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执手无言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萧靖安朝思暮想的公主,萧婉儿。
萧婉儿的脸线条优美,显得非常漂亮和迷人。她的额头也很漂亮,微微凸出,给人一种高贵和自信的感觉。
萧婉儿容颜依旧,可是眼角眉梢,却平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与凌厉的光芒。
“靖安……”
“婉儿……”
似是风雨故人来。
“婉儿,去过台城了吧……”
时间已经过了太久,萧靖安支支吾吾,已经不知道该对婉儿说些什么了。
“去过了……那里今日依旧车如流水马如龙,江南一如昨日,可你呢,靖安,我曾经想过,为你等待此生,就是我萧婉儿的定数了吧,可是你终究还是令我失望了。台城柳色依旧,可是我的内心早已一片荒芜。”
萧婉儿开始垂泪了。
“婉儿……”
萧靖安的心底也是一阵热,又一阵凉,一阵惊喜,又一阵凄楚。
“婉儿,这次回来,见到了你,我感觉你变了,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个,乖巧,聪慧,温柔的婉儿。虽然你写给我的信中,我隐隐感到,你变了,变得刚强了,直到这次见到你,才发觉你变得如此凌厉,说话这般伤人,如此不让人。”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礼,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我与风雪争先,关外不纪年,婉儿早已不知花开花谢,我先为俘虏,后来被卖为妓,再卖为婢,从女奴到营奴,辛苦备尝。”
萧婉儿含泪说着自己在北齐经历的凄楚,吟诵着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萧靖安忽然注意到,萧婉儿的脚变得很大。
“婉儿,你的脚……”
萧婉儿悲凉地说:“被俘虏到北方,鲜卑人抽打我们,就像驱赶牛马一样,一双纤纤玉足,怎复如初模样……”
萧靖安黯然神伤,再一次轻轻抱着婉儿,但却早已没有了当年相拥的感觉。
“婉儿,你受苦了,可是,你为什么还要去喜欢上那么折磨你的,玉面修罗弈苏河。”
萧靖安疑惑不解地问道。
“因为他为人,比你干净得多,至少还明白,君子,应有所不为,他所使用的,是计谋不是阴谋,而你,为了回报陈倩所谓的知遇之恩,已经丧失了本心,不再是当初的你。我曾经以为你虽然懦弱,但还是个心底纯良的人,陈昌之死,让我彻底放弃了这个念头,所以特来与君相决绝。”
萧婉儿说着,流着眼泪,咬着牙,咬着嘴唇,才说出这些狠话,语气中对萧靖安的所作所为,满是失望。
萧靖安摇了摇头,默不作声。
过了许久,靖安才缓缓说道:“你还记得柳儿吗?现在她是我的妾侍……”
萧靖安的书信中,从未提及过柳湘还活着的消息,萧婉儿闻之,心中惊喜不已。
“柳儿,她真的还活着吗?是我对不起她……”
萧婉儿泪如雨下。
得知柳湘还活着的那一刻,萧婉儿内心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最害怕闲谈时候听到柳儿的名字,语气十分熟悉。
柳湘兴冲冲地跑到公主的面前,久别重逢,两个人都哭成了泪人。
柳湘长发高束,圆脸瘦了不少,着蓝色衣裙,当了萧靖安这个大国师的小妾,乍一看倒是具有了几分疏离高贵感,也多了惆怅气质。
但萧婉儿仔细端详,还是自己熟悉的柳儿,一张苹果脸还是很饱满饱满,两腮还有明显的圆润感,一张娃娃脸画上浓妆后,多了少女憨直的可爱风情。四肢修长纤细,直角肩挺拔,仪态气质自信大气。
柳湘一生看的非常透彻,萧靖安不可能是她一人的夫君,却将她视为亲人。从不争宠吃醋,乖巧到令人生怜,就连靖安也说过,与她相处最为轻松愉快。
她为萧靖安生下了一个女儿,如今已经国师府的庶出小姐,萧靖安从未给过柳儿任何名分,从少女到少妇,她一直守护着内心的信仰,从夫君到儿女,如涓涓细流的温暖。知世故而不世故,娴静温柔,用来形容柳儿最为合适。
“公主殿下……”
萧婉儿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走向外面的阳光明媚,婉儿深吸一口气,感觉到心中的阴霾逐渐散去。此前,她曾无数次想象过柳儿可能已经不在人世,这种悲观的情绪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现在,得知柳儿还活着,婉儿不禁流下了眼泪。
“柳儿,当年是我对不起你,若不是你舍命相救,恐怕我已经……”
昔年场景历历在目。
人牙子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老太婆,她用香肠一般肥厚的手指,抚摸着萧婉儿和柳儿一众奴隶的脸。
雪地上,跪着脏兮兮,瘦弱的奴隶。
“这个女奴,伤得很重,明天拉去发卖了!”
人牙子用手一指萧婉儿,恶狠狠地说道。
萧婉儿吓得花容失色,连连后退。
“走吧,小妮子,如果被卖个好人家,没准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萧婉儿继续光脚向后退着。
“不要,我不要被卖!”
“我替她被卖掉,可否?”
站出来的是柳儿,她坚毅的目光看向人牙子。
“我这里的活可苦,你确定真的要被发卖。”
人牙子凶相毕露。
“我确定,无论被卖到哪里当奴婢,我都甘之如饴。”柳儿义无反顾。
人牙子给柳儿的头上插上草标,验了验她的牙口。旋即将她牵着走了。
“柳儿妹妹…”
“姐姐莫哭,记得,我的名字,其实叫柳湘。无论以后我们如何天各一方,只要姐姐还记得我的名字,柳儿就心满意足了。”
回忆总是不分轻重,我也想过有始有终。
萧婉儿再也忍不住泪水的决堤。
“柳湘,这些年来,过得可好?”
柳湘满足地笑着。
“国师大人他,因为是旧相识,一直待柳儿极好的,我是他最受宠爱的妾侍,我们母女在国师府上,从来都是锦衣玉食,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