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散播“谣言”
公孙先生看着愤愤不平的楚婕,终究觉得楚婕还小,还不懂这世上的规则,自己也不必过早和她细细的讲清楚,只留一句:“规矩,就是很重要。”
说罢,就从跪坐中站起来,往外走,楚婕不满的伸出双脚,拦住公孙先生的去路。
公孙先生看着脾气一上来,越发顽皮、不讲礼仪的楚婕,轻叹一口气,拐了个弯,避开楚婕出去。
公孙先生靠不上,楚婕只能自己上。
楚婕自己想了一会儿,没头绪,就把三小只还有丁香都叫上了,五个脑袋一起想。
楚婕还在b站搜索了“洪灾的救灾办法”,更多的就是往高处躲避,自制木筏,掉在水里就抱着木板,等待救援等等。
五只脑袋想到的,也就是这些,神算子紧盯楚婕,竖起耳朵听到他们说的这些救援方法。
嗤笑道:“这些地区,时不时就会发洪灾,你们说的这些,他们也知道。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军队去救百姓,要国家发放赈灾物资和银钱。
但是,先不说樾国失去北方领土之后,财政越发困难,国库里拿不出多少银钱。
就算拨了银子,也会被贵族官员们层层贪污,到百姓手上的,根本没多少。”
说完,嘲笑的看着五个小孩子,还将那只指甲黑黑的手,在楚婕头上揉几下。
楚婕对那个只会说风凉话的骗子,不满更甚了。
可是自己一时也找不到言语反驳,只能恨恨的拍掉头上那只脏手。
……
翌日,楚婕早早就推着神算子和公孙先生离开了客栈。
二人分别带着两名府兵,坐上一辆马车,就去散播“谣言”去了。
没办法,自己拯救不了灾民,就只能扩大洪灾要来的宣传,让当地百姓自救了。
两个人,一个自称神算子,在郡主府骗吃骗喝不短的时间了,就算没有真本事,忽悠人的本事肯定有一套。
而且,这个朝代的人,对算命先生有着迷之信任,楚婕本着“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想法。
只要结果正确,管他是不是骗子造谣,就派神算子去宣传,应该有现代明星的宣传效果吧!
还有一个公孙先生,上课的时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他扮成说书先生,宣传收容所。
楚婕瞧着洪灾的地区不算大,根据楚婕走过的路,遇到的人数,猜想应该也就五万人,除却黔州郡与湘江郡,有准备自救,能分担一些灾民,把剩下的灾民都叫来阳平郡,也就两三万人吧!娘亲应该养得起。
两人,一人做洪灾预警,一人做收容所宣传。
百姓们稍微听进去一点,就知道先往山上跑,等洪水退去,如果没了家园,就往收容所里安身。
二人先是不同意的,我们堂堂一个神算子,一个才高八斗的先生。
居然要四处宣传,我们还要不要面子了直到听到心安说:“我昨晚梦见二位先生在宣传洪灾和收容所。”
就只能成霜打的茄子,蔫蔫的启程了。
都是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了,被动发生,还不如主动接受。
于是,在下雨的前五天,就有民众奔走相告,“即将发生洪灾,大家都要做好准备。”
作为时常发生洪灾地区的民众,早早就收拾好家当,见形势不对就带着细软往山上跑。
只是有很多人都在好奇,以往发生洪灾,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看天象,提前预警的,今年不是哪个老人说的,而是集市里一位神算子传出来的。
本来大家就当个八卦在传,传来传去就变得越来越真,越来越肯定。
一些民众比较谨慎,秉持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开始收拾家当,别人看着有人收拾东西了,就跟风收拾了。
更有一些人,早早的去山上占山洞的位置了。
一传十,十传百,等到第十天,除些实在不信传言的人,大部分都锁好院子,住在山洞里了。
这些日子,每天都是间或下场大雨,但还是有雨停的时候,越往后,下雨的时间就越久,雨停的时候就越短。
——————
某个村子的山洞口,村长边抽着烟,边看着外面的瓢泼大雨,等着出去查看水位的队伍回来。
问旁边坐着的大儿子:“神算子说,这雨,会下多久来着?”
大儿子恭敬的说:“十五日。”
村长:“这是第几日了”
大儿子:“第十三日。”
“这雨,今天下了多久的时辰了”村长已经年近古稀,头发已经花白了。
“我一直看着呢,下了六个时辰,一直没停,雨势也没变小。”已经是中年的男人,对着自己父亲,说话语气特别尊敬。
毕竟,这可不仅是自己的父亲,还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人。
他父亲活了这么大岁数,自小就有贤能之名,后来又能观天象,带领十里八乡的乡亲躲过了三四次洪灾。
备受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尊敬与爱戴。
只是,今年父亲还没有察觉到天象有异,就有传言即将有洪灾。自己与兄弟们一开始都在骂,有小人故意造谣,不安好心。
可父亲却是认真的看了半天的天象,然后说:“吩咐下去,都准备好行李,到山上躲一躲。”
于是,自己骂人的话还没传出去,自己家就成了第一批去山上占山洞的人家。
很多人家,将自家当成风向标,也就急急忙忙搬东西上山了。
哗啦啦,由二弟带头,去查看水位的队伍回来了,前几日,还能淡定的摘下斗笠和蓑衣,将水甩干,才过来和父亲说话。
这次,一行人还没摘斗笠蓑衣呢!就忙七嘴八舌的开口了,
“村长,村子都被淹了”
“不只是庄稼被淹,大部分的房屋,都被水泡了一半”
“我远远看见,我家猪圈里的猪,都被冲走了”
……
等到声音变小了,村长才慢悠悠的开口:“让你们去看水位呢!”
二儿子这才开口,“以往每次洪灾,最多1尺多深,现在就已经是2尺深了。”
村长和队伍的其他人说:“你们都辛苦了,先回去休息。”
等人都走完了,村长对着摘下蓑衣,正在细细清理着水渍的二儿子说:“三日后,你和一些人去城里看看,要是能进城,就去粮店看看粮价涨了多少。
要是城门没开……,没事,城门没开就快点回来。”
二儿子应:“是”。
——————
三日后,二儿子带回来消息:“父亲,咱们县城的门就没开。
已经有一些灾民等在城门口了,希望能进去买粮食、买药材。”
村长垂下浑浊的眼眸,努力掩盖着失望。对身边的大儿子说:“老大,你当初打探的,收容所的来历,再细细的和我说一遍。”
在山中避雨的日子,父亲每天都要问一遍收容所的来历,大儿子再次不厌其烦的说:
“据说,那收容所,是靖阳郡主以自己女儿的名义开设的,说是,自己的女儿天生病弱,于是广积善缘,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
靖阳郡主所辖封地,阳平郡就有二十多个收容所。每天都有食物,虽然吃不饱,但也不用乞讨,因为这个收容所,阳平郡就没有乞丐。
一些长途跋涉外出的穷苦人家,若是求上门,也能借宿几天。
他们还为有劳动力的青壮年安排去处,会给他们一点田地,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村长又细细听了一遍,颤颤巍巍的站起来,说:“收拾东西,咱们去,收容所。
阳平郡的收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