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抄书
走进铺子,里面还算热闹,
“夫郎,这都是今年新到的料子,你看看,这颜色特别称你。”小二站在中年夫郎身边,旁边还站着一个带着帷帽的年轻男子。
中年夫郎恋恋不舍放下布料,他可没忘今天是要干啥的。
“小二,你们嫁衣的料子在哪。”
“哎呀,夫郎你可赶巧了,前两天刚到一批新货,花样好又实惠。”小二一脸你运气真好,赶上这样的巧事。
“那在哪。”
“夫郎,你跟小的来,在这边。”小二哥引着到了侧边。
易清看着面前的料子,耳朵八卦,一直听着小二和中年夫郎的对话。
“客官,你要看些什么。”另一个小二走上去来询问。
易清回神,“那种多少一尺。”指着一匹浅青色的料子。
她观察挺长时间,这颜色挺适合柳安的,
“八十文一尺。”
“那裁一尺吧。”
“好嘞,客官还有什么需要的吗?”小二喜笑颜开。
易清注意到柜子上摆了些鞋样,“这些是要卖的吗?”
“是啊,这些鞋子都是在手艺好的大叔收的,都是千层底,耐穿。”
易清拿过一双鞋看了下底子,确实都不错,找了一圈,找到一双合适柳安的码子,没有立刻拿起来,“都是些什么价钱。”
小二指指鞋子,“这几双是五十文,这几双五十五文,这是六十文。
易清看好的鞋子是五十五文的,拿着那双鞋“五十文吧,我还要一尺粗布。”
小二面露难色:“我就是帮店家做工,客官有点为难我了。”
“真的没少?”
“这这,我做不得主啊,要不给你添点针线?”小二面上急切。
易清心里嗤一下,面上露出遗憾的神色,“那行吧,我就不要了,那一尺布也不用裁了。”
易清没给放下鞋子,就要朝外走,她还在数着步子,想着多久才能小二会喊回她。
刚走两步,小二就喊话了:“客官,你等等。”
易清转过身看着小二。
“哎呀,客官,看你实在是想要,我去帮你问问,你稍等片刻。”
说完转身就跑到后面去了,反正易清没看见她。
也就一分钟时间,小二就回来了,笑着说:“客官,我们店家同意了。”
知道小二没去找店家,易清也就笑笑,“那原先说的给我添线还作数吧。”
小二面上功夫做的十足,愣了下才说道“这,当然还是作数,那我就舍了这个月的奖薪,还望下次再来找我。”
“当然,下次认准你。”
“好,谢谢客官了。”小二心里肉痛,少赚了五个铜板。但很快就甩开了,多少有点赚头。
小二打包好布料递给易清,“一共一百八十文,线也给你放里面了。”
易清把钱递过去,包袱放进背篓里。
小二热情的把人送到门口,“下次再来啊。”
易清惦记着赚钱的事,去了书斋,照样是掌柜的在柜台守着。
进去的时候书斋里面没有人,易清一如既往去柜台询问:“掌柜的,收抄书的吗?”
“收的,喏,你写几个字看看。”掌柜把右手边的纸和毛笔递上去,她认出易清,虽然上次易清就询问几次,她还是有些许印象,这么多天,就她当时带着夫郎进来,别的时候都是三两学子。
易清拿过毛笔,写了人之初,性本善这几个字。她特意做的准备,别的字也行,但这几个字练了很久,就是为了能过关。
掌柜看了看,“两百字押金,全篇错字不能有超过三个,看抄书的字数,价格五十到一百五十。”
上次好像是到一百,这次涨了五十,易清也没把疑问说出口。
掌柜见易清点头,后门喊了一声:“小李,好了没,出来给顾客拿书。”
后门立刻就有人大声应着,由远及近,“来了,来了。”小李打开门,小跑过来。
“抄书的学子,你给他拿书和纸张。”
小李点点头,“好。”
易清要了三本书,这抄的什么书,她不能做选择,可以选择数量。小李给了《千字文》《论语》《中庸》这些给的正好,她现在就需要学这些。
把押金交给掌柜,拿好小李递过来的书和纸张,准备出门。
还没踏出门槛,迎面走来几个学生,为首的是上次来书斋见过的女子。
对面人多,易清往旁边走了几步,让她们进来,她在出去。
“何掌柜,这次月上中天有续集了吧。”女子直接开口,一等就十几天,想把作者刀了。
“到了,到了,昨天刚交上来的,就在最边上那个架子上。”掌柜也很无奈,这小姐天天都来问,她都有点不耐烦了。
“终于出了。”
“王小姐,我就说这次”旁边另一个女子谄媚道。
后面的没听完,易清已经走远了。
转到药铺抓了两贴药,上次的柳安已经吃完了,这次再买些。
正常来到猪肉的摊子,没有在要骨头,换了排骨,排骨比肉便宜些,五文一斤,要了两斤,又要了三斤猪下水。
下水味道重,易清没放在背篓里,而是提在手上。
县里什么都要花钱,买了根糖葫芦放好,易清也没在逛下去,免得等会日头晒起来了。
这次易清走的早,也没像上次还要歇会,到家时是十点左右。
推开院门,院里挂好了两排洗好的衣物,进堂屋把东西放下。
把书和纸先弄到书房放好,肉和下水提到了厨房去。排骨放灶台上,下水拿木盆装着。
柳安现在没在家,多半出去了,易清只能独自处理下水。
把下水来来回回洗了很多遍,肥油什么都给撕了。
院门外,柳安和李天天告别。
“那我下午就过来。”柳安对李天天说了做鞋的事情。
“行,下午我爹在家,放心过来就是。”李天天回头对着柳安挥挥手。
柳安正要拿钥匙开门,发现锁打开了,应该是妻主回来了,开心的走进去。
“妻主,妻主。”
“在厨房。”
听到妻主的声音,在堂屋把背篓放下,就朝厨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