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潮起落 > 第49章 危机四起(1)

第49章 危机四起(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华德集团真的沉疴痼疾,就凭你的几剂猛药就能治好

    苏德俊昨晚做了个噩梦,梦见有一只展翅飞翔在高空中的雄鹰,突然折断了翅膀,一头栽到一山崖上,浑身的骨骼击得粉碎……

    苏德俊在被这噩梦惊醒时,意识到这不是个好梦。

    郑文娟走马上任华德集团总经理后不久,弘盛的董事长王汉章因癌魔缠身,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王汉章走了以后,加之郑文娟的离职,弘盛已显群龙无首、乱糟糟一片。王汉章之弟副董事长王汉鹏已无力收拾残局,趁机大捞一把,把能变卖的都变卖了。

    不久,弘盛对外宣布破产。

    这颗曾在天海市建筑业界耀眼的明星便彻彻底底殒落了。

    郑文娟来到华德这一新的环境,开始非常谨慎、小心。她吸取了范少良积极冒进的教训,没有一上任就搞疾风暴雨式的企业改革,而是沉下心来,低调地对华德集团各个领域、各个模块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下一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逐步实施改革。

    苏德俊既然请她过来,如果长时间没有动作,也不好交待。其实,对华德现在的运营情况、运营模式,郑文娟并不陌生,除了冯建山不间断地向她提供信息外,更深层次的情况或是问题范少良也于私下里跟她作了详细交流。

    郑文娟是相信范少良提供情况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但范少良的失误或者说失败不是他的能力问题,而在于他太急功近利、太急于求成。华德集团积淀十几年的现状,能让一个外来人三下五除二地给乾坤倒旋?

    “可是,苏德俊拿高薪聘我去当这个常务副总经理,我总得干出点事情来吧。”

    这是郑文娟受苏德俊委托,与范少良谈解聘时,范少良振振有词的辩解之言。

    “你的出发点没错,你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可是,你也得慢慢来啊。华德集团真的沉疴痼疾,就凭你的几剂猛药就能一下子治好吗?”郑文娟不以为然地说。

    “郑总,我不是着急嘛。你知道吗,华德集团看上去波平浪静、兴旺发达,其实,还正如你所说,它真的已经沉疴痼疾。”范少良心有不甘地说。

    “哦?你倒是说说看,它有哪些病症?”郑文娟饶有兴趣地问。

    “大企业的‘恐龙症’非常严重。”范少良一语中的。

    “‘恐龙症’?” 郑文娟似乎不解,困惑地盯着范少良。

    “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范少良看出郑文娟的困惑,进一步剖析道,“一是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干事的不如混事的。有功的不仅不赏,而且还遭致排斥或打击。陆飞和陈昊便是典型。无功的反而坐上高位,依势弄权。二是决策不民主、不科学,都是苏德俊一言堂。三是用人机制呆板,华德集团上上下下非关系进不去,苏德俊用人有很大的盲目性,仅凭印象看人,而且极易听信馋言,导致一些所谓的元老不专注于干事,而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苏德俊的好恶上,尽做苏德俊喜欢的‘面’子上的事,不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点’子上的事,媚上欺下、蜚短流长、蛊惑人心,还有些高层人员腐化堕落。四是公司存在着山头和帮派现象。财务管理看上去井然有序,实际上严重失控,这也是我深入财务调查的原因。没想到遭致利益集团的强烈不满。总之,企业法纪制约的监督机制严重缺失。他们反映我安插亲信,指责我触及财务红线,其实,我是针对企业的这些病症企图对症下药,实施改革、推行新政。我知道,我到华德是孤军作战,因此,我想吸取陆飞和陈昊的教训,引进了自己的人进来,我的目的都是想把企业朝健康的轨道上去引,没想到,我的这些举措,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我把那个只会空谈混事且又贪污违纪的金泽江发配到云南,自然开罪了把持朝政的袁伟杰。我在财务部推行轮岗制度,自然触犯了一些财务元老的利益,断了他们的灰色收入……诸如此类,你想,他们不群起而攻之才怪呢。但,最终,苏德俊应该为我做主主持公道啊,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苏德俊,为了他的华德集团啊!”范少良一颗火热的心最终遭致苏德俊当头一盆凉水的浇泼,感到无限憋屈。

    郑文娟听后沉默了。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安慰范少良,也无法决定范少良在华德的去留。同时,也更加感到自己即将身负的压力。

    “郑总,我和陆飞、陈昊是一样的,都是华德的过客。我退出了华德,你即将进入华德,这进进出出,本就职场平常之事,不过,我可给你一个忠告,要吸取我的教训,要想在华德这个舞台上扮演一个正面角色,可是要颇费一番心事和智慧的。”

    范少良反映的情况以及善意的提醒时刻警示着郑文娟如何扮演好华德集团总经理的角色。

    正当苏德俊与董玉珍的离婚一事进入相持不下的僵局阶段,他的子公司又陆续冒烟起火了。

    经营部向苏德俊反映的第一个子公司便是苏德俊最看好的浙江湖州王顺亚的第十六公司资金链断了。

    苏德俊对王顺亚向来很信任,从没怀疑过他的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尤其是在管理上,十六公司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还是项目的现场管理均堪称是集团的样板,多次组织子分公司前去取经学习。

    秦万友向苏德俊反映这一情况后,苏德俊大吃一惊——

    十六公司以集团公司名义承建的m房地产公司d住宅楼工程项目总面积8万平方米,每平方造价为1200余元,合同总价款为9600万元。合同约定封顶付工程款的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前期投入均是王顺亚东挪西借垫资的。他已经从集团内部银行以3分的月息借贷2500万元的资金,可时至今日,苏德俊不仅一分钱的利息没看到,王顺亚还三番五次地前来,央求苏德俊追加借款。

    这让苏德俊面临骑虎难下的境地,不借吧,已经有那么多的资金上去了,不能眼看着王顺亚沉船;借吧,又恐恶性循环,担心借出去的打水漂。最终,苏德俊还是乐观地认为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甲方最终支付的工程款都要无条件地打入集团公司的基本账户,所以,陆陆续续又追加几百万给了王顺亚。

    “d住宅楼工程项目不是已经封顶了吗,怎么会突然断了资金链呢?甲方承诺的那百分之六十的工程款呢?”苏德俊问秦万友道。

    “您说的没错,但m房地产公司的房屋预售形势很不理想,无法按约支付十六公司的工程款。”秦万友解释道。

    “王顺亚不是说业主是家很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吗?杜志航当初也是拍着胸脯说十六公司的这个项目没有问题。”苏德俊心里惴惴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