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田假
贺宣的田假有五日,放假这天一早,贺宣也换了一身干活的衣裳,戴着斗笠和水壶,跟着余叔去田里。
做为主家,贺宣对于自己的财产还是很上心的,余有粮也一起出来干活,给余叔打下手。
面朝黄土背朝天,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贺宣看着余大牛一头扎进地里,一垄一垄的收割着稻谷,镰刀都割钝了,换了一把。
一个上午,就喝水的时候抬了下头,直起腰背。
贺宣只是帮着搬运了几趟稻谷,算是摸鱼的,出不了多少力气。
秋老虎发威,就算躲在树荫下也是一身汗水,拿着水壶不停的喝水,却一点尿意都没有。
“余叔,我回家灌水,你们的水壶都给我吧。”
贺宣觉得自己在这边也帮不上多少忙,还是找点事情干干。
把这些人的水壶都装到一个篮子里,贺宣就去装水了。
“于大嫂,家里还有凉水吗?”贺宣进门问道。
“公子回来了,都有的,我装了两个钵头,还烧着热水嘞。”
于大嫂知道公子不喝生水,家中的凉水都是烧开后的。
“那你给两个钵头里加些盐,再把这些水壶灌满。”贺宣把手里的篮子递给于大嫂。
实在太热了,要去擦把脸,斗笠从脑袋上摘下来的时候,一层汗水也流下来了。
井水冬暖夏凉,把脸沉入盆里,简直不要太舒服,要不是憋不气,根本不想抬头。
用帕子擦了身上的汗水,把脏水倒掉,贺宣来到厨房。
“公子,午饭您想吃什么?”于大嫂询问道。
“今日大家都辛苦了,午饭蒸个腊肉,再用猪肉炒笋干,尽量煮多一些。”
贺宣喝了一肚子凉白开,其实没啥胃口。
不过余叔他们干的都是重体力活,还是要求于大嫂把午饭做的扎实些,免得下午肚子饿。
“好的,公子水壶都装好了,你拿的动吗?”
于大嫂把装满水的水壶递给贺宣。
确实有些重,贺宣双手提起来。
“没事,累了休息一会儿,我先过去啦。”
双手提着篮子,装满水后,死沉死沉的。
才刚过桥,就有些拿不动了,越走越累,贺宣中途休息了一回,已经可以看到稻田了。
擦了下糊到眼睛的汗水,走起来有些摇晃,田垄路窄,还要小心旁人,免得跟人家撞上。
余有粮看到贺宣拿的费力,过来帮忙,把篮子提走,贺宣跟在后面,就轻松许多。
“公子,你这水里,怎么咸咸的?”余大牛喝了口水,问道。
“我加了些盐,天气热,喝些盐水有力气。”贺宣解释。
几人跟牛饮一样,一壶水到手喝了一半,贺宣只是小口抿着,喝的太快不好吸收。
忙活到中午,三人轮流回家吃饭。
贺宣三人还算好的,地里的佃户们都是直接把饭菜拿到田里,抓紧扒拉几口,吃饱了继续干活,农忙的忙可不是说说而已。
余有粮吃完自己的饭,就跑到地里让余叔回来吃,一上午的体力活干下来,贺宣都饿了,更不要说跑了好几个地方的余叔。
吃完饭,连个消食的时间都没有,余叔又去地里看着。
贺宣下午给自己安排了一个轻省的活计,晒稻谷。
打下来的谷粒需要晾晒几日,去除水分,才能收进屋里,要是不及时晾晒,中间的稻谷温度会很高,直接发芽发霉,就无法存储了。
晒稻谷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时不时翻晒几回,驱赶空中的麻雀就行,就是要长时间守着。
贺宣是可以偷懒的,但是看着晒场的老人,还是不忍心,帮着一起翻晒。
晒稻谷会用到两种工具,一种是推平稻谷的,叫推板,就是一块木板,中间用竹子钻个孔,人拉着这个推板,就可以把稻谷推平。
还有一个是耙,用竹子制作,最前面是弯钩状的,可以把稻谷里面的稻杆扒拉出来,村里也用这个耙聚拢柴草,方便收起。
贺宣现在就用耙给晒场上稻谷翻一遍,把里面的稻草聚成一堆堆的,这样晒干后装袋里面的就全都是谷粒了。
就算是竹子做的,翻了一会儿,也变得沉重了许多,贺宣在边上休息一会儿。
这个耙的作用是把柴草聚拢,贺宣想着家里的羊毛也可以做个小一些的耙,把粗羊毛和羊绒分开来。
羊毛泡了几日溪水还是有些味道,贺宣就把各种方法都试试。
用草木灰水浸泡,再用肥皂清洗后,晾晒,得到的羊毛就干净许多。
家里这两头羊都是好些年没剪过毛的,羊毛里面有羊绒,不过不是很多,贺宣为难着如何把它们分开,正好晒稻谷得到了灵感。
不过秋收最重要,等秋收完了,家里空些,再让小竹试着做一个小小的竹耙。
晒场里的稻谷被麻雀们虎视眈眈,稻田里人多,麻雀不敢过去,就盯着这边。
等人都走开的时候,就飞下来啄食,五六岁的小郎们看到了,就飞跑着驱赶麻雀,你追我赶,你来我往。
等摊平这一片后,又有新打出来的稻谷送到晒场,大家又开始一轮忙活。
小竹他们到家后,也来帮忙干活,直到天色渐渐黑了,才回家。
余婶和于大嫂早就做好了晚饭,吃拌面。
被晒了一日的贺宣肚子是饿了,却没啥胃口,看到过凉水的面条,还有猪肉卤子和丝瓜汤,来了兴致。
厨房里拌好了面条,走到屋后坐下,一身的疲惫都涌上来。
双手无力的贺宣,只能把碗放在桌子上,面条均匀的裹上肉酱,色泽浓郁。
吃了一大碗面条,卤子有些咸,第二份就只拌了一个碗底,喝着丝瓜汤,慢慢吃,刚才吃的太快了,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
累了一日的贺宣洗了澡就不想动弹,难怪那些读书人离开学馆以后,想要有所进益就非常困难。
你想啊,要是一个人一天到晚读书都没念出什么花头来。
回家之后,家里的氛围肯定比不上学馆,还要做农活。
每日辛苦后,拿起书本都要挣扎好一会儿,要是家中人口多,声音繁杂就更读不进书了。
自己肯定不能这样,一身清爽的贺宣拿起书本,静下心把下一篇文章诵读几遍。
余叔和余有粮还没回家,吃完饭又去地里了,天黑之后不能收割,但是晒场和稻田还是要人看守的,余叔把几家人都排了个班,每日都有人守夜,越到最后关头,越是不能放松。
村里的晒场也有人守着,三三两两的,困了就直接在谷堆边上睡一会儿。
小竹在牲口棚喂食,打扫,直到看不清才回家。
给贺宣的房间熏艾草,把明日要用的衣裳这些准备好,才回房休息。
忍着困意,贺宣背了一半不到,实在学不进去了,就先回房睡觉,明日早些起,读完这一篇再去地里。
贺宣的五日田假,实际上秋收还没有完成,不过大头稻谷都收的差不多了,后面就是反复晾晒,再收获其他的作物。
日日在晒场和田地来回的贺宣黑了好些,不说脸和脖子,单单手脚露出的地方,可以说是黑白分明。
手腕和手臂完全是两个颜色,脚上穿的草鞋,没遮住的地方也晒出印子,脱了鞋脚上一道一道的。
家中出力最大的就是余叔,因为夏日里不做防护措施,本身已经晒成小麦色,这几日晒下来,晚上都看不见人了。
不仅黑了,还瘦了,就算于大嫂每日猪肉,鸡肉,腊肉换着花样做,也挽回不了太过辛苦而消失的肉肉。
贺宣的脸颊都凹下去了,本来就是生长期,吃的再多都不见长肉,脸上的线条清晰可见,婴儿肥下去后,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清隽的少年,而不是孩童了。
回到学馆的这一日,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还有些不适应。
这会儿很容易就看得出哪些同窗这几日在干活,哪些人就是单纯放假了。
因为干活的都晒黑了,朱宇博比贺宣还要黑很多,不止黑了,还胖了。
“你这几日干什么去了?”贺宣奇怪问道。
“我跟父亲一起去村里做农活啊,田里有好多蚱蜢,我还抓到一条泥鳅…”
朱宇博兴致勃勃的分享这五日的成果。
天气这么热,还在地里玩耍,玩的累了,可不就吃的多了。
周毓风只是正常晒黑了些,还有几个同窗肤色没什么变化,估计这几日都在家中用功读书。
忙着秋收,不知不觉到了重阳,贺宣让余婶帮着在城南买了块细布,这是给贺母准备的。
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不算是大节日,不过要给家中长辈送些温暖,以示心意。
还买了些糕点,打算给三爷爷也送一份。
铺子里也有活动,重阳节当日来吃米粉的六十岁以上老人,都送一份汤粉。
齐国老人的平均寿命是五十几岁,所以上了年纪的老人,就连县令都会尊重些,六十耳顺,到了这个时候,老人们牙齿都有些掉落了,平日里吃饭很费劲。
于五郎前几日把铺子做活动的消息传出去,来吃粉的曹大爷就很高兴,虽然自己还没到六十岁,曹大爷五十七了,说是再过三年,自己也要来店里吃不要钱的米粉。
这一举动让铺子里的生意好了不少,不少客人觉得米粉店的掌柜是个尊老之人,华夏民族一直以来弘扬孝道,自然乐意来捧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