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礼物
“什么话,钱多钱少都不能乱花。”
苏家旺节俭了一辈子,第一次收到这么贵重的礼物,表面上是责备,话语里满满的全是对侄孙女的疼爱和骄傲。
“二爷是不贵,你抽完了我再送过来。”
到了苏雨灵家,陈兴华当然全听苏雨灵的,他抬头看了苏雨灵一眼,仿佛在表功,“看我乖不乖。”
“兴华哥,我们的礼物呢?”
苏万里苏万江哥俩看陈兴华没有提到他们,有点着急。
“要什么啊,兴华别管他们。”
看两个儿子跟陈兴华要东西,王华荣脸上有点挂不住。
她感觉儿子这样不知道矜持,好像是他没有教育好。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陈兴华把袋子给了二叔,手里空空的,两个儿子这样开口要东西,会让陈兴华很尴尬。
“当然有了。”
陈兴华好像早有准备,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套崭新的七剑下天山个小人书递给兄弟俩。
“哇——,还是新的哎!谢谢华哥。”
苏万里苏万江惊叫一声,躲到一边开始看起来。
这还是陈兴华临走时从书房拿出来的,当时他只是想到,王华荣、苏家旺都有礼物,如果苏雨灵两个弟弟没有礼物的话,有点不好意思。
不想这兄弟俩竟然主动跟他要,要是没有带这套小人书,他这次就要出糗了。
这边苏雨灵也想喝止两个弟弟,谁料想没等她开口,陈兴华已经用一套小人书搞定了苏万江苏万里。
“雨灵,你爸爸怎么样?”
苏大山进城学驾照快一个月了,王华荣有点担心老公。
“你是不知道,今天见到我爸时,我都不敢认,他现在白了,也胖了。”
说到爸爸,苏雨灵夸张的笑了。
今天也是她第一次送爸爸礼物,虽然说是陈兴华掏的钱,但那是代表她的一份心意。
“那是肯定的,进城不晒日头了,又吃的好。”
王华荣听闺女说老公胖了,心里高兴得很,在她的观念里,苏大山这个年纪越胖越好,大家看到了都会说是她这个媳妇伺候的好,虽然这次她一点都没有伺候。
不过再一想,正是她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苏大山才能进城,这也算是间接伺候了。
“三良在乡里怎么样?”
王华荣又想起今天苏玉龙今天找她打听儿子的事情。
苏玉龙儿子苏三良,去金川乡上班一个星期了,儿子第一次离家这么久,他和媳妇有点担心,就来问王华荣。苏雨灵在乡里上学,他觉得苏雨灵肯定知道苏三良的消息。
“三良哥现在可好了,在录像厅收钱,做饭都是和杨小雨、陈治安他们在一起吃。”
“你说杨小雨、陈治安两家都在录像厅吃饭?”
“是啊,兴华给他们配了全套餐具、锅具、两个煤炉子。再过半个月兴华在乡里新开的大食堂就开业了,他们就不用做饭了。”
苏雨灵跟苏三良聊过,知道他对现状很满意。
“兴华,你在乡里也办了食堂?”
王华荣第一次听说有这个食堂。
“这也是临时想到的,主要是为了方便雨灵、三良还有咱们去乡里办事的人吃饭。”
“那现在咱们食堂有去乡里的厨师吗?”
王华荣问起了厨师。
其实这也不是帮她本人问的,现在砖厂食堂一共有10个厨师,原来只有县城、砖厂、学校三个食堂,现在乡里又冒出来一个食堂。一共4个食堂,大家就有一个去向分配的问题。
“还没有。”
金川乡食堂准备比较仓促,陈兴华还没有想这么多。
“要不是他们俩,我倒是想去乡里做饭,也能陪陪雨灵。”
“妈,就知道你舍不得两个宝贝儿子。”
苏雨灵有点吃两个弟弟的醋,她知道在妈妈王华荣心里,如果有一个排行榜,两个弟弟肯定排在她前头。
“你不是比他俩懂事嘛,我要是不在家管他俩,还不知道他们会瘋成什么样子。”
这个倒是实情,现在学校的教师不够,难以管到每个学生,很多是时候还是要靠学生自律。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就会自暴自弃,随便混一个毕业证算了。
“妈,要我说不如让他俩早一点到兴华厂子里勤工俭学,这样还能收收心。”
苏雨灵一直觉得劳动最能改造人,最起码能增加两个弟弟的同理心,现在家里的地没有了,牛也没有了,两个弟弟一放学就游手好闲的,不像她以前放学都要去打猪草、放牛。
“那也是,要不等学校食堂开业了,叫他俩去食堂摘菜、洗碗。”
王华荣也不想惯坏了两个儿子,就是不知道怎么办,现在闺女提这个办法,她也觉得不错。
一旁苏万里苏万江两人还沉浸在小人书中,完全不知道妈妈和姐姐已经在他俩的劳动改造计划上达成一致。
“妈,你都不想我爸,你也能去县城的食堂。”
苏雨灵又想到爸爸苏大山,现在他们一家人分散在金川乡、许县、陈家庄三个地方,可谓是聚少离多。
“他那么大人了,有什么好想,再说县城饭店已经有彭玉燕了。”
王华荣撇了一下嘴角。
她这个年纪的农村妇女,都把夫妻感情掩藏起来,虽然话语间对苏大山不屑一顾,但陈兴华还是听出来一点担心。
“彭玉燕是谁?”
苏雨灵望向陈兴华。
“就是陈兴旺他妈。”
苏雨灵、陈兴华都算是小孩,村里大人的名字知道的真不多,陈兴华因为要和大家打交道才记住了名字。
“大婶,县城食堂要负责一两千人吃饭,需要厨师可不会少。”
虽然说学生吃饭简单,但毕竟分量大,按照陈兴华的想法,预计最少需要十几个人才行,再说还有针对教师和校外的炒菜服务,估计算下来二三十人还是要的。
“那咱们现在食堂的人都去也不够啊?”
王华荣笑了起来。
“实在不行,到时候只能让陈兴平在县城再招聘一些人了。”
陈兴华知道陈家庄的人都恋家,只要在家里有活路,很少有人愿意去外面。像陈兴秀、陈兴田、苏三良他们之所以愿意外派,更多还是看在驻外补贴多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