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杨老太
杨老太扯扯自己胳膊,没扯出来,只好又说:“这种话拿来骗我们两个老的。”
“你外孙女说的可是真话。”
杨老太还想刺几句,她老伴就咳了一声。
“好了,最近怎么样,这几年学问也丢得差不多。”
杨老太是知道她这个外孙女的,她儿婿还在时,这易清脑子什么也转得快,她一度以为外孙女成就会比她娘大,高低能考个秀才,想大一点能考个举人,结果受到打击就一蹶不振。
易清开始细数这两个月的事,说得不是特别详细,主要是把家里的地种了,书本也在慢慢捡起。
“你说你种地了?”杨老太上下观察这个外孙女,她的印象里易清可是很少种过地。
易清点点头,“这娶了夫郎责任就上来了,把家里地拾掇了,老是买粮食不是个事,太费银钱。”
“能这么想就最好,你刚刚说你把书本捡起来了?”杨老太思考,她记得刚刚清娃说了看书。
“我种地不是很好,还是想把读书的本事拿上,看以后能不能考个童生或者秀才。”
杨老太沉默,这科举不是那么容易的,光不说要在这里面花费多少银钱,还要有悟性和运气,她一生考了四次,最终还是止步童生,万幸儿婿是个秀才,圆了她的慰藉。
“你过来,我考考你。”
在杨老太考校易清时,孔氏就出去了,老婆子还是疼这唯一的外孙女,他就没必要在这屋里待了,今天家里齐聚,得准备不少菜,他要出去盯着。
朱氏算算家里要用到的菜,外甥提了一坨肉,家里出点腊肉,鸡蛋,应该就够了,接着对着赵氏说:“妹弟,家里没那么多桌子,得从你那搬一张来。”
“放心好了,我这就让致树搬去,今天中午缺些什么,我让人一并拿了来。”
朱氏也不可客气,对着赵氏说了些中午要用到的。
“好。”
赵氏没有任何迟疑,他又不是傻的,娘和爹多久没见外甥了,这会正是高兴的时候,虽然娘这会不咋管两家的事,但在族内的余威还在。
他还望着娘没事指点点孙子,娘没考上秀才,那也是个童生,这些年一直不曾停过读书,也见多识广。
正好他这个舅舅也该表示表示,小弟唯一的女儿,他嫁过来时小弟对他这个哥夫也很好,成亲后小弟的妻主也帮扶了,这会帮着弄,何乐而不为呢?
朱氏还是觉得肉菜有些少,要不杀只鸡?家里的母鸡还小,公鸡都在下蛋,他舍不得,这时孔氏出来了。
“今天弄些什么菜?”自从分家,家里一半都交给朱氏了,吃食也都是朱氏在管,他很少过问,朱氏现在孙子都有了,他在捏着也不像话,朱氏也不能立威。
现在情况不同,他还是要问一嘴的。
朱氏也不介意,把中午的菜样都告诉孔氏,瞧见公爹沉思的样子,他又添了一句,“在添只鸡吧,我觉得肉菜有点少了。”
孔氏深深的看一眼,“还没忘记老幺一家在时,对你们的帮扶。”
朱氏有些尬住,他们前两年做得确实不是很地道。
“我这就喊致意家的把鸡杀了。”
赵氏站在旁边也有些尴尬,要不他们家也出一只鸡?
上前两步拉住要出去喊人的朱氏,“大哥先别慌,我家也捉只鸡来,一起杀方便些。”
算了,这鸡杀了自家人也能吃,就不心疼了,看公爹的样子,是要翻旧事啊。
赵氏的声音不算小,孔氏自然听得清楚,面上没什么异样,只是在心里默叹口气,两个媳妇都是良善人,家里这么多人口,也不能怪他们。
柳安也没无聊,两位舅舅带了两家的小孩过来,他现在在逗孩子,除去上学的,也有小孩在家里。
“兴祥,别在你表叔身上乱跳。”孔氏把杨兴祥抱了下来,这孩子一会没看就要翻天。
“外公,没事的,小孩子力道不大。”柳安倒是挺喜欢这孩子,很活泼,不认生。
“老祖宗。”兴祥老实下来,他娘说过,不能在老祖宗面前闹。
“在这坐着,不能往表叔的身上窜。”
“哦。”兴祥兴致缺缺,小孩才三四岁大,正是好动的时候,没一会就挪着屁股跑院里去了。
柳安身边还有两个小男孩,杨月是杨致乐的儿子,杨琪是杨致意的。因为是男孩,这会有八九岁了,不是那么跳脱,安安静静在身边待着。
孔氏坐在柳安旁边,他在房间里听清娃说了,是因为娶了夫郎,想改变了,这会孔氏把这份功劳算在柳安头上。
孔氏这次看着柳安就满意多了,比清娃大一岁,也不是很多,十九岁了,正好好生养。
他藏着心思,开始不动声色和柳安闲聊。
柳安没怎么经历事,被哄的话都套了一半,孔氏根据他口中的信息,不是很满意。
出生爹就没了,也没个姐妹兄弟,现在家里是续弦,在家时经常干活,证明那后爹不是好相与的,那清娃的岳家肯定不会帮扶。
“这时间差不多了,走,去厨房看看进展怎么样。”孔氏得知得差不多,带着柳安往厨房去了,不满意是不满意,但还是要认认人。
柳安有些忐忑,他不傻,没将一些对他不好的流言说出,就说了些家里的基本信息,他感觉外公不是很满意。
屋内,一番考校下来,杨老太还是很满意的,外孙女没说假话,真的在捡起来,比起前两年考的问题,这次答出了一些,不是全部都答上来,但好歹有成效。
“比前两年有进步,但还差得远。”杨老太沉着脸道。
“外孙女也觉得您说的是,我这还有两题没思路,还请外婆指点指点。”易清顺着杨老太的话说下去,虚心请教。
外孙女这样附和她,杨老太内心也高兴,但面上还是没好气,“你说吧,虽然你外婆没本事考上秀才,但好歹也读了这么久的书,一两分见解还是有的。”
易清开始说自己不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