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到朔州
大婚之后,李乾和窦南乔缠绵了几日。等到九月十五这日,李乾便要启程去朔州了,窦南乔替李乾准备了冬衣、干粮等吃食,又是再三叮嘱注意安全,不要强出头。
李虎那边也早已替李乾又挑选了几个随从,他们都是跟随李虎征战多年的老手,对李家忠心耿耿,值得信赖。他们几个人都和高顺一样,跟着李乾一起去朔州,作为李乾的亲兵,护卫李乾的周全。在李虎的安排之下,几人早已挑选了最好的马匹,一人配双马外加一匹驮马,还带了一辆精钢为壁的马车,武器等更是不用说了,羽箭、横刀等都已准备齐全。
此时已经到初秋,朔州位置更北,天气已经很冷了,独孤氏对李乾十分担心,李虎说道,“以前我出征的时候,也没见你如此担忧,果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大郎这回去朔州,我们都已安排妥当,现在也算是远离风暴的中心了。”
“自打大郎出世,还没有离开我那么久过,我自然是放心不下的,朔州是边关苦寒之地,又是直面突厥。”说完,独孤氏拿起手帕擦拭了眼角的泪水。
李虎安慰了妻子,“雏鹰长大了,总要自己去飞的,我们也没法庇佑他一生,他也长大了,自然是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你也不要太过伤心了,三娘刚跟大郎成亲,就要分隔,让三娘看到你如此悲伤,会让她更加难过的。”
李乾此时也是在同窦南乔道别,新婚夫妻自然是无尽不舍,“南乔,我此去朔州,不知何时才能回来,真是对不住你了,现在我们几家都是在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就可能身死族灭,我去边关,远离朝堂的纷争,也算是一件好事,你不用太过担心。”
窦南乔靠在李乾的怀中,“你此去戍边,务必要注意安全,莫要强出头,我在家中,自会照顾好父亲、母亲,你记得常给家中来信。”
李乾和窦南乔又说了一会儿话,然后两人一起到了李虎的书房向父母辞行,李虎拍了拍李乾的肩膀,“四十年前,我比你现在还小些,也是第一次出门,当时心中也是惶恐的很,只是怕你祖父母担心,也是装作雄心满腹的样子,想来你现在也是这样的。大郎,为父不求你将来出将入相,只求你平平安安,刀剑无眼,行事务必小心谨慎,想着你家中还有等你归来的妻子和父母双亲。”
独孤氏早已泪眼婆娑,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拉着李乾的手,摩挲他的脸庞。
李乾此时也是没有忍住,跪倒在地,朝父母磕了三个头,沉声说道,“儿子谨遵父亲的教诲,必当小心谨慎,请父亲、母亲不要太过担心,望父亲母亲保重身体,多多珍重。”
李虎和独孤氏扶起李乾,几人将李乾送出了家门,李乾上了马,和高顺等人一起走了。李虎、独孤氏和窦三娘三人望着李乾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街角才回府。独孤氏拍了拍正挽着她手臂的窦南乔,“南乔,苦了你啊。”
窦南乔安慰了独孤氏,“母亲不必担忧,大郎吉人自有天相,肯定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李乾一行人,出了长安城,吴秀等人早已在长安东门的河边等着他了。
吴秀端起一杯热酒,递给李乾,“大郎,今日一别,望大郎多多珍重!”吴侑,窦家兄弟、尉迟家兄弟和长孙恒也是端酒敬李乾,“大郎,同饮此杯,一路顺遂!”
李乾看着一起打球的诸位兄弟,“各位兄弟也多多保重!”
几人喝完酒,面向东边,吴秀开口说道,“再过几日,我们几人也要去幽州、营州了,我们几人一起还能做个伴,只是你一个人在朔州,可惜!”
李乾朗声说道,“表兄不必担忧,祝表兄和各位弟兄早日建功立业,一切平安!”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吴秀开口说道,“好了,大郎,时候不早了,你早些赶路,莫要误了行程。”
李乾同众人道别之后,一路朝东,日夜兼程,花了三天时间到了潼关。李乾和高顺等人稍作停留,高顺对李乾说道,这便是长安东边的门户了。
李乾回道,“是啊,《水经注》云,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不愧是天下第一关。”原来李乾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于是这一路打算把路过的险要之地都现场探查一番,和自己过去看过的兵书做一个比较,免得如赵括那样成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庸将。
一路上李乾路过险要之地如潼关、娘子关等地便停留下来,与兵书中说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细细体会前人的经验教训,用纸笔将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这一路他们风餐露宿,算是提前体会了野战之苦,虽然饱经风霜,但却受益良多。这一切,都被李乾写入家书之中,告诉了父亲李虎,让父亲对他的记录进行评点,同时他也将沿途的美景趣事写给窦南乔,让久居长安城的她也知道外面的世界。
虽然李乾他们中途沿路查访耽误了些时日,但是他们日夜兼程地赶路,将落下的时间补回来了,他们一行人最终还是在十月初到了朔州。
朔州的位置重要,几百年来都是北边对敌的要冲,朔州城墙周长十里,墙高六丈,宽两丈,可容三马并行,以条石为基,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土,外包青砖,再加上周边的四个小城,将朔州城打造成了一个边防重镇。
由于朔州直面突厥,因此朝廷在此设置了一卫,朔州卫有军士一万五千人,其中步军五千人,骑军一万人,是全国最精锐的队伍之一,久经沙场,能征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