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高考(四)
孙明波回到家中,跟父母打了个招呼,告诉他们,自己研究的数学猜想已经有了灵感,必须要趁着这个机会进行验算,以避免他们胡思乱想。
至于说汇报今天高考的情况,那就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再说吧。
说的也是,今天可是高考日,如果一声不响的回到自己的房间,还不知道他们怎么担心呢。
孙明波并没有浪费时间,立刻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拿着笔记本电脑就进入了系统次空间训练场。
为什么要到系统次空间里?
这还要问吗?
在系统次空间里,时间流速是2比1,而且在里面学习工作,效率有系统加成,这样的好事啊,上哪去找?
不充分利用资源,傻子才会那样做。
他进入到系统次空间训练场,来到运动员休息室,打开电脑,只见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的敲击着。
以至于敲击键盘的手指,因为手速过快出现了残影。
可见孙明波是多么的急切,要将自己大脑中关于周氏猜想的所有思路,证明步骤,输入到电脑中。
笔记本电脑屏幕立刻显示:
《关于梅森素数的分布——周氏猜想的证明》
摘要
本文将通过详细证明周氏猜测。
周氏猜测是关于梅森素数数量的一种猜测,这个猜测给出了在特定范围内梅森素数的数量。
证明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当p<22时,mp只有一个素数。
然后,我将通过不断增加k的值,每增加一个k值,mp中的素数数量就会相应增加一定的数量。
接着,我将每四个素数组成一个&34;集合&34;,来理解找出每增加一个k值就会相应增加一个素数的规律。最后,我将以上步骤为基础,逐步完成周氏猜测的完整证明。
引言
在数论中,梅森素数是素数的一种子集。
它们被定义为形如p=2k -1的素数,这其中k是某个正整数。周氏猜测是关于梅森素数数量的一种猜测,这个猜测给出了在特定范围内梅森素数的数量。虽然这个猜测提出已久,但一直未能得到证明和反证。
本文将给出周氏猜测的一种证明成立方法。
方法
本文采用了一种逐步深入的方法来证明周氏猜测。
首先,观察得知,当p<22时,mp={p}只有一个素数。
然后,通过采用不断增加k值,观察到每增加一个k值,mp素数数量就会相应增加一定的数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寻找这个规律,将把每四个素数组成一个&34;集合&34;,每增加一个k值就会多出一组四个素数。
这些素数第一个数对应都是合数,而其他三个数对应都是素数。
因此,每增加一个k值就会对应增加一个素数的结论得证。
证明
首先,观察到当p<22时,mp={p)对应只有一个素数。
其次,当22≤p<23时,对应有两个素数。
当23≤p<24时,对应有三个素数。
对应当24≤p<25时,有四个素数。
以此类推,这些结果表明每增加一个k值就会增加一个素数。
为了更好地找出和理解这个规律,把每四个素数组成一个&34;集合&34;。
当k=1时,只有一个集合,集合中只有四个素数:1、3、5、7。
当k=2时,只有四个集合,每个集合中宁有四个素数:1、3、5、7;9、11、13、15;其中有一个集合中的第一个数是合数。
当k=3时,只有八个集合,每个集合中只有四个素数:1、3、5、7;9、11、13、15;17、19、21、23;其中有两个集合中的第一个数是合数。
当k=4时,只有十六个集合,每个集合中只有四个素数:1、3、5、7;9、11、13、15;…;其中有三个集合中的第一个数是合数。
以此类推,通过类似的方式,可以逐步接近周氏猜测的范围。
随着k的不断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集合中的第一个数只是合数,而其他三个数都只是素数。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当p<22n+1时,mp中有2n+1-1个是素数。
此外,当p<m(m)时,最多只能证明二十一个素数;当m(m)<p<m(m+1)时,最多只能证明二十九个素数;
同理得:当m(m+k)<p<m(m+k+1)时,最多只能证明(4k+1)x4-(k+1)=4k2+2k-1=(2k-1)(2k+1)个素数。
其中…………。
时间很快到晚上七点半,餐桌上已经摆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吃过晚饭后,并向老爸老妈汇报一下今天考试情况。
“今天所有的考题我感觉都很简单,早早的都答完了,反复检查,没有什么错误。”孙明波有些得意洋洋的给老爸老妈汇报。
“你估计这两门能考多少分?”老妈关心的问道。
“数学肯定是150分,语文因为有作文不好说,我估计怎么也得145分到148分吧,这要看阅卷老师的心情了。”孙明波笑嘻嘻的说道。
“你们就放心吧,高考也就那么回事,这次肯定给你们捧回一个状元来。”最后孙明波信誓旦旦的说道。
老爸老妈看到孙明波这么的自信,开心的笑了。
同时,又再一次嘱咐孙明波,不能因为他觉得这次高考的试题简单,而产生马虎大意,掉以轻心的思想。
孙明波也没反驳,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父母的嘱咐也是为了他好,这也是另一种幸福吧。
聊了一会天,他赶紧又回到自己的房间,进入系统次空间训练场继续开始撰写论文。
在系统空间经过近20个小时的奋斗,终于将周氏猜想的证明论文撰写完成。
他伸了一个懒腰,活动一下筋骨,看着屏幕上的论文,他哈哈大笑,完成系统任务,胜利在望。
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他甚至产生了一种感觉,只要他认真起来,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
这也就是孙明波,换成其他人,即便知道了整个证明过程和步骤,就是那些公式演算起来,别说20个小时了,你就是200个小时,也不一定能够撰写完成。
论文撰写完成,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