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福临说,“额娘如今身体很好,怕是不会很快来陪伴阿玛与皇太后。额娘是想着,百年之后,不能来打扰阿玛与皇太后。所以儿臣在昌瑞山里,又给额娘选了一块地。用来给额娘百年之后做陵寝。”
“额娘自个儿也说了,想离着儿臣近一些。儿臣想,阿玛与皇太后是一定会体谅的。”
“还有一事,自儿臣之后,大清的皇帝妃子,皇太后入葬,便不再火化了。额娘的儿臣也会妥善保存的。请阿玛与皇太后放心。”
死生之事,总是容易牵动人心的。
含璋在旁边陪着,听到福临与先帝和文皇后说些家常话,说些宫中的安排,还有先帝去后,福临亲政后的一些事情,她的心也跟着慢慢的静了下来。
福临的东陵外,有个昭西陵,便是太后的长眠之地。太后不可能被圈在儿子及后世子孙的陵寝园地之内。
又不能送回昭陵来。那便只能在东陵之外,昭陵之西侧新建陵寝了,是单独给昭圣皇太后的陵寝。
对于这样的安排,几百年来众说纷纭,什么样的揣测和说法都是有的。
此时此地,含璋站在这里,听着福临的声音,想着太后素日的为人,还有对她的疼爱,她想,最简单最动人的那个解释,才应当是真的。
皇太后想陪着自己的儿孙,为儿孙们守门看家。她原本就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不应该用叵测的心思去揣测她。
她与独子福临相伴数年,后来又活得那么长久,在她的心里,大清的江山和未来的大清儿孙们,才是她心中最为重要的清衷之地。
对于先帝和文皇后,太后是很尊敬的。没有什么不敢面见的说法。太后就是不想打扰先帝与文皇后的长眠。
太后身子骨硬朗,还有许多年的活头,太后如今已然是太后了,难道让太后百年之后,又去葬入妃子的园寝么?
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而太后又不曾做过皇后,让太后与先帝合葬,也是有些不大合适的。那样肯定会打扰先帝与文皇后的清静。先帝与文皇后的感情也是很好的。
太后心中一直敬重文皇后,是绝不肯这样做的。
因此最好的法子,还是不来昭陵了。就陪着儿孙们也是好的。
被福临牵着从地宫出来的时候,瞧着外头的阳光,含璋还用手遮挡了一下,还有点回不过神来呢。
“朕带你回永福宫去瞧瞧。”福临细心的替含璋挡住了太阳,等到含璋完全适应了之后,才牵着她的手慢慢走出去,“陪都宫殿如今都封存着,有奴才定期维护打扫。朕这次回来了。也要带你去瞧瞧的。”
含璋当然说好的。
盛京这儿的气候,可比京城要冷些的。
京中如今是花红柳绿的春日,盛京这儿却还带着冬日的寒凉之意。
他们去昭陵的时候,还远远望见隆业山上的白雪了呢。
盛京宫中,久不住人,哪怕维护的再好,也总是还有些潮气的。
福临往含璋身上又披了一层大氅,还给了她个暖热的手炉抱着,才许她跟着在宫中走动。
盛京宫殿,自然就比不上紫禁城的巍峨雄壮气势了。
但这是大清的龙兴之地,福临入关前一直在这里生活,对这里的记忆从没有淡去,他还深深的记得在这里成长玩耍读书的日子。
那是和额娘一起安稳相伴的日子。再往后,他似乎就没有那样童稚的时候了。
六岁登基,也等于是提前将他的人生烙上了帝王的印记。
从前忆及这些,福临心中总会有诸多感慨滋味,若是再重回旧地,只怕很多不愉快的回忆都会涌上心头,会让他心口那个关在囚笼中的凶兽愤恨撕咬。
可如今,牵着小皇后的手,走在这熟悉的盛京宫中,福临心中一片安然。这不同于年幼时的安稳无知,而是过尽千帆再行回望时,发现自己竟走了这么许多路的喟叹与从容。
小皇后,似乎真的抚平了他心中许许多多的不甘与愤怒。
这份对她的感情,似乎滋养着他的内心,让他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过去人生中所有的不如意,还有未来人生中所有的挑战。
站在永福宫的门前,望着那凤凰楼台上的宫殿。
福临握紧了含璋的手,把她拥入怀中。
他深情专注地凝视含璋的眼睛,他说:“含含,朕想,只怕福临给你,总是不够的。”
“你想要不一样,朕自然是要给你的。在朕的心里,你原本就同她们都不一样。给你的,就要是最特殊的。”
“现在的福临,握在你的手里,站在你的心上。朕还要将从前的那个福临,也送给你。”
含含,从此往后,岁月悠长,完完整整的福临,都是你的。
不要再为别人伤心了。
福临心里,从没有别人。只有你。
第62章 筝线
当今太后与皇上曾住过的地方, 寻常人自是不能进去的。
也就只有留守在盛京宫中的奴才们,才能进去洒扫收拾。
宫中各处都维持着原先的模样,就好像一切的时间都不曾过去, 先帝和嫔妃们还在这里生活似的。
别的地方倒也不必去看, 福临先前带着含璋浅浅去看过先帝议政读书和生活过的地方, 而永福宫,自然是其中所有宫殿中保持的最好最完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