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齐朝 > 第149章 灌汤大包子

第149章 灌汤大包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掌柜的介绍说,这本册子没有名字,书皮这边空着,里面还有一页白纸,可以让贺宣题词,或是做序。

    书铺确实按照自己的要求,没有损坏画,还加厚了一些,这样画册可以保存更久,难怪比买一本还要费钱些。

    付完尾款,把书放在囊箧,用其他书籍遮住,贺宣才回脚店里。

    回到村子,小竹在家,说起今日早上的事情,梁舅舅听到谢端的动静,立马老实了,不像之前一样还想当家做主,等谢公子离开后,余叔把准备好的节礼放到小毛驴一两的板车上。

    这份节礼不算丰厚,梁虎还想趁着家里没做主的人多要些东西,余叔却说,公子交代的就是这些,如果梁老爷不满意,就请贺氏二爷(贺二叔)过来跟梁老爷说。

    这下子梁虎无法,把礼品一拿,就上车,余叔送到茶棚边上,以后就约在这边。

    听了小竹的汇报后,知道余叔已经回来,现在去割草料了。

    贺宣把囊箧里的画册放在自己的箱笼里收好,这个箱子都是用来装书的,还有个装纸的,贺宣用过的纸张都好好的收着。

    家里没有的不顺眼的人,空气都清爽不少,院子晒得满满当当的吃食。

    “余婶,家里的红薯煮一锅吧,我想吃红薯干。”

    贺宣想吃的红薯干不是村里黑漆漆好像烂木头块的那种,而是把大小合适的红薯挑出来,煮熟后,去皮,放在笸箩里晒干,再次上锅蒸,继续晒,直到红薯干色泽莹润,仿佛要流蜜一样才好。

    公子想吃,余婶没有不应的,一锅红薯而已,“我这就去挑,不过待会儿要煮晚饭,放在饭里一起煮熟可以吗?”

    每次煮米饭,蒸笼上面有些边边角角都可以放红薯,这样不耽误煮饭。

    贺宣没意见,去库房清点了下家中的吃食,看看有哪些好存放的,过半个月给三哥带回去。

    库房里除了稻谷,还有不少大豆,红薯,玉米,面粉这些不多,都是买来的,剩下的则是调料,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三餐说来简单,自从贺宣搬来这边之后,两年的时候买了不少东西,都在家里。

    家里腌的酸菜,咸菜一个个罐子都在屋檐下,本来是放厨房的,不过随着人多,厨具增多,实在是摆不下了,只能拿出一些放外边阴凉处。

    院子里的水井,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

    屋檐下的柴垛都是家里人一点点积累下来的,老房子里的农具,玉米芯子,各种草料都是为了冬日存储的,看着不显,都是小东西,真的去准备,却要不少心血。

    满意的巡视好自己的领地,听到门口三哥回来的动静,贺宣躲在门边上,准备吓唬谢端。

    “三哥。”贺宣喊的超大声,从门后跳出来,却没看到谢端被吓住。

    谢端停住脚步,淡定的转过身,“从夹角那里可以看到你的衣服颜色。”

    进门的时候就听到有些声音,看到了门框那里颜色不同,谢端就猜到了。

    贺宣吓人的伎俩被拆穿,显得自己很幼稚,都怪这时候的门缝太大了,边角处就可以看到一些。

    为了转移话题,贺宣说,“三哥,我给你讲个鬼故事吧。”

    “不用了。”谢端转身回到正堂喝茶。

    贺宣跟在后面,说道,“三哥,不用这么客气,咱俩谁跟谁啊。”

    掰扯了半日,贺宣也没说鬼故事,被谢端要求讲课,把这几日学习上的困难都跟三哥讨论,难得三哥主动问起自己的学业,贺宣立马就正经起来。

    谢端松口气,总算让小四忘了刚才那茬。

    十月三十一日,余婶早上做了灌汤大笼包,就是用猪皮熬冻,晚上包好,早上直接上锅蒸熟,贺宣要求的手指大小的包子,余婶实在做不来。

    包子做成手掌大小的,这种肉馅的包子,都是越大,里面肉多,家里人越喜欢,公子却要求做小些,余婶包着包着就做大了。

    不过大个的灌汤包也很好吃,咬开皮,里面是汤汁,要是一不小心,就被烫了一嘴,贺宣吃灌汤包有经验,只咬开小口,一点点喝汤汁,最后整个吃掉。

    上学前,贺宣叮嘱余叔跟三哥说一声,这包子要小口吃。

    不知道三哥会不会听劝,有点想看他被烫到的样子,可惜自己出门实在太早。

    学馆这个月的考核放到十一月一起,等结果出来,贺宣想着自己应该可以升到上舍,其他学子担心即将到来的考核,又为可以休假而开心。

    一年到头假期不算很多,冬日里不适合上学,天气太冷,墨容易结冻,手脚也冷,写字不方便,日日出门还容易受寒。

    十一月等考核完成,天气更冷的时候,学馆就放假了,一直放到正月,过了元宵才会开学。

    开始学习制艺后,四书都快被贺宣翻烂了,每次的题目都要加深理解,深入挖掘。

    要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根本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东西。

    周夫子对于贺宣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交上来的东西可以看出是用心琢磨过的,不是随随便便写 的,

    只不过阅历太浅,还是要多读书啊。

    回到家里,余叔想起一件事,“公子,这几日村里老谭头家做酒,要不要买上一些?”

    贺宣家里去年的酒都是用来做肉菜,去腥的,一年到头也就用上一两瓶,都是城里买的,还不知道村里有人竟然会做酒,问道,“老谭头家做的什么酒?味道如何?”

    “村里人只会做米酒,味道还成,大伙都是跟他家买的,比城里要便宜些,用来招待客人。”

    余叔只吃过老谭头酿的酒,还是村里有人请,才尝到味道,好不好喝的,也说不上来,想来用大米做的,味道也不会差。

    “那你等酒做好了,买上两罐,家里做菜用。”

    贺宣以前喝过甜酒酿,不知道老谭头做的是不是这种,要是酒酿的话还可以做酒酿圆子,这道菜还是很好吃的。

    公子同意了,余叔就去安排,“我先订上,这酒做成要等腊月底,正好明年用。”

    “要这么久啊?”

    “是要些时日,冬天气温低,时日会长一些。”余叔解释。

    贺宣说了会儿话,就去牲口棚带着黄金甲出门散步,趁着现在天气不算很冷,让马儿多出来溜溜,等过些日子,黄金甲就该日日在牲口棚里呆着了。

    冬日里天黑的早,于大嫂他们已经开始收菜了,还好家里笸箩做得多,不然这么多菜还晒不开,癞头菜,芦菔丝,还有咸菜这些都要晒干,做成干菜,可以放久一些。

    芦菔丝还是贺宣要求的,以前于大嫂他们只做过芦菔块,切丝不好弄,没有刨刀,只能用菜刀一点点切,这一笸箩就要花一上午的时间。

    切条就方便多了,一个芦菔分四块,挂在竹竿上,去除些水分,再腌制就行。

    但是贺宣喜欢吃芦菔丝炒肉,芦菔丝晒干后越蒸越香,吸饱了油脂更是美味,以前学校菜不好吃的时候,就会带这个菜去大锅里热,香味能传遍整个食堂,同学都要求分一杯羹。

    等谢端他们回来,贺宣遛马也就结束了,把四匹马一起带回牲口棚,谢恒谢华帮着打理一下。

    两人回到家里,贺宣想知道早上的灌汤包三哥有没有中招,“三哥,早上的包子味道如何?”

    谢端早上虽然有了余叔提醒,吃的时候没有溅出来,但是小觑了里面汤汁的威力,还是被烫了一下,舌头火辣辣的,一日下来,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可是这么丢脸的事情怎么好跟小四说,“味道不错,还好你让人提醒了下,吃的时候小心了些,里面的汤汁怎么包进去的,跟往常吃的都不一样。”

    “就是用肉冻,包馅料的时候包进去,等包子蒸熟的时候,肉冻就会化开,变成一股汤汁,怎么样,这个想法不错吧!”贺宣一幅要求表扬的样子。

    谢端好笑的捧场,“嗯,小四的想法果然与众不同,京里的大厨都没想到这样的法子做包子。”

    灌汤包只是一个小窍门,一旦想到了大家也不觉得有多难,唯一困难的就是把肉冻包进里面这个想法。

    晚饭后,贺宣问谢端,“三哥,你这次回去了,以后还会来吗?”

    这个问题谢端也没法回答,其实今年在这边监工,本就是陛下为了名正言顺的给自己一份功劳而已,要不是小四想到增加孔洞这个方法,其实多自己一个不多,少了也没关系。

    自己出来借用的还是游学的名义,明年能不能来还要看兄长他们如何安排。

    过了年也就十七岁,上朝还早些,可是母亲对于自己成家的想法是越来越迫切,因为兄长的亲事倒是没有直接给自己定亲事,不过上次回去的时候,也参加了两场花会,内里就是相看合适的女郎。

    谢端本身还没有这个想法,这些女郎中没有一个是谢端想要共度余生的,父母的感情很好,所以谢端也想找个跟父母一样的伴侣。

    谢端不好回答贺宣这个问题,“这边的宅子里会留人,每月给京里捎信,我跟李达交代下,每次上京前都先问问你,要是有问题可以写信给我。”

    这个意思其实就是不太可能会来了,贺宣点点头,有些落寞。

    屋里一时无语。

    其实生命中很多人都只是陪自己走一程,朋友离开,亲人去世,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在这一世,三哥是自己第一个遇到的有一些思想共鸣的人,又一起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产生依赖是很正常的。

    等三哥回去,自己也会慢慢调节情绪,过好自己生活。

    贺宣安慰好自己以后,说道,“三哥,那我要是还有不懂的地方,就给你写信。”

    谢端感受到贺宣情绪变化,配合说道,“好,我回京把有用的书籍都给你寄过来,等你考上功名了,就来京城找我,三哥给你做靠山。”

    其实贺宣要是愿意,可以跟谢端一起去京城,但是贺宣有自己的想法,这个世上,依靠谁都是靠不住的。借用谢端的身份去京城见识一下,还不如自己考上功名,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接下来的时间里,贺宣还是正常上学,家里则开始准备三哥可以带去京城的礼物。

    贺宣能送的东西不多,比起价值自然是比不上人家随手一样东西,只能送些心意,家里的腊肉,酱油肉,干菜,粉丝这些都准备一些。

    现在天气冷了,家里的母羊奶也少了些,只够贺宣喝的,就没有做奶干。

    贺宣让余婶帮着做一双手套,里面塞得是秋天薅下来的羊绒,总共就那么点羊绒,其他东西都不够,只能制服手套给三哥路上用,贺宣自己的手套都只有棉花,可以说是很有诚意了。

    大雪节气,天气更冷一些,这几日太阳都不常出来,也没有下雨,阴天,时常有些风,学馆里的墨刚磨出来时还能写,没过一刻钟就冻住了。

    只能一边磨一边写,或者用手炉暖着砚台,学馆里也生起了火盆,不过有风吹进来,这一点火用处不大,暖不了多少地方。

    周夫子已经在准备年末考核的内容,跟平日里差不多,不过内容就更丰富些,不仅会考核这个月学习的东西,这一年的都会涉及到。

    贺宣不知道夫子会考自己四书五经,还是制艺,只能都复习。

    原来背书真的可以滚瓜烂熟,贺宣以前的书从没背的这么熟练过,花了近两三年的时间背这几本书,结合三哥买来的章句解读,温故而知新。

    十一月十三日,谢端就要回去了,谢叔看了许久的船只,约好了十四日的官船,县城里的东西都已经运过去了,贺宣家的东西也都收拾好了,专门空了一辆马车放礼物。

    除了带到京城的菜干这些,还有给谢端路上吃的,肉酱,咸菜,还做了花生粒和香酥玉米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