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流言了啦
今天听到有人冲我说屁话,我不听,想骂人又怕打不过,遂再次返。
———教育大家安枝日记
中午,大队东头的一户人家里。
“妈,你看她,你不劝劝你家闺女,我就说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回来了,做的时候多牛气,现在灰溜溜的回来,怕不是让学校开除的,
上午上工的时候都在问我怎么回事,我都不好意思出门了,咱家这人是丢大了。”刚坐下吃饭的时候,一妇人拍桌子,愤愤而言。
说话的是安枝的大嫂,顾秀华,大哥大嫂也算的上是青梅竹马吧,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反正一个村的,也算是安母看着长大的,再加上生了两个儿子,在家里一向是敢说敢做。
刚进门时候还好,有了儿子后对被边缘化的原主安枝也是百般不顺眼,毕竟那么大姑娘,同村这么大的都结婚了,再早些的孩子都有了,而自家小姑子安枝还在上学。
但是这人吧,要说多坏多极品不至于,正常的老百姓小市民,就是想维护个人利益,利益没有收到侵犯的时候自然是和蔼的淳朴的。
这大嫂说话一般都比较刻薄,原主安枝一般都不反驳,具体而言,就是懒得搭理她,容易打起来。
安枝白了她一眼也不管,毕竟家里还有安母当家做主,再不济还有老爷子安抗敌。
老爷子这名字还是参军的时候他班长给起的,说本来起叫抗日,后来改成的抗敌,国际友好,就跟小日子过的不错的日本人一个意思。
老爷子可是一名老党员,明事理,有威望,真正从战场上下来的,是有远见的人。正是因为有老爷子,在这偏僻的思想狭隘的宗族势力强盛的地方,安枝才能一直上学,到公社上初中,到县里上高中,甚至考出去,考到首都。
而安父安母,也就是安建国和马秀红,没什么主见,就是很普通的普通人,但也算明事理,接受意见,听老人的话。虽说有些重男轻女,但对这个村子来讲,已经是不错的父母了。
虽然平时有些忽视,不重视,不会说多帮你,起码不会在你上进的时候往下拉你,你决定做的事也不会坚决反对。
就比如说是读书这是,只要能考,只要能上,家里就尽量供你,这是父母的责任家里的责任,以后能有什么成绩是自己的事。
所以原主安枝小时候很讨厌父母,和父母感情不深,渐渐大了看看周围同龄人的样子,也很感谢父母。
“你别说了,小枝都和我说了,她回来会在公社小学做个老师,她做的决定是她的事,在公社有房有工资有补贴,怎么样都比你比外面那群长舌妇过的好。”安母犀利回话。
安枝回来当晚就跟爷爷说了自己的决定,想法,爷爷表示了支持。父母那里也是说过的,他们虽然不太理解,不大开心,但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至于哥哥嫂子那里还没说。
大嫂顾秀华瞬时无言。
二嫂刘芳是三年前进门的,性格本分有些木讷,跟小姑子不太熟,但也听说过,自家小姑子是个本事人,所以在这也没发话。
至于亲二哥那更无所谓了。
“大嫂你也别管别人咋说,我明天就去公社那里住了,公社给单独分了单人宿舍,我去公社小学当老师,一月二十几的工资,算是不错了,还是照旧每月给家里五块。”
安枝边吃边说,最后是跟安母说的。
喝着苞米大碴子粥,吃着咸菜棒子,原生态的还不错,就是有点剌嗓子,这年头粮食不够,尤其在这山区平原,土地比较贫瘠,产量更少。
“这几个月不用了,家里有也不缺啥,你刚换地方,才开始工作,紧着自己用,等手头宽松再说。”安父安建国说到,说罢,老爷子和安母都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安建国是家里长子,老爷子跟长子住,还有个次子,安建党,名字都非常有年代特色。
建国小叔这两年在公社里务工,当水泥匠,之前跟着老把式好好学了几年,这年头的当水泥匠也不少挣,好与不好都能养家糊口。
尤其是这片地域,大多是做重体力劳动的,一向如此,不像浙温那里,多做轻工业,比如卖服装。
大哥跟着小叔一起干活,二哥在家里一起务农,不过二哥在村里名声算不得多好,有些懒,不过安家人都比较护短,轮不到外人说啥。
安枝笑了笑,跟着家里相处没多长时间,但感觉很舒服,起码对安枝这个外来人员比较友好,家人感情不远不近,没有过分亲昵。
其实这年头呀,有的人能活着就花费全部力气了,更别提去思考人生,提升自己,追求精神境界了,但这样换来的就是落后淘汰罢了。
有的人麻木,有的人躺平,但有的人是不愿意的。
原主安枝不愿意,所以奋进,所以走十里地去上学,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下了学下地干活,找吃的,为的是家里不给自己阻力,让自己继续读书。
因为安枝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离开大山,出生就拥有的东西,就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不是的,这可能是有些人付出所以的努力和运气都拿不到的。
安枝回来一方面就是为了跟家里人说一下情况,公社离村里比较远,小十里地呢,还要走山路,确实不好走,所以没事也不打算回来。
原来大队,也就是红日生产队,以前叫安家屯,大都是姓安的人家,也有个不大不小的学校,后来人数太少就取消了,一律去公社小学上,因为路途远,上几年就不上的人大有人在。
大队长是个好队长,比较开明,但这几年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敷衍了事,毕竟也快退休了,视野受限,所以也不重视。
所以安枝这次回来另一方面就是劝一下各家,让孩子去继续上学,还有就是跟大队长说一下这情况,好好劝这老头子。
毕竟原主安枝的愿望就是建设家乡,这里也是必不可免的,穷什么不能穷教育,所以这些孩子安枝一定要去一家一家走访规劝的。
在公社的时候已经跟原来公社的老师要过名单,到时候跟大队长一起施力,总有几户人家碍于情面答应,比什么都不做强。
于是,安枝在吃完这简陋的饭后就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出门去大队长家了,毕竟这饭确实不好吃,没必要在这方面过于难为自己,之后找个机会再去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