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李博士的故事(中)
当然,李博士也不是万能的。
还有一些原材料和部件,必须要进口。
如控制芯片,司服模块,部分司服电机,轴承,部分密封圈儿等。
两年前,李博士公司成功研制开发了,高质量,超高精度,七轴数控机床。
当时李博士公司这也是世界上第四家,能够独立生产超高精度七轴数控机床。
这标志着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进入了一流梯队。
国外公司再像以前那样,对我国进行五轴,七轴超高精度数控机床技术进行封锁,那就是一个笑话了。
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只要是李博士公司能够生产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
国外同型号规格的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就会不断降价。
价格已经与李博士公司生产的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持平。
甚至部分型号的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还要比李博士公司生产的便宜。
更可怕的是,那些进口的零部件儿,签订合同的部分,在延迟交货。
合同到期了对方不再续订,想要按时交货和继续签订合同,那行,加钱吧。
一个密封圈儿,原来只需要5美元左右,而现在50美元,你要不要?
别问为什么,问了就是订单太多,忙不过来,需要加急生产,我们的人工费很贵的喽。
这时候也传出了许多谣言,什么李博士公司生产的数控机床跟国外的差远了。
什么李博士公司生产的数控机床也就用个两三年,两三年过后,精度下降的厉害,几年就没法用了。
什么李博士公司生产的数控机床漏油,漏切削液啊等等。
在行业当中,迅速传播,网上许多贬低李博士公司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的帖子,在专业网站上随处可见。
这明显是有预谋的。
舆论引导,再加上零部件就是要卡你脖子,你有什么好办法?
如果深究,网上就会贴出一些李博士公司生产的破破烂烂的数控机床。
虽然知道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但是你拿不到证据。
零部件儿就更好说了,如果被逼急了,对方就会说,这是市场行为。
好充分的理由,找谁都没有用。
这些国外大公司的盘外招也太恶心人了。
这可要了命了,李博士公司生产出来的数控机床订单越来越少。
还没有生产出来的数控机床等着零部件进行组装,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面临着客户的追讨。
李博士公司陷入了困境,公司自有资金,加上国家几次针对性的贷款,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
原公司职工加上后新招聘的,再加上各配套厂的,已经有四五千人了。
这四五千人就是四五千个家庭中的顶梁柱,他们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技术,需要有尊严的生活,而现在职工工资已经拖欠了两个月了。
许多国外大的数控机床公司,趁机跑来洽谈收购李博士公司。
明知道这是不可行的收购成功,还跑过来洽谈收购,这是光恶心你不行,还要恶心死你啊。
无论同不同意收购,这几千职工肯定会受到影响。
即使收购成功,外国大公司可不是吃素的。
那些被收购的企业,命运有几个是好的?
明摆着这些国外大公司联合起来,是在绞杀李博士公司。
这背后肯定还有幕后黑手。
如果公司被收购,那么自己拿到一部分资金,公司肯定会被肢解。
将公司卖给国外这些大公司,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青城当地政府和国家,也不会同意。
开玩笑,国家已经对李博士公司进行大力扶持。
这几年来,光是给李博士公司贷款就近200个亿了,要不李博士公司哪来的钱将周围十几个小厂进行并购重组生产零部件啊。
不算别的,光是李博士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投入,每年达到十个亿。
如果再给他5到7年时间,这些零部件儿及原材料完全可以实现满足国内的需求。
这些都不是个事,甚至可以对外出口销售。
他们公司技术中心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可不是吃干饭的。
他们同时还承担着国家二零二五制造计划的重点研发项目。
有些项目是不能对外宣传的,签署了保密协议呢。
可以说,自从李博士公司研发成功,高质量,高精度五轴数控机床,特别是两年前,研发的七轴数控机床,称之为国之重器,也不为过。
国家加大了对李博士公司的扶持力度,许多订单就来自国家的订单。
但是由于零部件的供应不足,被卡着脖子,有订单也无法生产。
这就难办了,巧女难做无米之炊。
按道理说国家继续给李博士公司加大贷款,至到他们自己研发出来这些卡脖子的零部件儿,或是国家直接注资李博士公司都不是问题。
但是你不要忘了,李博士,本来在数控行业,有较高的知明度,特别是近几年来,更是在行业中享誉世界。
如果国家注资或是加大贷款力度,那些外国记者,还不知道怎么抹黑政府呢。
像什么吞并个人资产,像什么排挤回国人员,或是银行乱发贷款给个人企业等等这些,肯定会上世界头条。
有人要问了,那不还是贷款了200多个亿,你作何解释?
那有什么好解释的,李博士公司以专利技术和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完全符合市场经济。
目前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的想办法,怎么会让国外那些大公司轻易收购,这是不可能的。
何况李博士自己回国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啊,半途而废,当了逃兵,这绝不是他的性格。
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不解决零部件供应问题,这是一个死局,没有哪家企业敢进行投入。
这是曙光就在眼前,离着梦想的成功已经不远了,在这个切入点上,理想就要被扼杀了。
李博士和他的技术团队怎么会甘心?
可是不甘心又有什么办法?
几千人等着发工资,技术研发还需要投入呢。
公司和自己风光了几年,难道真是盛极必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