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进融州城 入盐监府
楔子
融州,位处西南,不邻大川也无大泽,却是王朝西南重地。通往城外的石板路上每天来往的人流车队,或人背或马驮或车载,好不热闹。城外的运河上舟楫往来不断:刚离岸的在和送行的人作别,船尾的舵手,早已把擦汗长巾搭在脖子上;要靠岸的正在见缝插针的,抢占刚刚空出来的船位。
这些来来往往的车船人马,都在运送同一种东西,一种一日三餐还是两餐,都难以离开的东西-----盐巴。无论是三伏天还,是三九四九天都不例外,只是一年中伏天的午时和未时,路上与河边无啥人影外。其他时辰,这儿以盐为生的人们,就没有歇下来的时候。
融州是蜀江南北两道,周边数十州府上千万人,日常生活所需盐的核心产地,可以想象,这里的重要及繁华了。白花花的是盐,又被称为可食用的银子。融州盐质优量大,一直是历朝历代重要的赋税来源,也乃兵家必争之地。来这儿主管盐事的官员。无一不是户部尚书的心腹、皇室沾亲带故的外戚或功臣,即使有些例外的,都在这犹如金山银山垒砌的州城,待不长久。无论在这里待的时间长与短,哪一个都是高高兴兴的来,意犹未尽的走。
据闻前朝有一盐官,任满后高升后都不愿意挪窝,故意在骑马时摔断自己的大腿,上折恳请,在融州养好伤后再赴任。此人又动用自己的关系和银子疏通上面,硬是死乞白赖的在融州多待了两年。把候任的那位气得不行,还没到任就被另做他用了。
进融州城 入盐监府
今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中伏时节,毒辣辣的太阳不但晒得人发蒙,还晃眼睛。运河里的乌篷船,挨挨挤挤的停着,挤得连水面都看不到了,那些船好像停在地里似的。岸边柳树上的知了,早已叫得声嘶力竭了。那些平日的走街串巷的野狗,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树上的柳叶背,都泛着白光,岸边的野草也耷拉着脑袋。
在离乌篷船队,不过三四十丈的河中间,有一道不到十丈的短堤,把码头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短堤的另一边,有三十多个长短不一,伸到河中的木制栈桥。这就是融州城里面。达官富人们的专用码头了。码头的船位上,有一大半是空着的,在岸边最大的柳树下,左边有一排专供大官富人,临时歇脚的房子。位置最好的右边那几间,则是码头管事的公房。只要进港的船,抬头就可以看到大柳树与这一排建筑。房内邻窗之人,哪怕是坐着只要直起脖子,就可以把码头的情况看个七七八八。
在大柳树左边的一间屋子里面,聚着一群人。看样子有管家、有轿夫还有跟班,约有十多个,一看就是来接人的。虽是在室内,一个个的都汗流浃背。硕大的蒲扇摇,得哗哗直响;解暑的茶水,更是喝了一壶又一壶。
一个把裤子卷起来,穿草鞋的中年汉子,扭头向河面看了看,扯着嗓门对那个管家模样的人说:“我说曾管家,这来的是何方神圣啊?我们这样大张旗鼓的,都等了两天了。”
“钟小满,就你事儿多。让你等你就等,大人不说来的是哪个,我还敢问?懂不懂规矩?啊?”曾管家神色不悦的道。
“天这么热,干等起好球老火嘛。”钟小满,嘀嘀咕咕的回答。
“热?我不热哟?我没有在这里?你龟儿子!有本事,倒是去青城山摇蒲扇?”(注:青城山摇蒲扇——青城乃蜀中名山和避暑胜地,成都府周边州府的,官员及富商在青城前后山,置有别业以供家人消夏。蒲扇在这儿,主要是用来驱蚊而已。)
“就是,就是。管家大人,不是陪着大伙儿,一起晒太阳嘛。”
“小满,你少说两句。”
“快给管家,倒杯水。”
“管家,小满。没有其他意思……”
“小满……”
一看曾管家要发火了,大伙儿都开始打圆场。其实曾管家,平时对大家真的很和气,虽然管着郑府上下二十多号下人、护院、门客等,一年到头很难看到他发火,但是府中上下都很服气。就连天不怕地不怕,连大人都不怕的二公子,在管家面前,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再就是,曾管家可是融州盐监副使,郑国兵大人的第一助手,这是融州官场公认的。有笑谈说,郑大人可以没有二夫人,却不能没有曾管家,无论真假,可见他在郑大人心中的分量。
曾管家年近半百,中等个,面宽耳阔,蓄短须,双鬓微白。曾家与郑家是世交,因曾家祖上获罪,无法进入仕途,从他父亲起就进入郑家,几十年来两家亲如一家,彼此间还有姻亲。郑家也从没有把曾家,当家生子或下人看。曾管家大名曾棋,是他祖父取的,据说当年曾管家出生时,祖父正与郑家祖上对弈获胜,故以“棋”字命之。“棋”音也通“气”,曾棋、争气,这约么也是,祖父对孙子的无言期许吧。
“管家,喝杯水润润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厮,双手把满杯加了冰的井水,端给曾管家。
咕咚、咕咚,曾管家两口,就把水灌进了肚子,然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像是要把身上的暑气,都吐出来似的。然后缓缓的说道:“我有三年没有出来接人了吧?原本大人这一次是要自己来的,天实在太娘的热,被我劝在家里了。我们当下人的,不就是该给主子办事的吗?”
一听说大人,准备亲自来接人,大伙都来了精神,开始纷纷猜来的是哪尊大神。
“是成都府,那边过来的大官?”
“成都府过来的,都是走旱路。我猜是云贵道来的。”
“大人准备亲自接,那最少也得四品以上了。”
“不对,如果是大人的上差的话,再热他也得来啊。”
“是啊,是啊。那应该是和大人平级的。”
“有可能是大人的朋友或者同年什么的?”
“大人的亲戚?”
……
听着一群人,在叽叽喳喳的,猜测来人的身份,曾管家懒得搭话。摇起手中的蒲扇回想起前天晚上,郑大人在书房对他说的话:来人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随从三四个,少年名叫赵璂。是他表兄成忠全的徒弟,还是巴蜀道按察使大人的大公子。表兄只是在信中说,大约这两天从水路到融州,再无其他信息。郑大人还说,十年前现在的按察使大人,还是成都府的同知,在表兄家有幸见过赵大公子一面,那时候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只记得这个孩子很稳重,寡言少语,但懂礼节爱看书。至于样子就很模糊了。
“管家,有船到了!”一个声音,打断了曾管家的思绪。
大伙儿,都不约而同站起身来,向河面眺望。一艘单桅船,慢慢悠悠的朝岸边靠过来。自入伏以来,午时未时到的船,一天比一天少。这艘船还真会掐点,马上就申时了,码头的脚夫,也开始上工了。
“哥子,哪里来的哟?”
“嘉州下来的。”
“是不是装的,东城江记杂货铺的藤椒和香油米花糖?”
“对头,对头。还有苏记老酒。”
“好,靠这边,靠这边!”只见岸上,一个身手矫健的伙计,向船上不停的招手。
“哎,是货船,估计没有,我们要等的人。”曾管家说道。
“管家,冰要化完了哟。”一直守在食盒旁边的,那个下人说。
“化就化呗,都晒了大半天了,还能不化。”一个浓眉大眼的轿夫搭话道。
为了迎接赵大公子,曾管家确实做足了功夫:西瓜一直井水加冰浸着;上好的茶每隔两刻钟换一次;遮阳伞新买了好几把;折扇、蒲扇都买了城里最好最新的:轿子一直放在屋子里,还用油毡盖着,轿子里的坐垫换成冰丝的;就连洗脸的盆和毛巾都带上了……
“波娃子,快看,船上有人下来了”钟小满道。
“一、二、三、四、五个,是五个也!”那个叫波娃的小厮说。
曾管家,已经起身往那边去了,后面又陆续跟上了三个人。所有人都站起来准备:负责泡茶的,重新换好了茶叶;负责切瓜的在洗刀;轿夫准备着,把遮阳的油毡取下来……
融州城北面的兴盐街,是官员府邸集聚之地。融州七品以上的,大多住在这条街上。为了所谓的避嫌,盐商们却住在,南边的滏河一带。滏河名为河,河面却十分狭窄。只能让乌篷船和舢板通行。大一点的画舫,只能在丰水期进来。
已是酉时了,烈日西坠,夕阳把街上的人影,拉得老长。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就连流浪狗,都吐着舌头出来走动了。
兴盐街上,一位中高个,着白衫,左手提剑剑的少年,走在边房屋的阴影里。
走在少年前面的,是一位半百左右,头戴一定常见的遮阳帽,魁梧的青衫老者,也悬佩剑。
只落后少年一步的是,一位瘦削的中年汉子。肩膀上搭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约莫是少年的跟班。
在他们的身后,一个中等个,起码六十以上的老头儿。须发皆白,头发蓬松的搭在肩上。右手提着一杆,不到三尺的黄铜旱烟杆,时不时的,放在嘴边吸一口却不见有烟雾吐出;腰间挂着一枚黄橙橙的酒葫芦,一看就是伴身多年的老物件。
白发老头身后三四跟着一位衣着寒酸但还算干净,头戴草帽的汉子。汉子手持一根,四五尺长的齐眉短棒,身背一个包袱。
大热的天,其余三人都没带帽,看来都不是娇惯的人。
一条毛色如黑缎又异常雄壮的大狗,远远的吊在几人的身后,黑狗时而又跑到太阳下,时而停下来喘几口粗气,但凡看到黑狗的人,无不赞叹一声:好雄壮的狗!同时又难免心中犯怵,最好还是离这个畜生远一点才妙。
黑狗的出现,正好吸引了路人的注意力。暑气还未消退,这条街行人本来就少,所以并没有人特意观察,这几人的行踪。
一行人不紧不慢的,沿着兴盐街走着,大约是天热,大家都没有说话。
“到了,就是这里。”青衫老者,在兴盐街编号为二十一的院落门前,停住。后面几人,也停下脚步。大门是关着的,门上的楷书“郑府”二字的漆掉了不少,看起来有点岁年月。大门右边的耳房,有人在里面活动。
瘦削的中年汉子,上前去敲门。
“小哥,麻烦通禀郑大人,说燕子坪黄亚峻来访。”
“好的,好的。几位稍等。”
几人身后的黑狗,不知何时已跑得无踪无影。
不大功夫,大门打开。里面快步走出,一个穿家常服的中年汉子,他一边疾走一边拱手道:“黄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还请恕罪、恕罪!”言语间,人已到跟前了。这就是从四品的融州盐监副使,郑国兵了。四方脸有点黑、眼角皱纹明显、胡须整齐、没有大肚腩、四肢匀称,身着淡蓝色的绸衫,一看就是自律精干之人。
“郑大人,客气啦。我这是不请自来,还莫怪罪才好。”黄亚峻回答道。
“黄兄,黄大侠!称呼小弟郑大人,不是在打我的脸吗?叫我元明好了。”郑国兵连忙道。
“好,好。元明。我们有十多年没见了吧?”
“是哦。上次见面,还是表哥的婚礼上哟。黄兄,还有几位快请进。”郑国兵一边回着话,一边对其他几人带头示意。然后连忙侧身,带着几人往院里走。
“我是做梦都没有想到,黄兄你能到我这里来。真是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哈哈哈哈……”
“你小子有了这个人人眼红的,盐监差事,早把我这个老哥哥忘得一干二净了哟。”
“黄兄,你是在取笑兄弟不是?这个狗屁倒灶的盐监差事,你哪里瞧得上噻?黄兄可是上马可杀敌、下马能治国的通才。小弟除了会算点小账外,真是一无是处,一无是处啊。就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啦。岂能和黄兄比?”
在两人的寒暄中,众人来到了客厅。郑国兵正要招呼,大家落座,黄亚峻说道:“不急不急,先介绍一下这几位给元明。”
郑国兵,向前走了几步。
黄亚峻指着,月白布袍少年道:“这位就是令表兄的高徒,按察使赵大人的,大公子赵璂。”
“见过郑大人。”赵璂拱手道。
“哎呀呀。赵公子。欢迎欢迎!十年不见,真是没有想到,变化这么大。都说女大十八变,原来男儿也一样啊。哈哈哈哈。”
“郑大人,说笑了。”赵璂微笑着回答。
“这是我师叔,燕子坪的贵客申屠疆。”黄亚峻指着,白胡子老头介绍道。
“丐帮传功长老申屠疆?天啊!晚辈见过申屠前辈!”郑国兵抱拳,向着申屠疆深深的一揖。
“免了,免了。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老头子了,不中用啦。”申屠疆摆了摆手,就算见过面了。
黄亚峻指着,瘦削汉子说道:“这位是安允才,赵大人的师爷,也算仲棠的半个弟子。”
早有下人,接下了安允才的包袱。“不才见过郑大人。”安允才,不卑不亢的道。
“安老弟,好福气啊。能得到仲棠先生的教导,真是让人羡慕啊。”
“是的。能得到仲棠先生的厚爱与教导,真是小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这位是,丐帮的肖波兄弟。柳帮主的得力助手。”
“草民,见过郑大人。”
“欢迎,肖大侠。”
“赵公子、申屠前辈、黄兄、安兄弟、肖大侠。请坐请坐!”
大家一一落座后,下人们用铜盆,给每人端来一盆清水,请客人们,简单清洗一下。然后分别端上了:一盅冷饮、一杯温度刚好的茶,每人面前一碟刚切的西瓜、一碟荔枝、一碟香瓜、一碟葡萄。
待众人重新落座后,郑国兵开口说道:“诸位旅途辛苦了,先喝口冰镇绿豆沙,解解暑气。”
“不错不错。在绿豆沙中,加薄荷与夏枯草,还是头一遭喝到。”
“黄兄的舌头,可以啊。这中间还有一味草药,再品品”
“喝完了,没啦。”
“快给,黄先生添一盅。”
“你们喝出来,还有什么没有?”黄亚峻问众人。
大家都摇了摇头。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金银花而已。”郑国兵揭开谜底。
金银花一般多产于河北、山东一带,巴蜀之地除了药房有干品,还没地方出产,甚是少见。平常只用于治病,少用于茶饮。不为大众所知也不足为奇。其他人听听就过了。但是这个话,听在作为天机庐外山掌柜的黄亚峻耳中,却如同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估计明年夏天,燕子坪所属的药房、客栈、酒楼、镖行等,都会向外推荐,含有金银花成分的新饮品了,估计还不只一种。
在下人上茶饮的间歇,郑国兵站起身来,缓缓的说:“前几日得到表哥的传信,说赵公子会从水路到融州。我派管家带人,从昨天起在码头迎候,不料你们自己找过来了。”郑国兵站起来,作了一个罗圈揖。“实在是失礼了,失礼了。”
“郑大人客气了。作为晚辈,实在当不起。”赵璂起身回到。除了申屠疆,其余的人,只好站起来还礼了。
“好了,已经进来了,就不要客气啦。”申屠疆突然说道。
“谨遵前辈教诲。”郑国兵向申屠疆抱拳道。
待众人喝了茶水,吃了点水果后。
郑国兵说道:“诸位,晚饭还在安排中,大家先回房间,冲个凉如何?”
“那敢情好。这个鬼天气,热得老头子,都没有胃口了。”申屠疆显然是,在怀恋在青城山燕子坪的,神仙日子了。
既然,前辈都没有意见,其他自然也没啥说的。五人分别由下人,领到各自的住处冲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