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新路2
不明不清翊坤宫之变460新路2“如果赶上夏天雨水连绵两三日,你还能独自驾车去天津卫吗?”
“……走官道应该可以。”熊三拔想了想,觉得没太大问题。
“如果在车上装载上千斤货物呢?”
“这……车轮会被陷住……陛下是想让马车轮子走在木头条上!”
这事熊三拔还真赶上过,不用想也知道结果。随即就意识到了图纸上那架梯子的用途,猛然瞪大了双眼。太他妈天才了,已经被很多人神话的大明皇帝终于当着自己的面再次展现出了神迹。
“对,朕把这些木条称为轨道,它不光能克服路面阻碍还可以节省拖拽马匹的数量和增加运输量。想一想啊,把几辆或者十几辆马车连起来,只用三四匹马拉拽即可行走自如,会是何等情景。
从东便门到通州运河码头的这条轨道只是试验品,经过一段时的使用之后,如果可行,朕会把轨道修往全国各地,甚至穿过俄国一直修往欧洲。
你可能是赶不上了,但以后每位使用轨道往来于欧洲和大明的人都会知道你和众多修建者的名字。朕会刻成石碑,高高矗立在轨道沿途的每个站点。”
熊三拔猜对了,皇帝真想把马车放到木条上行走。这就是洪涛为大明设计的轨道交通系统,在未来百年之内,这套系统将会担负起主要陆路运输任务。
它将把原材料从产地运往加工地,把粮食从产粮区和港口运往偏远山区,把军队从营区调往战区,同时也把皇权从紫禁城延伸到轨道可以抵达的任何一个地方。
想统治一个大帝国,除了稳定朝堂、抓紧军权、排在第三位的不是教育也不是经济,而是交通。没有快捷的交通运输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更不能发展经济。
前几辈子洪涛在宋朝铺设过公路网,效果还不错,但太费时间和劳动力,没有十年二十年的铺垫起不到太大作用。且维护费用很高昂,运输成本也比较高。
这次他不打算再走老路了,想用铁路代替公路。没有蒸汽机没关系,用马匹也能拉动车厢。没有铁轨同样没关系,换成木轨也一样能用。
这套东西在矿山中实际应用过,效果还成,但大范围铺开合适不合适就不能妄下结论了。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知道没关系,试试呗。
前些天工部尚书上疏说玉河城外水道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漕船通行,请求下旨清理,并引新水源进入。
通惠河可是京城的命脉,关系到漕粮运输,清淤引渠朝堂里没人反对。不过洪涛多了个心眼,让赵士祯在奏折里把沿着通惠河北岸修轨道给写成了修纤道,一字之差,瞒天过海。
只要六部和内阁没人多想,等圣旨一下再找后账也晚了。通惠河肯定是要疏通的,但开挖新渠就算了,省下来的经费和人工全交给熊三拔修轨道去。
其实洪涛缺的不是钱,就算内帑不够,工部的节慎库里这几年也没少装,根本用不着动用太仓。但走流程太麻烦了,和六部九卿解释什么叫轨道交通、有什么好处,他们大概率听不懂。
不明不清翊坤宫之变460新路2“如果赶上夏天雨水连绵两三日,你还能独自驾车去天津卫吗?”
“……走官道应该可以。”熊三拔想了想,觉得没太大问题。
“如果在车上装载上千斤货物呢?”
“这……车轮会被陷住……陛下是想让马车轮子走在木头条上!”
这事熊三拔还真赶上过,不用想也知道结果。随即就意识到了图纸上那架梯子的用途,猛然瞪大了双眼。太他妈天才了,已经被很多人神话的大明皇帝终于当着自己的面再次展现出了神迹。
“对,朕把这些木条称为轨道,它不光能克服路面阻碍还可以节省拖拽马匹的数量和增加运输量。想一想啊,把几辆或者十几辆马车连起来,只用三四匹马拉拽即可行走自如,会是何等情景。
从东便门到通州运河码头的这条轨道只是试验品,经过一段时的使用之后,如果可行,朕会把轨道修往全国各地,甚至穿过俄国一直修往欧洲。
你可能是赶不上了,但以后每位使用轨道往来于欧洲和大明的人都会知道你和众多修建者的名字。朕会刻成石碑,高高矗立在轨道沿途的每个站点。”
熊三拔猜对了,皇帝真想把马车放到木条上行走。这就是洪涛为大明设计的轨道交通系统,在未来百年之内,这套系统将会担负起主要陆路运输任务。
它将把原材料从产地运往加工地,把粮食从产粮区和港口运往偏远山区,把军队从营区调往战区,同时也把皇权从紫禁城延伸到轨道可以抵达的任何一个地方。
想统治一个大帝国,除了稳定朝堂、抓紧军权、排在第三位的不是教育也不是经济,而是交通。没有快捷的交通运输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更不能发展经济。
前几辈子洪涛在宋朝铺设过公路网,效果还不错,但太费时间和劳动力,没有十年二十年的铺垫起不到太大作用。且维护费用很高昂,运输成本也比较高。
这次他不打算再走老路了,想用铁路代替公路。没有蒸汽机没关系,用马匹也能拉动车厢。没有铁轨同样没关系,换成木轨也一样能用。
这套东西在矿山中实际应用过,效果还成,但大范围铺开合适不合适就不能妄下结论了。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知道没关系,试试呗。
前些天工部尚书上疏说玉河城外水道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漕船通行,请求下旨清理,并引新水源进入。
通惠河可是京城的命脉,关系到漕粮运输,清淤引渠朝堂里没人反对。不过洪涛多了个心眼,让赵士祯在奏折里把沿着通惠河北岸修轨道给写成了修纤道,一字之差,瞒天过海。
只要六部和内阁没人多想,等圣旨一下再找后账也晚了。通惠河肯定是要疏通的,但开挖新渠就算了,省下来的经费和人工全交给熊三拔修轨道去。
其实洪涛缺的不是钱,就算内帑不够,工部的节慎库里这几年也没少装,根本用不着动用太仓。但走流程太麻烦了,和六部九卿解释什么叫轨道交通、有什么好处,他们大概率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