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狄寨主约法3章 林教头操练兵马
刚刚取下了梁山,众人厮杀一场,也是格外疲惫,休息一夜之后,狄泉又传令让大小头领清晨时到山寨聚义堂齐聚议事。
如今水泊梁山改朝换代,也要重新立一立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伦为寨主时,就是因为疏于管理,山寨防御不周,士卒也不常训练,一触即溃,狄泉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狄泉早早就在聚义堂等待,刚到不久,林冲便到了,如今林冲虽说是落草为寇,但和家人齐聚,也算是圆满了。
“哥哥,当真来的早啊!”
“兄弟更早!”
第二批来的则是阮氏三雄,这三兄弟浑身湿淋淋的,还扛着一条一人多长的大鱼,说是攻下梁山,应当庆贺,故而天不亮就下水捕了几十斤的大鱼来。
几十斤一人长短的大鱼,在水下的力气也堪比蛟龙了,阮氏三雄能随随便便捉到这等大鱼,水下功夫当真是了得啊!
接着到的是孙安与杜迁、宋万,然后便是李忠、周通、段景住,朱贵路远,最后到达。
见人都到齐了,狄泉便开始吩咐道:“如今我梁山改弦易辙,自当立些新规矩,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甚好,甚好。”
“好,那我这第一条规矩就是,我等虽然占山为王,但不是土匪草寇,我等乃是义军。”
“何为义军啊,就是上应天道,下顺民意,扶危济困之军。”
“既是义军,便不可与草寇同等行径,日后我等梁山兄弟,不得滥杀无辜,不得强抢民女,不得侵扰百姓,不得掠夺民财,另外,朱贵兄弟酒店里不可再随意杀死过往客商,坐那卖人肉的生意,只打探消息便可,以上几条规矩,都听清楚,违令者斩!”
不许滥杀无辜自不用多说,强抢民女这件事情是说给周通听的,毕竟他有过前科。
但这不许掠夺民财,就惹得众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
这狄泉虽然说他们不是草寇土匪,而是所谓“义军”,也只不过是换了个称呼而已,在外人看来,他们还是占山为王的强盗而已啊!
既然是强盗,日常山上的吃穿用度,柴米油盐,自然不可能去买,都是抢来的,土匪草寇的财源自古以来,哪有自己种地打粮,经商致富的?不都是靠着拦路抢劫,打闷棍、绑票弄来的,所谓的劫富济贫,说白了也不过是吃大户。
要是不去抢别人的东西,那他们在山上吃什么呢?总不能守着八百里水泊吃鱼吧!
像是李忠、周通、杜迁、宋万,当惯了山大王,抢惯了百姓财物的人,都面露难色,对于这条规矩的疑问,都已写在脸上。
狄泉猜出了他们心中所想,便说道:“各位兄弟,孔夫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各位兄弟都是饱受官府欺凌的,不得已才上山落草,想那朝廷官员,那个不是搜刮民脂民膏,但凡下乡,把百姓的猪羊吃净,还要银子孝敬,我等都曾深受其害,若是我们再随意掠夺民财,和那些贪官污吏又有何区别?”
狄泉说的简单易懂,但杜迁还是问道:“我等已明了寨主苦心,只是山寨上如今已有了千余兄弟,平日里吃穿用度,少不得金银两米,而我等不擅取民财,日子长了,难免坐吃山空,山寨虽有余帛,只怕难以难以长久支撑啊!”
“杜迁兄弟所虑深远!”李忠、周通、宋万等纷纷附和道。
“如今山寨还有多少钱粮?”狄泉问道。
“如今山上钱粮,还足以吃用一年,以往除柴大官人捐资相助之外,都是去劫掠附近村镇,抢些财帛。”宋万回答道。
“我等虽不可随意掠夺百姓,但若有那些仗势欺人,贪官污吏,坑民害民的豪门大户,地主、庄主、豪强一类,我等还是可以去攻打,取他们的财帛。”
实话说,就是去强夺百姓,百姓也是生活困苦,没什么有水,这些人则不同,都有家财万贯,粮米成山,《水浒传》原着之中攻打诸如祝家庄、曾头市等地,每次也能获得银钱粮草供应几年的开销。
“至于日后粮食、银钱,我自有办法解决,哥哥,如今山寨内有多少军士了。”
“昨日轻点,共有一千三百余人。”
“今后山寨分为马军、步军、水军三军,马军三百人,步军五百人,水军五百人。”
“近日各位头领就负责操练兵马,日后必有官军前来,若不及时练兵,岂不临阵磨枪?除此之外,还需多购置马匹,打造兵刃,修理战船,修筑城郭,以备日后防御官军征剿。”
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些,其余的则在日后,进行一一细化。狄泉讲完,众人便在聚义堂用了酒饭,各头领便去各司其职,狄泉单独叫来段景住,有事情交代。
“稍后,我休书一封,你辛苦一趟,带些金银礼物,下山去河北沧州柴大官人庄上拜访,言明我等取梁山泊之事,我在那柴大官人庄上尚有些东西,金贵的狠,你到时拿马车小心拉回山来,若有丝毫闪失,定不轻饶!”
段景住接到了任务,很是兴奋,虽说自己在山上的排位居末,但毕竟狄泉派给他差事,也有了立功机会。
“寨主放心,小的必不辱使命!”
当下狄泉写了书信,点了财帛,交给段景住,下山之前,狄泉还特意交代:“你此次下山,除了办好此事之外,还要留心江湖上的动静,给我打探一下两个人的行踪,应该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青面兽杨志。”
那鲁智深此刻正流落江湖,他与林冲交厚,若是得知林冲在梁山,他必来入伙。
至于那杨志,先前在柴进处求官不成,不辞而别,如今也不知身在何处。若是还无处可去,若被段景住遇上,不如叫他到梁山来。
段景住领命下山,狄泉便去看林冲操练兵马,林冲不愧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教练士兵,果真有一套。
狄泉虽然知晓后世先进之兵法套路,还有特种兵训练方式,但是这些东西过早的出现在这个时代里,未必会是一件好事。
不过,他发现林冲教练士兵的枪法与后世形意拳枪术有些相似,但又并非完全相同,相比之下,林冲教练的枪法反而繁琐了些。
狄泉仔细一想,林冲、卢俊义、史文恭都是出自陕西铁臂膀大侠周侗的门下,而周侗晚年收徒岳飞岳鹏举,传授武艺,后世形意拳则奉岳飞为祖师,想是形意拳枪术,溯本求源,源自于周侗,林冲是周侗徒弟,会用也不奇怪。
说起来,不知道周侗现在在哪里,有没有收岳飞为徒弟,现在也是北宋的末年了,离靖康之耻也没有多长时间了,如果有可能,狄泉也很想要找到岳飞。
毕竟,抗击金兵,收复河山失地,一定要叫上这位历史上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
现在,狄泉在考虑到是,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使梁山士兵提高战斗力呢?靠训练技能来提升战斗力,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得到的。
枪法刀法,都要熟能生巧,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不可能一下变成高手。
除此以外,所能依靠的,就只有阵法和兵器了。
现在梁山上的士兵不多,大的阵法应用不了,而小的便于战斗的阵法比较适合,而狄泉想到了后世明朝戚继光的“鸳鸯阵”,十分适合步战。
“鸳鸯阵”主在各兵种只见的配合与各个兵种只见武器发挥的不同作用,上手也比较容易,对于现在的梁山士兵来说,学起来还算是简易。
狄泉把鸳鸯阵的大致内容和阵法与林冲详谈一遍,林冲也觉得这阵法变化多端,攻守便易,可以尝试。
狄泉便派人去打造兵器,他将鸳鸯阵所需兵器图谱都一一画了出来,照图打造。唯一无法制造的出来的,便是鸳鸯阵末尾火铳手使用的火铳了。
火铳发明于中国元代,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明朝时期对火铳的发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现在的宋朝虽有火炮一类的火器,却上没有火铳问世。
按说狄泉也可以大规模开发火药,只是现在宋朝的火炮造价高昂,所耗费的金属和火药,现如今的梁山根本无法维持。
也许正是因为火器的造价高昂,制造周期长,“轰天雷”凌振这个大宋的第一炮手在梁山之上才会沦为放号炮的地步吧。
没有火铳,就只能先以弩箭代替,林冲的意思是先训练几对鸳鸯阵来尝试尝试,看看战力如何。
狄泉看完林冲这边,便下山去看阮氏三雄训练水军去了,到了水寨那里,发现阮氏三雄正让一众水军站在水泊里面,练习闭气。
这水军水战,会游泳,会架船那是必须的,此外就要会憋气,能憋气。
以前梁山水军,不过是把喽啰里面会水的聚在一起,乌合之众而已,而今阮氏三雄则要把他们训练成一个个在波涛中弄潮的汉子。
水浒里梁山泊水军可谓独步天下,面对高俅大举进攻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率领水军凿穿了高俅海鳅大船的船底,因而取胜。
大船船底想要砸穿,在水下起码要待上个二三十分钟,这在后世已然是超乎人体憋气的生理极限了,然而在水浒之中,却是极其合理的。
梁山泊八大水军头领,哪个不是能在水里面闭气一个时辰的水鬼,其中最厉害的要属“浪里白条”张顺,《水浒传》里面说他可以在水里潜水七天七夜,连捉到的鱼都在水里生着吃了,这已经不是人了,活脱脱蛙人一个!
也正是有这样几乎肺活量逆天的水军,梁山才能在朝廷的屡次围剿之中独树一帜。
而这些新组建的水军,水中闭气实在憋不了多长时间,最强的还是何成,能坚持个一刻钟,甚至阮小七还发现原本的梁山水军之中,还掺杂了一小撮不会水的人。
不会水的人竟然都能混到水军里面去?王伦这等人又岂能不亡?
阮小二、阮小五都向狄泉建议,愿意过两天再回一趟石碣村老家,一来把老娘与妻儿接上梁山,二来则是去石碣村招募一些善于水战,水性精熟的渔民来充实水军。
按说常人那愿意落草为寇?可如今这个世道,当个良民那是活不下去的!上一回攻打梁山时,阮氏三雄在石碣村振臂高呼,就呼唤来了几十个渔民助阵。
看着所有人都各司其职,狄泉自己也在盘算着附近地面上都有哪些英雄好汉是能一起邀请上山的。
现在,郓城县境内有“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美髯公”朱仝与“插翅虎”雷横,还有个“铁扇子”宋清,宋江的兄弟与“白日鼠”白胜。
如今蔡太师生辰将至,用不了多久,“赤发鬼”刘唐,便会来找晁盖报信,接着“入云龙”公孙胜也会赶来。
只是这些人声望不低,不好招募,晁盖和宋江在江湖上的名望比狄泉强多了,而那朱仝与雷横也都是官府中人,只怕轻易不会落草为寇。
而那吴用,最有计谋,想骗他上山,无异于是班门弄斧。
声望低一些的,只有宋清、白胜,宋清没什么本事,上山也没用,在梁山上被宋江安排去掌管酒席,纯关系户一个。
这种人,就是属于“鸡肋”类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有用还真能有点用,可他创造的那一点价值别人也可以办到,很轻易就会被取代掉。
而白胜则是一个闲汉穷光蛋,要说作用和贡献,也都很有限,他在梁山上原本的职位是走报军机四大头领之一,拉拢他当个侦察兵倒也可以,只是现在他没什么大的作用,毕竟现在能用的到他去打探消息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这些人里面,属晁盖、宋江威望最好,若是能让晁盖上梁山,应该可以吸引不少人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