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056
中秋舍人原本是中书省掌制诰的职位,后来废三省,设内阁,中书舍人就成了天子近臣,不属于任何一方,做的事情看似简单,只需要记录不需要说话,但因为是天子近臣,处理的都是机密文件,天子有什么诏令,都是由中书舍人起草,所以中书舍人可以算是第一时间知道皇帝真正想法的人。
嘴就要格外严。
萧景曜去宫里当值的第一天,站在正宁帝身后,时刻打起精神,准备听令。
有了前一阵子被正宁帝时不时叫来读书的经历,萧景曜对正宁帝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不十分紧张。眼观鼻鼻观心,垂手站在一旁等正宁帝吩咐。
这一次在御前伺候,和以往当侍读时相比,萧景曜明显察觉到,关注自己,或者说,监视自己的人变多了。
对此,萧景曜早有心理准备。
侍读说白了不过就是替正宁帝念念书解解闷,读的书都是正宁帝想听的,没有任何机密的东西。
现在萧景曜成了中书舍人,接触到的机密文件变多,还能替正宁帝将奏折分类。这就意味着正宁帝要批阅的奏折,萧景曜要提前看完一遍,再进行分类。
这个位置如此重要,正宁帝肯定会派人盯着。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萧景曜很清楚。
萧景曜认认真真地分着奏折,将那些暗中投来的目光抛在一边。都说君子坦荡荡,萧景曜不脸大自称君子,但他捋了一遍自己现在情况,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简直干净到不行,不结党不营私,在翰林院也就和同一屋的翰林们交情好一些。那些翰林,一门心思养老,全都是咸鱼,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朋党之争。
除了顾将军府、承恩公府和公孙府之外,萧景曜在京中,并没有第四家交情匪浅的人家。
承恩公府都是萧元青的锅,不能算到萧景曜头上。
再一捋,公孙家,帝师之家,地位超然。承恩公府,两代后族,同样地位超然,却只剩窦平旌一人支撑门楣。虽然是太子母族,但夺嫡之事,大家都默契的把承恩公府排除在外了。并不是什么关系麻烦的地方。顾将军府就更不用说,回京后专注养老,同样关系简单。
这么一看,萧景曜身边的关系简直干净到不行。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夺嫡站队的心思,认认真真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别说正宁帝派人盯着他,就算正宁帝在他身上装个二十四小时摄像头,萧景曜都没有再怕的。
反正我又没干过犯忌讳的事!
萧景曜淡定地将奏折分好类,看着堆成好几座小山的奏折,深感当皇帝也不容易。
大齐疆域辽阔,各地官员送来的折子中,除了一部分问安的废话折子之外,其他的折子,好事少,坏事多。
这边旱那边涝,哪里有了匪患,刚刚平息,哪里山体滑坡,死了多少人,哪里贪官作祟,引发民乱……
萧景曜一边看一边整理,分类迅速极快,内心却一片惊涛骇浪。
大齐现在看似
蒸蒸日上,实际上问题也一大堆,还都是不得不处理的紧急政务。()
∷清涴提醒您《寒门天骄(科举)》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萧景曜心下一跳,这种级别的贪污案,必然是从上到下层层盘剥,过一道手被盘掉一层,落到百姓头上,怕是连一半都没有。
不然也不可能会饿死那么多百姓。
大齐百姓和华夏历朝历代的百姓一样,忍耐度极高。但凡还有一点点活路,都不至于爆发民乱。
也不知道朝中到底有哪些人动了手。如此缺德,该让他们也饿死,这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灾民的绝望。
萧景曜的嘴唇几乎抿成一条线,将鲁州赈灾粮被贪污一事的奏折放在了要紧事那堆奏折中的最上面,等待正宁帝处理。
果不其然,正宁帝看完钦差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后,怒火滔天,差点把桌子给掀了,气愤地一脚踹翻椅子,愤怒地在殿中来回走动,最终越想越气,取下挂在墙上的宝剑,铮的一声,宝剑出鞘,全身都被怒火包围着的正宁帝狠狠拔出剑,对着桌子连砍了十来下,硬生生将桌子大卸八块,嘴里不停大骂,“贪贪贪!朕杀的贪官污吏还不够吗?大灾之下,民不聊生,百姓易子而食,这等畜生竟然还贪百姓的救命粮!朕要诛他们九族!”
殿中已经跪了一大群人。萧景曜还是第一次看到正宁帝发怒,帝王执掌天下人的生杀大权,真真切切地向萧景曜展示了一番什么叫做,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摆驾政事堂!”
政事堂是六部阁老和皇帝在宫中议事的地方,鲁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正宁帝当然要和阁老们商议。
萧景曜跟在正宁帝身后,感受到正宁帝还未消去的怒火,略微低了低头。
自上而下的贪腐大案,不知道这次朝中有多少插了手。按照正宁帝以往对贪官污吏的整治手段,估计这次又要杀个人头滚滚,菜市场上空都是血腥味。
到了政事堂之后,萧景曜更是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他现在就是个中书舍人,只干活不张嘴,正宁帝满腔怒火还未发作,萧景曜的存在感不需要太强。
但萧景曜那张脸,天生自带聚光灯效果。他又长高了一点,一身青色官袍更衬得他跟一株翠竹似的,清雅又贵气。阁老们一眼就看到了萧景曜,眼神闪了闪,赶紧向正宁帝行礼。萧景曜被正宁帝提拔为中书舍人一事,他们昨天就收到消息了,心里还挺期待近距离看看萧景曜这个天才状元,看看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处理政事的方法是否有一代名相的潜质。
阁老们原本是想暗中观察萧景曜一番的,但他们和正宁帝共事多年,正宁帝有没有动怒,他们还是看得出来的。眼下正宁帝的怒火……大家心中都是一跳,又有哪个地方出
() 大事了?
正宁帝也不废话,稍一抬手示意阁老们站起来,将手中的奏折往桌上狠狠一拍,“你们自己看!”
李首辅拿过奏折,打开一看,眼皮就是一跳,将折子递给了胡阁老。
赈灾粮由朝臣商议下拨多少后,便下令鲁州开仓放粮。
结果赈灾粮少了一半?
胡阁老拍桌大怒,“陛下,臣请陛下彻查赈灾粮一事,将这帮朝中蠹虫清理干净!”
胡阁老辛辛苦苦算好国库每一份钱粮,一分都不让正宁帝多花。知道鲁州灾情后,胡阁老爽快点头同意放粮。结果这笔给百姓的救命粮,竟然没落到百姓手里!
胡阁老出离愤怒了,“贪官可恨,该杀!”
李首辅几人同样开口道:“请陛下彻查。”
这次赈灾粮,鲁州州府粮仓有五十万石粮食,正宁帝又下旨,让鲁州隔壁的秦州调粮食五十万石支援秦州赈灾,这才凑了一百万石粮食。
萧景曜火速在心里做了道数学题,一石120斤,100万石粮食就是一亿两千万斤粮食,鲁州灾民总共300万人,平摊到每人头上,就是每人40斤。当然,还要算上路上的粮食损耗,每人平摊到的粮食肯定没有这个数。但就算路上损耗了一半,每人也能有20多斤的口粮,鲁州本地的粮仓,可不需要押运,自然也不会有损耗。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施粥棚中,一碗粥中只有几粒米的情况。
这帮人,真是贪得无厌。
萧景曜眼中厌恶之色一闪,只觉得鲁州和秦州估计都有猫腻。
钦差查到了鲁州灾民无粮可吃,饿死灾民无数,怕是鲁州和秦州两州的粮仓都出了问题。
阁老们自然也看出来了这一点,当即说道:“陛下,依臣所见,当务之急,还得另派督查御史过去赈灾。一明一暗,明面上赈灾,暗地里查明到底有哪些人伸了手,再将他们抄家查办,给老百姓一个公道。”
李首辅说着,又补充了一句,“这次负责赈灾的督查御史,必定要公正廉明,且悍不畏死。”
想也知道,鲁州赈灾粮被贪污一事案发,前去彻查的钦差肯定会遭遇各种意外。
话说现在这位给陛下派送加急密报的钦差,还安全吗?
阁老们看着桌子上的密报,深深叹了口气。
胡阁老这会儿也冷静了下来,喝了杯茶降降火气,“房子良是个能吏,以他的本事,既然将密报送了出来,应当将鲁州那帮蝇营狗苟之辈给稳住了。”
也不知道他掌握了多少证据。不过以这封密报来看,房子良应当只是看到了赈灾粮被贪,还没查明真相,也不知道都有哪些人动了手脚。
正宁帝面上的怒火全都消失不见,冷静地听着阁老们的讨论,又冷静地端过手边的茶杯,喝了口茶,将茶杯放下时,一点声音都没发出,看起来平静极了。
萧景曜却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正宁帝现在不见了怒火,就像一只原本躁动不安的猛兽
(),
[((),
平静的表面下,是沸腾的岩浆。不出手则矣,一出手必定要见血。
正宁帝闭了闭眼,食指不轻不重地敲着桌面,每一声都仿佛直接敲在人的心上,让人不自觉感到心下发寒。
“朕记得,鲁州总兵马积善,秦州总兵贺启光,都曾在边疆任过将领?”
萧景曜心头一跳。
李首辅掌管吏部,官员铨选考评全由吏部主管,自然对大齐各个官员的资历一清二楚。
见正宁帝如此问,李首辅当即点头道:“陛下圣明。马积善在先帝二十五年从边疆调至平州,后来三升三降,一路沉浮,五年前任鲁州总兵。贺启光是陛下登基第一年的武状元,也去了边疆,在顾将军手下历练了五年后,回到青州,后擢升秦州总兵一职。”
萧景曜大概算了算,这两总兵一老年一中年,前者仕途不畅,后者比起前者来,堪称官运通途。一州总兵之位,和知州平起平坐,又有兵权,自然是一地大员。
不过正宁帝突然提到这两个州的总兵,又提到他们都在边疆任过将领……
萧景曜眼皮子跳了跳,有种不太美妙的预感。
正宁帝还在皱着眉头敲桌子,“顾希宁断了一臂,顾希维太过年轻,莫非要明晟亲自去?”
李首辅脸皮也是一阵抽搐,摸了摸自己的良心,决定帮顾明晟一回,认真问正宁帝:“陛下可是有意派顾家人去平乱?”
萧景曜心中一沉。这种立功的好机会,换个人肯定兴高采烈去了。问题是顾明晟的功劳已经足够多了,不管是他,还是顾希宁和顾希维两兄弟,都不想再在武将兵权这方面引起正宁帝的忌讳。
正宁帝现在看着倒是对顾明晟信任有加。但君心难测,三人成虎,顾明晟威望太大,日后正宁帝真的不会猜忌他吗?
萧景曜的心也提了起来。但萧景曜十分稳得住,心中焦急,面上还是一派沉稳,仿佛没听到正宁帝和阁老们的谈话似的,一脸平静地站在原地,谁都不能从他的脸上看出任何情绪。
李首辅用余光瞟了一眼萧景曜,心中暗暗点头。如此年纪就能这般沉稳,未来可期。
正宁帝听李首辅这般问,也没瞒着自己的念头,“那帮东西既然能干出这等畜生不如之事,想来也不会顾忌任何人的性命。前去查案的钦差必然有性命之忧,钦差手中没兵符,动不了军队,文官武将互相看不过眼,文官们若是无诏,根本指挥不动那帮总兵。马积善和贺启光既然都曾在边疆任过将领,顾家人过去,应当能指挥得动他们。”
萧景曜头上飘过六个点,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正宁帝是太相信顾将军,还是该说在正宁帝心中,顾将军的威望可能比大家想象中的还高。
听听正宁帝说的是什么话?朝廷钦差指挥不动地方总兵,顾明晟可以。
真是卧了个大槽,顾明晟要是在这里,听了这话能当场给正宁帝跪下。
还连声请罪都没办法说。
李首辅的脸色也有一瞬间的复杂
() (),
“[((),
顾将军定然愿为陛下效命,但顾将军征战多年,好不容易能休息几天,朝中人才济济,陛下也该给别人为陛下效命的机会。顾将军才回京多久,拉磨的驴也该歇一歇啦。”
顾阁老同样点头附和,一脸严肃,“李首辅言之有理,文官中人才济济,钦差多由文官担任,就不劳烦顾将军了。”
正宁帝只当他们是在为文官们争取利益,当即无奈道:“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朕的臂膀。如今战事平息,文官们展示才华的机会多得是,你们别总盯着顾将军。”
李首辅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似是被陛下敲打了后有些郁闷,而后一脸正气道:“陛下,臣并非是同顾将军做文武意气之争。只是顾将军领兵多年,在军中威望甚高,陛下若继续让他去鲁州和秦州带兵,未免对他太过厚爱。过犹不及啊,陛下!”
正宁帝无奈地看了李首辅一眼,终于妥协,“朕先前也答应过明晟,让他在家好好养身体,确实不应让他再过劳累。你们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便举荐给朕,必定要将贪污之事查明清楚。一个人都不能放过!”
李首辅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对着正宁帝提议道:“陛下看,派许季陵去鲁州,如何?”
“御史台许季陵?”正宁帝沉吟片刻,点头道,“那便依李卿所言,让他去鲁州查明真相,也让朕的耳根子清净几日。”
许季陵,大齐著名喷子。上喷皇帝下骂贪官,每天早朝必要参人。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被他参过。
包括正宁帝。
甚至正宁帝更惨,被许季陵盯着劝谏。隔三差五来一回,正宁帝再好的脾气也吃不消。
眼下李首辅说要让许季陵去鲁州,正宁帝也松了口气。
萧景曜同样松了口气,还好正宁帝没让顾将军去处理这事儿。到时候顾将军要真是无兵符就指挥动了那两位总兵,那可真是岌岌可危。
至于头铁的许季陵……倒也不必担心他因为太过头铁而被贪官干掉。萧景曜背过官员们的姻亲关系,许季陵出身很不错,是南平侯府的次子,从小就是个毒舌,一口毒牙满嘴毒汁,骂哭无数个小伙伴,被亲爹从小打到大。
可能是因为太过毒舌,没什么朋友。许季陵从小就能沉下心来看书,在念书上很是有些天分,顺顺利利中了进士,然后一头奔进他理想中的部门——御史台。
从此在御史台骂了个爽,彻底放飞自我,一点都不浪费自己的天赋。南平侯都被他参过好几本,父子俩当朝对骂,成为京城一桩笑谈。
真是哄堂大孝。
萧景曜发现,京城中的带孝子,还是有那么几个的。
至于为什么许季陵头这么铁,对着正宁帝也不改毒舌本色。那当然是因为他本身背景够硬。南平侯的侯爵在正宁帝眼里当然不算什么,但南平侯夫人是正宁帝的异母姐姐,永安公主。
正宁帝这人本就重亲情,永安公主未下降之前,和正宁帝感情十分不错。当年夺嫡之时,永安公主给了正
() 宁帝不小的支持。所以许季陵头铁地喷正宁帝,正宁帝也没同他计较。
毕竟许季陵也算是正宁帝的外甥,晚辈闹腾,长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御史台的御史们没少给正宁帝找事,不是许季陵,也有别的御史喷正宁帝。
只能说,头铁的人,还是有点能耐的。要么自己很牛逼,要么家里很牛逼,不然早就被人给打死了,根本活不到现在。
正宁帝见了许季陵也心烦,李首辅让许季陵去查真相,正宁帝顺势就点了头。朕的耳根子总算能清净几天了!
许季陵的安危也不必担心。南平侯同样是以军功封侯,是除了顾明晟之外,武将中威望最高之人。
其实仔细算起来,南平侯因为有永安公主这位妻子,地位隐隐要比顾明晟高。只是顾明晟横扫胡人,为大齐边疆百姓争取了十多年和平日子,战绩稳压南平侯一头,这才让靠拳头说话的武将们彻底服气。
先前就说了,朝中官员往上扯一扯,都能算亲戚。同为武将,南平侯府自然和马积善贺启光二人有交情。
许季陵去鲁州查案,应当不会发生钦差和总兵不和之事。
不过想想他那张嘴……正宁帝眼角抽搐了一会儿,转头吩咐萧景曜,“呈笔墨过来,朕要给许季陵一份诏书。()”
“()_[(()”
又命人提醒许季陵,“让他称病在家不见人,反正也没人乐意去找他。到了鲁州后,真要同两位总兵打交道,就好好管一管他那张嘴。”
武将脾气爆,许季陵再张嘴就喷毒汁,真的容易被打死。
李首辅见正宁帝脸上有了笑容,气氛不若刚才那般紧张,同样放松了下来,与正宁帝玩笑道:“陛下如此不放心,不如再换个人?”
“不用换,就让他去!”正宁帝斩钉截铁,“那些敢对赈灾粮伸手的人罪该万死,轻易被砍掉脑袋也是便宜了他们。正好让许季陵再骂骂他们。”
这才是许季陵该去发光发热的地方。骂死多少个贪官污吏都不嫌多。
李首辅见正宁帝不再提起顾将军,满意地点点头。
正宁帝也很满意李首辅等阁老的态度。这事儿已经定了人选,便不再多提,只等许季陵的查案结果。
萧景曜察觉到正宁帝和其他阁老的目光都从自己身上扫过,更是绷直了背,知道这是他们对自己的一个考验。
中书舍人,嘴必定要严。正宁帝都说让许季陵称病不出,暗中去鲁州。那就证明这事儿不能在传出去。若是萧景曜走漏了风声,那怕是考虑该怎么在流放地好好活下去了。
正宁帝没有让萧景曜守口如瓶,其他阁老们也没有提醒
() 萧景曜,只看萧景曜够不够沉稳。
萧景曜纹风不动,正宁帝他们不提到自己,萧景曜就继续站在一旁当壁花,竖起耳朵听他们继续商讨政事。
正宁帝叹气,“官员贪腐之风屡禁不止,朕都不知杀了多少人,还是拦不住他们的贪性。”
胡阁老是六位阁老中最愤怒的那个,恨恨道:“这帮国之蠹虫,自己没本事,又奢靡。朝廷给的俸禄已经足够他们养家糊口,但若是想大肆挥霍,便是有个国库都不够花的。他们就想法设法贪墨国库的钱财,那可是朝廷的钱,百姓的税收,是陛下治理天下要用的银钱!”
本官辛辛苦苦为陛下攒家底,你们这帮狗东西在后头当小偷,不弄死你们,都对不起本官为了攒国库而掉的头发!
顾阁老很是愤怒,你们敢让本官脑袋疼,本官就让你们掉脑袋!
李首辅更理智一些,沉吟片刻方道:“陛下对贪官污吏十分痛恨,官员们不管心里怎么想,大多不敢伸手。外放官员……天高皇帝远,他们起了贪心,和地方官吏狼狈为奸,各地账目繁琐,尤其是赈灾,经手的官员太多,容易有漏洞,便被他们钻了空子。陛下让人去查,也得一个个官员查下去,查案时间太长,也便于他们销毁证据。”
这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正宁帝脸色又沉了下来,“人有贪性不假,但这么多年圣贤书读下来,若是还控制不住自己的贪欲,还当什么父母官?”
“陛下,有人十年寒窗苦读,为的不是为民造福,而是求自家富贵。”李首辅叹气。
胡阁老五人同样叹了口气,他们已经做到文官的顶点了,到了他们这个地位,求的不是财,而是身后名。更何况,他们也不缺钱。身为阁老,他们当然不会主动贪墨,该发的银钱都不会捞油水,但水至清则无鱼,赈灾款他们肯定不会伸手,但利用职务之便收点油水和孝敬,他们多多少少都有过。
这都成官场潜规则了,正宁帝也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
但也因为如此,正宁帝对贪官更愤怒了。你们都能捞油水收孝敬了,为何还要向赈灾款动手?
一想到这些,正宁帝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杀意。
其实大齐给官员的待遇不算低。除了每月的银钱之外,朝廷还给官员发地。如阁老们这些二品大员,朝廷给他们发二十顷永业田和三十顷职田。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职田的话,致仕后又要还给朝廷。一顷田就是二十亩,他们名下光是朝廷给的田产,就有一千亩。按一亩地产三石粮食来算,一年粮食收入就有三千石。单是这些田的收入,就足够他们养家糊口了。
不仅如此,朝廷每年还给他们发五百石的禄米,柴薪,茶钱,酒钱,煤炭钱,各种布料,还有伺候他们的役夫,如果不领役夫,也可以折算成银钱。零零总总下来,一年上万两俸禄应该不成问题。
只不过他们的开销也大,买个宅子就将半辈子的俸禄给花了出去,再加上养奴仆,子女婚嫁要备的聘礼和嫁妆,日常用度,笔墨纸砚,人情往来
……()
5本作者清涴提醒您最全的《寒门天骄(科举)》尽在[],域名[(()
像萧景曜这样生财有道的官员毕竟是少数。许多京官辛辛苦苦一辈子依然在京城买不起房。京城房价高的问题,真的是自古以来。
大齐对官员很是优待。京官致仕后,正五品以上官员,可以享受当值时一半的薪俸。若是德高望重的官员,朝廷给他全额发放薪俸。地方官就得正四品以上才能有这个待遇。
萧景曜现在是正六品,也就是说,他再努力升两级,就算突然想躺平,只要能顺利苟到退休,自然可以拿一半的薪俸。
另类退休金了属于是。
萧景曜忍不住感叹,果然,不管什么时候,公务员的待遇都不会差。怪不得他穿越前,考公大军逐年暴增。
萧景曜这回升了官,俸禄自然也跟着往上升了升。他现在一年能拿540两银子,还能有四个役夫,不过萧元青已经采买好了下人,萧景曜也不需要役夫,便将役夫折算成银钱,再加上朝廷一年给他补助的两匹绸缎两匹棉布,以及其他补贴,算下来一年能拿到一千两银子。
萧元青和萧子敬现在不当家,没有家当给他们败,每天开开心心地揣着十两银子上街,有时候花光,有时候全部带回来,有时候还能多带一些回来。最后一种情况,大概就是萧元青跟着窦平旌跑去瓦舍里踢蹴鞠,瓦舍卖门票卖爆了,给他们的分红。
萧景曜自己身上穿的戴的,除了官袍之外,常服所用布料都是精致上等货,齐氏她们也不是委屈自己的人,胭脂水粉钗环首饰买下来,萧景曜的俸禄也确实不够。
不过萧景曜赚银子是一把好手,一出手就是六位数的进账,齐氏她们也攒了些银子,根本没有省钱的概念。
像萧景曜这种无甚根基的外地官员,在京城里能过得这么滋润,确实罕见。
正宁帝和阁老们从官员薪俸聊到了如何从源头上杜绝贪腐的问题。聊着聊着,正宁帝的目光就落在了萧景曜身上,“朕听承恩公说,你当值时很是老实,别人给你送礼,你都拒绝了?”
萧景曜一脸坦然,“回陛下,臣刚刚卖了科举书籍,赚了些银子,没必要收别人的礼。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臣不过刚刚进入官场的小翰林,自然要小心谨慎。”
“你倒是实诚,不说自己生性廉洁。”
萧景曜心说屋里还坐着六个收孝敬的阁老呢。我要是踩着别人吹自己,这情商得多堪忧。得罪人的能力,怕是能和许季陵相比了。
萧景曜接着诚恳道:“臣不敢糊弄陛下,实话实说,臣也安心。”
正宁帝心情好转了些一点,饶有兴趣地看着萧景曜,“你的意思是,若是想从源头上杜绝官员贪腐,得让他们不缺银子?”
萧景曜摇头,“便是陛下都要为银钱发愁,官员们不缺银子,俸禄要怎么定才叫不缺银子?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贪婪的人,便是给了他一座金山,他都觉得不够。”
“朕富有四海,你怎么知道朕会
() 为银钱发愁?”
萧景曜叹气,“虽说大齐疆域辽阔,百姓们安居乐业,朝廷每年都能收不少税。但陛下爱民如子,一心记挂着百姓,想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各地修水渠,搭桥,兴建水利,以事农桑。工程一动都是钱,还要下拨赈灾款。哪里都要用钱。是以臣大胆猜测,陛下也会为银钱发愁。”
萧景曜顿了顿,想到李首辅对正宁帝说话时亲近的口吻,觉得正宁帝应当是比较喜欢偶尔展现出对他的亲近的。太过恭敬自持,到底缺了些亲近,也别提什么天子宠臣,简在帝心了。
这么想着,萧景曜当即狡黠一笑,少年郎独有的意气风发的干净明澈扑面而来,“更何况,陛下的钱袋子胡阁老一直辛辛苦苦为国库攒钱攒粮,每回为了拨款之事心疼不已,都成了官员中的一桩笑谈了。”
胡阁老得意抬了抬下巴,没错,本官就是见不得有人搬国库!
萧景曜话锋一转,微微叹了口气,“胡阁老不过是户部尚书,代陛下掌管国库钱粮而已。说白了,国库的钱粮是多是少,和胡阁老没太大关系。但胡阁老依然勤勤恳恳攒钱攒粮,一片爱民之心,天地可鉴。陛下重用胡阁老,胡阁老为了国库钱粮之事同您吵架,您也不生气。想来陛下也是知晓胡阁老的难处。胡阁老管的是朝廷的钱袋子,陛下乃天下之主,户部为银钱发愁,陛下自然也愁银钱不够多。”
“否则,以陛下爱民之心,恨不得到处兴修水利,广修茅屋,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
“好一个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正宁帝抚掌笑道,“那你可有办法,禁止官员贪腐?”
萧景曜想了想,斟酌道:“陛下应当发现了,贪官污吏是不能彻底禁止的,人性多变,不是每个人都能压制住自己的贪欲。只能想办法,增加他们贪腐的难度。”
正宁帝来了兴致,认真地看着萧景曜,“哦?你想到了什么办法?”
萧景曜感受到正宁帝和六位阁老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脸不红心不跳,心态稳的一批,露出一个清浅的微笑,朗声道:“依臣之见,可以采用责任到个人的方式。朝廷下拨的赈灾钱粮,每一笔用处,都该由负责人详细记录,并签字盖印。就算是一两粮食,一两银子的去向,账目上该清清楚楚。谁负责记录的,在谁手上开支突然变多,都有详实的记录。他们想要做假账,风险大增,负责人未必愿意。”
现在贪官做假账,无非是责任不清,账目不明,查起来非常碍事。责任到个人后,再想伸手,也该想想值不值得为了这点钱粮带着一户口本去阎王殿报道。
萧景曜继续提议,“这些记录都要封存,终生有效。若是有什么差错被查了出来,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对方还活着,都该向对方追责。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终生责任制,可不是致仕后就不管的,多年烂账都给你盘清楚了,查出来后一个都别想跑。
正宁帝的眼神越来越亮。
萧景曜越说越顺,思路更广,又给了正宁帝一个提议,“内务府
有营造司(),
”
[((),
看看邓氏书局就知道了,挣得盆满钵满,还非常有版权意识。
民间印刷出版业都繁荣成这样了,官府的印刷出版技术只会更好。
正宁帝忍不住发问,“何为报纸?”
萧景曜解释道:“就是一张大纸,上面分出几个大版块。可以刊印官方消息,譬如朝廷给了多少赈灾款项,都印出来,天下皆知。想要瞒报伸手的官员,心里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瞒得住悠悠众口。”
这年头的贪腐,很多情况下是消息不灵通。百姓们不知道官府给了多少赈灾粮,也不敢反抗。若是报纸上清清楚楚印了出来,百姓中亦有悍不畏死之人,天下读书人都看着,若是款项不对,当地官员的名声立即臭不可闻。
正宁帝和六部阁老都听得入神,眼神大亮。李首辅亲自给萧景曜端了杯茶,“继续说。”
萧景曜连道不敢,谢过李首辅后,接着说道:“这只是其中一个版块,其他版块,可以印一些贪官污吏被处置之事,让天下百姓都知晓陛下圣明烛照,一心为民。还有其他地方,可以印一些官府整理出来的农桑之事的小妙招,便是农夫农妇们买了,都能有些用处。一张报纸版面足够多,还能向读书人征稿,刊登一些他们的文章,来个以文会友,甚至可以设置一个连载故事的版面,让看故事的人抓心挠肝等着下一期报纸发行,这样不愁赚不到钱……额,朝廷的报纸,赚不赚钱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这很重要!”胡阁老豁然起身,三两步就到了萧景曜面前,恨不能将萧景曜引为知己。胡阁老紧紧地握住萧景曜的手,转身真情实感地对正宁帝说道,“陛下!萧景曜这般本事,合该来我们户部当差!”
李首辅轻咳一声,“吏部也缺人才。”
刑部尚书季阁老一咧嘴,“我可是听闻,萧状元最擅律法,合该是我们刑部的人。”
礼部尚书郑阁老冷哼一声,“国家大事,在祀与戎。萧状元如此本事,该来我们礼部!”
兵部尚书王阁老笑着捋了捋胡须,“老夫觉得萧状元来我们兵部当值也不错。”
工部尚书吴阁老顿时不干了,袖子一撸,振振有词,“萧状元开口闭口都是修水渠,兴水利,印刷报纸同样属于工坊之事,分明该是我们工部的人!”
正宁帝万万没想到,只是几句话的功夫,他的阁老们都争着吵着要抢人了。
萧景曜也没见过这种架势,看着胡阁老看向自己格外炙热的目光,萧景曜面上含笑,手上却不停扭动,想将自己的手从胡阁老的手中拯救出来。
听到其他阁老同自己抢人,胡阁老更加愤怒,“你们吵个屁!工部兵部刑部礼部,你们自己说说,你们哪回干活,不需要问我要银子?我成天拿着算盘扒拉着国库的钱粮,晚上做梦都在打算盘,就为了支撑你们,让你们能放开手大干一场。看看我的头发,愁得都没剩几根了。你们还跟我抢人,脸呢?”
() “户部没了银钱,我看你们怎么干活!”
“尤其是工部!修水利修水利,修水利不要钱的吗?今年简单地治个黄河,国库就掏了一百万两银子!还有别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工程,老夫辛辛苦苦攒点家底容易吗?你们一个两个的,报款项报得倒是开心,有本事你们自己来管国库啊!”
胡阁老骂了个爽。
正宁帝轻咳一声,亲自起身将胡阁老按在位置上,给李首辅等人使了个眼色,温和笑道:“朕也知晓你的难处。萧景曜现在到底太过年轻,朕想让他在朕身边历练几年再放他去六部当值。你们若是起了爱才之心,私底下教导他一番也不错。这小子今天还是第一天来朕身边当差,你们倒好,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抢人。挖墙脚挖到朕头上来了。”
胡阁老当即接话道:“陛下,您准备把萧景曜放进六部干活时,一定要让他来户部!”
萧景曜绝对是最适合户部的人!
胡阁老心中呐喊。
李首辅瞟了胡阁老一眼,轻笑一声,到底没再继续开口抢人,却也不想正宁帝直接点头答应胡阁老。李首辅想了想,直接转移了话题,“陛下,臣认为,这个报纸,大有可为。《尚书》曾言,野无遗贤,万邦咸宁。陛下办报纸,不仅能告知天下百姓朝政要事,让百姓们明辨是非,知晓陛下仁德。报纸征文之事,更是证明陛下广开言路。陛下治理之下,大齐人才济济,朝中多君子,朝外有贤人。这等隐士高人,不慕名利,不愿出仕。但在报纸上刊印文章,想必他们也是愿意的。陛下有多了一帮可以为陛下排忧解难的贤才。”
广开言路,不管在什么朝代,都是仁君圣君所为。做到了这一点的帝王,名声都不会太差。
正宁帝现在也执着于身后名,李首辅这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其他人暗骂老狐狸果然精明,动作也不慢,跟着说道:“陛下仁德,广开言路,体恤苍生,实乃不世出之明主。臣等三生有幸,能成为陛下的臣子。”
原来阁老们拍马屁的本事这么溜的吗?萧景曜心中大呼学到了学到了,正宁帝想要身后名,以后就往这个方向夸,肯定一夸一个准。
正宁帝感动不已,心中也有几分自得。朕继位十四年来,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给了百姓喘息的时间,现在百姓们安居乐业,税收一年比一年多,这都是朕的政绩!
不世出之明主,虽然有几分夸大,但也不至于太过夸张。朕,当得起这一声夸赞!
正宁帝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豪情,目光如炬看向萧景曜,“将报纸之事,详细写份奏折呈给朕!”
萧景曜恭敬应下。
头还没点完,萧景曜面前就被迫不及待的胡阁老放了本奏折。萧景曜嘴角微微抽搐,抬头就对上了胡阁老火热的目光,“现在就写!”
萧景曜:“……”
知道你很急,但也没必要这么急吧?让我在正宁帝和你们六位阁老的眼皮子底下写奏折。你自己看看,这合理吗?
哪位臣子的奏折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写出来的啊?萧景曜真是槽多无口。
就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