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添人
五月份贺宣先跟张老实家签的文书,于里长帮忙办的,贺宣给了张老实一两银子,让他解决家里的困难。
有了这笔钱,最起码家里人能吃的上饭。
张老实不肯要钱,而是让换成粮食,去城里买粮食,价钱比村里贵。
贺宣让余叔帮他换成等价的粗粮,然后张小秋就收拾了东西跟着余叔到贺宣家。
后罩房还有一间屋子正好给他们住,余叔用木板敲敲打打做好了一张床。
余小兰找出以前的被褥,现在已经快到夏日里,只要盖层薄被就行,要是夜里冷,就裹着睡。
把屋子收拾出来,让张小秋先洗洗,小竹回来就让他先带下张小秋,刚来贺宣家,这小子根本不敢随意走动说话,一举一动带着小动物的警惕。
一开始,也没有太多要求,让他先适应几日,等贺青这边处理好了,两人一起教。
贺族长跟贺青爷爷直接找贺宣商量,把贺青的户籍迁到贺宣家,等他成年了,再让他单独立户就行。
这就是两位老爷子商量出来的法子,要是贺青还在叔父家里,贺青爷爷在还好,一旦不在了,看到侄子日子过得好,肯定要来闹贺青。
只有把贺青的户籍迁出来,族里有族长三爷爷镇着,贺宣又是童生,根本不怕他们,这样子,才能安安稳稳的过好日子。
贺青家的户主本就是贺青爷爷,等族长把这事办好了以后,贺宣也给了贺青爷爷一两银子,签了文书。
贺青根本没有行李,直接就一个人跟着贺宣回家,走的时候,依依不舍的看着爷爷,也知道以后再没有长辈庇护了,擦干眼泪,跟紧贺宣。
家里来了两个小孩,大的是贺青有十一岁,小的张小秋九岁,不过两人的个子差不多。
安排到一间屋子,贺宣就让小竹和余叔先教教礼仪,两人来时都穿的破破烂烂,也不是很干净。
于大嫂趁着日头好的时候,给两人烧了热水,用肥皂好好洗干净,直把身上搓掉一层泥。
然后把头发都理了理,这个年纪的小郎,发型都是很丑的,于大嫂的手艺也一般,就是直接剪短,这样子多洗几回,等头发长了,也就没有虱子。
他们在院子里做事尽量小声,不吵到公子的同窗看书。
贺宣下午的时候就在阴凉处逗逗狗,看看风景,或者上山逛逛,不过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就懒得出门。
顾川泽在贺宣家除了吃饭去茅房,大多数时间都呆在书房,守着那一墙壁的书,恨不得一下子都看完。
除非贺宣看不下去,每日早上下午都把他拉出来一刻钟的时间,休息下眼睛,不管是喝杯茶水,还是活动下身体都行。
过了一段时间,顾川泽养成习惯,差不多到点自己就出书房,在院子里晃一会儿,或是跟贺宣讨论下题目。
两个小孩在贺宣家呆了几日,慢慢的就适应了,白日跟着余叔或者是有粮哥,等小竹回来,就跟着小竹,跑前跑后。
一开始吃饭都不敢夹菜,尤其是肉,做红烧肉的时候,馋的一直往厨房瞅,等开饭了,却一筷子都不敢往肉夹,还是余小兰看着心疼,给一人夹了一筷子肉,“你们两个干活很勤快,多吃点肉”。
看着碗里被汤汁浸润非常诱人的红烧肉,贺青忍不住想掉眼泪,吸着鼻涕道谢,“谢谢小兰姐姐。”
贺青没想到自己在叔父家小心翼翼的生活了这么多年,都没得到认可,却在公子这边得到了。
吃了肉以后,两人干活就更勤快了,每日起来,打扫院子,喂牲口,一样样活都做的像模像样。
本来就是做惯了农活的,吃的好了,不偷懒,家里人都接受了两个小郎,有粮哥放羊的时候,找到野果,还给两人几个。
小孩子后面跟着一起去放羊,也捡了不少,等回家来,交给于大嫂,说是给公子吃。
有这份心意就是好事,贺宣把两个小童的识字课也安排起来。
现在水稻已经种下了,余叔的工作也清闲不少,每日抽半个时辰出来教两人认字,等晚上小竹回来,再让他教些算术。
顾川泽知道贺宣让下人识字,也非常认可,还写了几个基础的字,可以给两人仿写,顾川泽的字跟贺宣是两种风格,都是从小一点点练出来的,没有字帖和名师的情况下,更适合两人。
学认字和算术,对于两人来说,可比干活要难,而且从心里敬畏书本,觉得识字是一件大事,手都不敢碰书本。
认字的进度就有些慢,余叔把贺宣写的家规每天给两人读一遍,基本上在家的人都能听到,慢慢的还能说上几句。
字也是从家规开始认,两人年纪还小,基础字肯定是要认识的,不然以后跟着贺宣出门,还要贺宣给两人念一遍吗?
吃粽子的时候,想着前年谢端喜欢吃肉粽,今年家里的粽子也送不过去,就想着画几张粽子画送给他。
贺宣现在才有时间动笔,q版的粽子,很简单,画个三角形,然后给粽子穿上粽叶,可惜的是没有其他颜色,看起来不是很像。
想着有空去成衣铺子找人买点染料,县城没有专门的染坊,只能拖人买一点,不然自己作画永远只有黑白两色。
这一年来,贺宣画画的笔已经升级了不少,用羽毛软管做的硬笔,可以画一些线条,还有很细的毛笔,用来涂色,晕染。
给可爱的小粽子添上手脚,一只画个锅,小粽子在里面泡澡,头上冒着热气,有了红色颜料,一定要给他画个腮红。
对啊,腮红,不一定要去买染料,可以买些胭脂,思路打开了,反正自己也不用许多,去香粉铺子看看也成。
把这副没有完成的画收到一边,贺宣出了书房,去井边找自己的奶茶冰好没有,家里有羊奶,也有茶叶,石蜜磨成粉,放进去,就可以做出一碗奶茶。
贺宣懊悔自己怎么现在才想到,早上做好以后,就放在水井里冰镇,夏日炎炎,来杯冰奶茶,这日子,多美啊。
井里冰着的奶茶有一壶,贺宣肯定喝不完,让贺青给顾川泽也送了一碗,家里的茶杯喝奶茶实在太小,只能拿碗装,还是要买几个水杯,不然拿碗和饮料总觉得怪怪的。
奶茶的卖相一般,主要是石蜜的颜色,整体看起来有点褐色,味道还是不错的,奶味和茶味相结合,在嘴里丝滑的跳跃,甜味还稍微欠缺一些,更能品得出茶香。
贺宣喝到奶茶就满足了,坐在屋后就干掉两大碗,肚子涨的都不想吃晚饭。
还好年纪轻,消化得快,上了两回茅厕,再跟黄金甲去溪边玩闹一会子,就腾出地来了。
天气热了,贺宣不想吃热饭,没啥胃口,晚饭就是拌面。
炸成褐色的菌菇肉酱,小兰擀的面条,加上清爽的黄瓜和小菜,食欲一下子就上来了。
正堂还热着,贺宣把饭桌也移到后边的屋檐下,叫上顾川泽,自己示范一遍,往碗里加菜,倒肉酱,搅拌均匀。
“你喜欢什么就加进去,夏日里,吃凉拌面是最舒服的。”
顾川泽不太熟练的往自己碗里加料,“我倒是第一回这么吃,这个是什么?”
贺宣看了一眼,说道,“是蒲公英,就是那种有很多白毛的野菜。”
“这能生吃?”
“可以啊,你试试,都是洗干净的,这菜好像还是一味药材,村里人夏日都会挖来吃。”贺宣还啃了一口蒲公英给他看。
顾川泽挑了一株,跟其他菜一起拌到面条里,面条都被肉酱染上色,冒着油光。
贺宣在一旁吸溜了起来,吃面条不吸溜不痛快,还是放开了吃来的开心。
顾川泽还想维持下风度,不过面条缠在一起,哪怕凉水过了一遍,还是喜欢打结缠绕,不吸溜真吃不起来,反正也没别人,学着贺宣的吃法,咬住几根使劲吸。
贺宣听到声音,看过来,相视一笑。
凉面味道确实好,可惜肚子有限,贺宣第二碗只盛了一半左右,放了不少菜和肉酱,过个嘴瘾。
吃完饭,身上都出了一层薄汗,碗筷都撤下去,两人坐在椅子上闲聊。
“顾兄,到省城需要几日功夫?”贺宣问道,因为自己不打算去考院试,就没关心这个问题。
顾川泽吃饱了,有些懒洋洋的,“顺利的话,三日左右,要是运气不好,没坐到船,就要五日。”
院试在六月中旬,基本上五月底六月初就要出发,也就大半个月的时间,“那你跟别人约过吗?一个人去有些不放心。”
“县里还有几位童生也要去,打算一起。”顾川泽说的人里面有两位是今年考中童生的,还有几位是之前的,具体时间还没商量好,毕竟还要看天色才能决定。
两人聊了会儿去省城的路线,还有住宿这些问题,因为没有亲戚朋友在东昌府,也只能到了那里在安排,实在不行就寺庙或者道观借住几日,反正天气也热,不会受凉。
说道后面,话题回到了四书五经,顾川泽这几日看得几本书都是集注,有很多先贤的观点,多读几遍,不但能加深自己的印象,还细细品味四书中的深意。
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浅薄。
聊了快两个时辰,月亮都弯弯的挂在半空中,屋里的温度已经降下去了。
贺宣冲洗了下,换上干净的衣裳,就去休息了。
第二日,贺宣被刺眼的阳光照醒,刚进入小暑节气,这温度就节节攀升,菜园的菜都只能早晚浇水,要是大中午的去浇水,直接就热死了。
不要以为水是给植物降温的,本来热的好好的,一瓢冷水下去,温差过大,对菜的影响是很大的。
余叔就趁着太阳不算很大,给菜地除草浇水,把今天要吃的菜顺便也摘回来。
余有粮带着两个小童一起给牲口棚打扫,喂食,夏日里,卫生更要有保证,不然蚊虫聚集,牲畜会被传染疾病。
家里的毛驴和马每日都会在溪边洗个澡,用梳子梳梳毛发,减少动物身上的异味。
贺宣吃过早饭,顾兄已经在书房用功了,今天先不看书,要去县城买些东西。
既然自己的身份已经往上了一些,也可以带着黄金甲出去溜溜。
反正也不是很远,再说了,县城还是有不少人家里是养马的。
说干就干,带上银钱,贺宣还把斗笠也戴上了,不然太阳这么大,自己骑马过去,还不得把脸晒爆皮。
余有粮已经喂过食水,把动物们放出去自己吃草,基本上就在小溪过来这一片,也不会走远,贺宣吹个口哨,黄金甲就哒哒哒回来了。
拿出马鞍马鞭,给黄金甲套上,皮扣扣好,贺宣跟有粮哥说,“我去趟县城,要是快的话,中午就回来。”
说完,“驾”的一声,黄金甲就跑了起来,眨眼间,到了小溪边,已经跑到大路上。
贺宣拽着缰绳,让黄金甲走大路,之前一直往小路跑,都习惯了,贺宣指引者方向,四顾行人,免得出车祸。
还好大路上行人不多,这个时辰,出门的早就出去了,下地的也在地里。
等过桥的时候,倒是遇上几人,贺宣让黄金甲跑的慢些,避开行人。
村里人反而转头看着贺宣远去,指指点点是谁家的小郎,村里骑马的也算是景观了,之前见过车队里也有骑马的,不敢多看。
但是贺宣穿着跟人家不同,还真有人认出来贺宣,说是盘溪村的人。
出了村子,官道上就更开阔了,黄金甲也难得新鲜,驮着贺宣撒腿就跑,根本不需要贺宣加速。
往日半个多时辰才到的县城,一刻钟左右就到了,刚感觉出来点策马奔腾的潇洒,不过到了县城,就下马牵着黄金甲进城。
可不能在人多的地方奔腾,一不小心真要出事的。
把黄金甲寄放在铺子里,跟毛驴一起喝水。
贺宣去县城买颜料和纸张。
城南的书铺先买了几刀纸,书铺的掌柜不卖颜料,因为县城里专门学画画的人少,就算学也很少用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