册子,这只是范例,给谢泰他们打个模板。
然后就是地图了,第一关可以做成桃花岛的样子。
玩家依然是走格子,不过空的地方可以画些桃花,符合场景。
批量制作的话,就直接用木板刻印。
直接雕刻出桃树的木头,然后蘸着颜料盖上去,效率就不错。
这种游戏要卖出去,受众本就是富贵人家,在细节方面就要做的更加精致些。
不能让别家随意仿冒。
要是别的铺子仿冒,只是画些格子,刻个木牌,想来受众群体是不一样的,毕竟富贵人家都要面子。
这游戏买来,拿出去被说是假货,省下的银钱还不够丢面子的。
做的跟正版差不多,前期成本就不少,等他们仿冒的出来,贺宣就可以卖第二关大赢家。
过年前,下了一日的细雨,天气变得阴沉沉,雨里夹杂着雪子,不会儿就融化在地面。
庄子里基本上不怎么缺东西,老杨年前常去城里买肉买菜,这几日天气不好,不去也无碍。
庄子里的下人们,要是没啥活计,可以让老杨帮忙捎带或者跟着老杨去城里买年货。
今年因为庄子上有挣钱的生意,家家户户都比往年多存了些铜钱,舍得给家里娃娃买肉吃。
小兰也跟着去了一趟城里,带回了贺宣要的面脂,足足两大瓶。
贺宣不止拿来擦脸,还有手脚。
可能是天天睡炕的原因,手脚上老有皮屑,弄得被褥上都是。
贺宣沐浴后就浑身擦一遍,反正自己有钱了,两瓶面脂还是买得起。
脸上更是每日都要擦,一出门,西北风刮得脸颊生疼。
没擦面脂的小娃娃,皮肤嫩,就生了两块高原红,到屋里还是红艳艳的。
贺宣可不想变成这样,虽然嫌弃自己毛发不够茂盛,也不想折腾成糙男人。
毕竟俊朗不是两块高原红就能有的。
年前,贺宣还有一桩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官员送礼。
平时,官员是不允许收礼的,但总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三节两寿。
逢年过节的,你给上司送点礼物,哪怕被御史知道了,也不好说什么,这就是默许的敛财机会。
尤其是京官,油水比外放的官员要少很多,俸禄就不用说了。
要不是靠着中秋节,端午节,年节,还有生辰收些礼物,根本不够开支的。
除了三节两寿,还有两个名目可以给上司送礼,就是冰敬,碳敬。
天冷了,做下属的给上官送点礼,买碳用,天热就买冰。
当然了,人家不可能随随便便给你送礼,毕竟谁都是一家老小要养活,除了自己的直系下属,就是能影响你升迁的官员。
比如吏部,每年外放的官员,都会主动送上冰敬,碳敬,保证自己满意的位置不会随意被人换掉。
还有户部,户部掌管钱财,要是正巧有人找户部批条子的,不得意思意思。
贺宣来京没多久,这种事情没啥经验,不得找个人问问。
自己认识的官员真不多,这种事情找三哥问问,好像也帮不上忙,毕竟人家是收钱的那个。
扒拉来,扒拉去,还是要找认识的人问问。
贺宣想到的第一人选,是清吏司的林大人,当初是他教自己礼仪,带一份年礼上门,请教下这方面的礼节最合适了。
可是贺宣不知道林大人的住址,总不好去礼部门口堵人吧。
这个问题,老杨出了主意。
毕竟不止贺宣一个人有这方面的困扰,许多新进职场的官员都遇到过。
解决法子是去几家茶馆打听,给了银钱,总能问出点消息,哪怕茶馆不知道,也能找到知情人。
老杨之前的主家也用这个法子找过其他部门的官员,打听清楚人家的住址,找机会上门,求人家办事。
毕竟京城这么大,还分为内城外城,要是不在一个部门办事,说不定真的遇不上人家。
一事不烦二主,贺宣把清吏司林大人大致的情况告诉老杨,让他去打听此人的住址,大致回家的时间。
随便把翰林院吴大人的住址一起打听清楚。
老杨不负众望,当天下午就把事情办好了,林大人住在外城,每日中午都会从正阳门路过。
吴大人住在崇文坊,那里一片都住着翰林院的官员。
有了这两个线索,贺宣就可以守株待兔了。
啊,不是,按图索骥。
也不是,反正就是能找到人了。
贺宣带着银票,买了两样干果,就去正阳门等着。
小竹见过林大人,老杨知道林大人随从的长相,跟着贺宣一起等,比起直接上门,贺宣还是想偶遇一下,这样目的性不会太强。
不小心遇到了,贺宣请人吃个饭,再一起聊聊京城送礼的事情,不就水到渠成。
见到林大人牛车后,贺宣想着茶馆给的消息还算靠谱。
主动上前询问,“车里是清吏司林大人吗?”
车帘掀开,果然没找错,贺宣上前行礼。
表示多谢林大人之前教授礼仪,想请大人吃个便饭。
林大人也不傻,都过了半年,才来请这顿饭,明显就是有事,不过以后要同朝为官,去看看有什么事情再说。
两辆车往酒楼驶去,贺宣提前踩过点,去的是天福楼的包厢。
上楼坐定之后,不急着谈事情,先点菜。
“这家酒楼的酱肘子最有名气,小子还没尝过,正好试试,可否?”
“自然,我家小儿吃过一次,很是喜欢。”林大人接茬道。
剩下的菜就让林大人点,推辞了一回,点了两个菜。
贺宣加了盘干果,上菜前可以吃点。
贺宣主动说起自己回乡祭祖,冬日里才到京城,也算是解释了这顿饭为啥晚了这么久。
寒暄了半日,你来我往的,包厢里的气氛没有冷清。
等上了菜,就先品尝饭菜,冬日里,菜凉的快,要是吃得慢,就一层油脂,尤其是酱肘子。
这家肘子味道确实不错,炖的烂糊,肥肉不腻,瘦肉不柴,难怪是招牌。
吃饱了饭菜,伙计上了茶水。
林大人这时还没告辞,就是知道贺宣有话要说,等着他开口。
“小子初来乍到,许多事情没人提点,想到林大人教授礼仪时,以身作则,态度严谨,就前来求教”
贺宣姿态放得低一些,把自己的困境说了出来,因为没有实职,自己年纪不到,想着拜码头送礼都不知道送哪里去?
说完之后,林大人轻刮了几下茶盖,才说道。
“我道是什么,这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贺宣要是已经补缺,自会有上官,送礼只要跟着同个部门的官员一致就行。
现在贺宣有个虚职,要是不送,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不过等到想补缺的时候,怕是有些阻碍。
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里来得及。
不如早早拜过菩萨,不求人家保佑,只希望不使绊子就行。
每个部门情况不一样,林大人能传授的也是大致情况。
具体贺宣要给哪些大人送年礼,还是要自己拿主意。
经过林大人的一番讲解,贺宣了解了京城是如何送礼的。
一般情况都不用亲身前去,只要派人往府门前送一张名帖,奉上礼物即可。
如果是亲身前去的,大多都是要准备厚礼的,这就代表要找人家办事情。
而且京城官员,大多数送礼的档次就是八两银子,这种是孝敬银子,有个名目,上属就能安心收下,不需要办事的哪种。
你若是求人办事,具体事情就要具体办理。
还要看上司的喜好,不送到人家心里,怎么能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呢?
这个数就没谱了,林大人知道的,像是江南的总督,年节送到吏部的丝绸,就值上千两,银票这些还不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