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弃武从文
一路上走走停停,柳若曦并不着急,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路上吃着各地美食,晚上就去空间里休息。倒也自得其乐。
眼看马上就要到上京城了。柳若曦觉得有必要找舅舅杨国栋和表哥杨阳,再商量一些回去的事。
在离京城还有几十公里的时候,刚好也到了午饭时间,柳若曦吩咐就地休息,吃完午饭再赶路,刚好天黑之前能到京城。所有人都安顿下来,有的在休息,有的忙着做饭,有的忙着喂马,大家各司其职。
柳若曦找到了舅舅杨国栋,和表哥杨阳。三个人一起走到一棵大树下,这里比较清静,视野也比较宽广。不容易受别人的打扰。
杨国栋和杨阳也非常疑惑,不知道柳若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弄的神神秘秘的。跑到这边没人的地方说。
“公主有什么事,直接说吧,这里没有外人了,说出来。舅舅一定帮你!”杨国栋先开口了,他以为柳若曦肯定遇到了什么事。难以开口。主动开口,只要柳若曦说出来,他就无条件帮助她。
“对呀。我们都是自己人,有事只管说。”表哥也适时开口。
“不是,舅舅,表哥,你们想哪去了?我能有什么事呢?我有事不都是直接告诉你们,让你们去做的吗?”柳若曦虽然有点哭笑不得,心里还是暖暖的。这就是亲人,首先想的是怎么关心她,想的是帮她。想到这里,柳若曦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那是?”杨国栋更加疑惑了,既然无事,还神神秘秘地跑这里说什么?况且非要现在说,回去再说不行吗?
“舅舅。表哥,过来坐,”柳若曦旁若无人地坐在一堆干草上。一点也不嫌弃干草上的灰尘。鲜嫩的衣服颜色像是枯黄的干草上来的花。她坐下后。还拍了拍身边的草上。示意杨国栋和杨阳也坐下来。
杨国栋和杨阳带着疑惑,也无奈地跟着坐了下来。
“舅舅。表哥,我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柳若曦看两个人坐定,开口说道。
“公主请讲吧”两个人也觉得一个故事不会如此大惊小怪。肯定还有其他人话要说。于是都认真起来。
“从前有个人,他学问非常渊博,收了很多学生,有不少学生还做了官。”
“他其中一个学生为官期间,发生了水患,为防治水患,这个学生率领当地老百姓一起兴修水渠。期间又因怜惜辛苦劳作的老百姓生活贫寒,便用自己的钱财为每个人发放了一筐食物、一壶汤水。
这个人得知此事后,立刻派另一名学生去制止。
这个学生既不服又不解,便去问他的老师:“我之所以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是因为担心暴雨来了后,当地会出现水灾,现在因为看到老百姓很辛苦,干点活忍饥挨饿的,就为他们每个人准备了点饭食。夫子你一向以&39;仁’的思想教育我,现在却阻止我施行仁德,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人就严肃地告诉他:“我这是为了救你的命!你这样做,是在用&39;国君没有恩惠’,对比彰显自己高尚的德行。你立刻停止这种做法还来得及,否则你必将被治罪。”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谓乱必自下作,恩必自上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这是掌权者绝不会宣诸于口的小心思,亦是普通人不可不察的暗礁。无论行善还是作恶,凡涉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
“杨家一直都在为朝廷效力,而且世世代代都是武将,只要有战争的地方,都能够在战场上看到杨家人的身影。一直到现在,外公已经是镇国大将军,舅舅也是卫军统领。以后再有胜仗,必定封赏。杨家人站的越高,也就越危险”
听了柳若曦的一席话,杨国栋和杨阳都懵了,他们世世代代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忠君爱国,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过。也从来没有想过保护自己的利益。现在想来,还真是有点危险。杨家一直都是世代武将,以勇猛著称,杨家军一直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一直封赏下去,必定是功高震主的存在。也保不齐小人嫉妒。那样杨家真的危险了,想着想着,两个人都大惊失色。
“那杨家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总不能不做武将了吧?”杨国栋苦恼地说着。
“对。舅舅说的对,从现在开始,可以不做武将。”柳若曦接着坚定地说。
“怎么可能?已经都是武将了。”杨阳也很无奈。
“此言差矣,外公年事已高,不宜再上战场。舅舅是卫军统领,只负责皇宫的安危即可。至于表哥,现在还是白身,一切还来得及。这次赈灾回去。皇上肯定龙心大悦,必定封赏,我已经是公主,赏无可赏,舅舅也可把功劳推托给表哥。如果皇上非要赏。就说表哥不适合练武,就让皇上赏表哥一个文职。从此杨家便可脱离武将的命运。以另外一种形式报效大夏”柳若曦说出来了自己的想法。
杨国栋和杨阳听了先是不能接受,他们世代武将,怎么能不上阵杀敌,报效大夏呢?但是柳若曦又说了,做文官一样可以报效大夏。况且世代武将的家族,在前朝就有功高震主。不得善终的先例。再想到杨家这些年来所受的非议,如果再有胜仗。即便是皇上不疑心,那些妒忌的大臣也会出来陷害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必将全家人都置于危险之中呢?想着想着,两个人都释然了。
三个人商量,就说柳若曦去了北方三省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视察自己的生意。只是偶尔提个建议,出个点子。而杨国栋可能是水土不服,也可能路上得了风寒,到了北方三省之后就生了一场病,身子一直不太好。不宜奔波劳累。大部分的事都是杨阳带人去做的,提出来给农田上打井的也是杨阳,并且和柳若曦还有很多工匠们,一起研究出了压力水井。并且带人夜以继日的教会了当地很多人,让他们学会后回去自己打井。并修建了排水的沟渠。现在北方三省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旱涝保收。
商量好后,都去吃饭了,天黑前就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