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签果树如胶似漆,暗地里勾心斗角
倭奴国虽然内乱,却也乱中有序。
对沿海周边更是严防把控。
杨宪他们还没登陆之前,北朝就收到消息了。
杨宪刚换完衣服没一会儿,一队人围了过来。
“你等何人?”为首将领喝道。
杨宪不慌不忙理了理领子,这才斜眯了将领一眼。
“瞎了你的狗眼,连天朝天使都不认得。”
“天朝?哪儿来的天朝?”
“自然是大明朝。”
“哦?你是大明国使节?”
“本官中书省左丞杨宪,奉皇命巡查周遭藩属之国,还不速速引我去你们倭奴国王宫。”
“藩属之国?我倭奴国何时是你们大明藩属之国了?”
“你们倭奴世受华夏教化,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都不明白?”
倭将被杨宪的轻蔑态度气得牙痒:“这就把我们划入华夏疆土了?大明真是好气魄!”
“听闻你们也曾有所谓战国?”
“不是所谓战国,而是……。”
“本官没时间听你讲废话。”
“你……。”
“既然你们有所谓战国,当明白强者存,弱者亡之理,在我这天朝天使面前,你怎敢否认倭奴是大明国土的事实?”
倭将正欲继续辩解,杨宪一把将其拉下马。
“你居然站在马上俯视于我,该死!”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见对方吓得一时不敢动弹,杨宪得理不饶人,忽然诵道。
天地浩然正气有感,为之所用,化作一柄明晃晃的长剑。
杨宪整个人亦感觉暖洋洋的,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给我死来!”
杨宪举起长剑,猛地一剑挥下,当着众人的面砍掉了倭将脑袋。
一众倭兵:(⊙o⊙)…
“你……。”
杨宪擦了擦被溅到脸上的血:“你什么你?还不速速去通报你们国王,让他派人迎接我等入王城!”
“是。”
……
足利义满府邸。
听完有关杨宪登陆后所作所为的报告,足利义满神色郑重。
“竟敢一言不合就斩杀我倭奴大将,这个杨宪在找死?”
“数月前,南朝那边可是闹得动静不小,差点把大明太孙朱雄英都给抓了,大明那边估计怨气不小。
大将军,杨宪在这个时间过来,怕不是一般的出使。
依我之见,驱虎吞狼当为大明对付南朝的首要计策。”关白(官职)二条良基道。
足利义满嗤笑:“驱虎吞狼?也可能是坐山观虎斗。”
“大将军言之有理,且接见一下杨宪,看看他怎么说,再决定如何应对。”
“嗯。”
数日后,杨宪一行人到达倭奴京都,于室町(幕府所在)拜访足利义满。
双方见面后,虽不至于相谈甚欢,但属实没有剑拔弩张之势。
关于那名倭将之死,更无人提及。
杨宪与足利义满因此各自心中了然,断定对方有商谈意愿。
杨宪由此断定足利义满非是一般枭雄,倭奴南北二朝之一统十有八九要着落在此人身上。
转过天,双方再次会面。
进入室町大门,杨宪带来的人即被北朝士兵所控,不许再进。
杨宪虽然心中有些担心,面上却平静,压了压手,示意属下安静。
随即独自一人进入正堂,独对足利义满、二条良基、细川赖之三巨头。
昨日碰面会上,杨宪已见过二条良基、细川赖之,知道他们都是北朝这边元老。
不同的是,前者善于政务,相当于大明李善长。
而后者军功卓著,各地大名皆对其仰慕钦佩,相当于大明常遇春。
杨宪深知人越少谈的事儿越大,心下大定,入座后也不急着谈事,时不时端起茶杯喝上两口,面对北朝三人的搭话则敷衍了事,就是不入题。
足利义满三人对视一眼,反应各不相同。
但无一不对杨宪生出敬佩之心,恨不得将其招入麾下。
一番拉扯后,见杨宪就是不吐露实情,足利义满索性开门见山。
“杨大人奉洪武皇帝旨意出使我国,尚未请教具体来意。”
杨宪心中一笑,这才吐露:“日前倭奴南朝皇太弟后龟山阴谋暗害我大明皇太孙殿下,我朝皇帝知情后愤怒不已,特派我来问责。”
“即是问责,为何不去南朝,而来我北朝?”二条良基问。
“我朝皇帝陛下说了,南朝国王无德,坐不得江山,还得是北朝君臣重拾旧山河,还百姓安宁生活。”
足利义满大惊失色:“哎呀,天朝皇帝陛下果然慧眼识珠,一语中的啊,我北朝上下感激不尽。”
杨宪又道:“倭奴一统,我天朝皇帝所盼,亦倭奴万民所盼,尔等若真有心,可与我签订国书,日后不可背约。”
细川赖之问:“国书该如何写?”
“只要一统之后,倭奴奉我大明朝为宗主之国,年年来拜,岁岁来朝,大明可派精兵悍将襄助你们灭掉南朝,一应军械粮草亦不在话下。”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足利义满一口答应:“这是天大的好事啊,下官这就命人撰写国书,由我朝天皇用印,交于天使,请天使转呈天朝皇帝陛下。”
杨宪微微皱眉:“天皇?这个称谓不好,日后我洪武皇帝定然会下旨更改。”
“但凭皇爷圣意,我等无有意见。”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尔等不愧是北朝能臣。”
“天使过誉了,我等不敢。”
……
转过天,北朝即奉上国书。
杨宪看过国书,满意一笑,交由属下保管。
又被北朝君臣盛情邀请,在京都游玩了几日,迫不及待想回去邀功的杨宪提出告辞。
足利义满于是摆了一场盛大宴席来为杨宪送行,谦卑之态,差点就让杨宪以为他们是真心实意效忠大明。
杨宪离开的当日晚上,北朝三巨头再次密会。
“大将军,这杨宪是个笑面虎,看似温和,实则包藏祸心。”二条良基道。
足利义满抚须轻笑:“我知道,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将军准备怎么做?”
“大明使臣此来,乃是为了麻痹我们,等他们收复云南,腾出手来,必会对付我们。
毕竟倭寇究竟从何而来,两边都心知肚明,大明之所以没挑明,不过是不想两头交战。
不瞒你们说,我早已派人秘密潜入云南相帮大元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