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密谋(1)
——喜欢呆在书房里,一边吐着烟圈,一边迂思回虑
苏德俊没事的时候,总喜欢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一边腾云驾雾,一边穷思极想。晚上没有应酬回到家里,也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里。他呆在书房里,当然不是潜心研读诗书文章,也没有这份闲情逸致去阅览群书,而是一边吐着烟圈,一边迂思回虑。他在思考什么?他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
比如,这会儿,苏德俊便在他的书房里回顾着自己的过去。
这个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农家子弟,初中毕业,便回乡自食其力,在家乡韩元公社建筑站的水泥预制场地上当了名临时工,那时,他只有十六岁。尽管年龄小,却有思想,不甘心一辈子呆在这预制场地上扎钢筋、抬箩筐、拌水泥。可是,除了卖苦力,还能干什么?前途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他感到很茫然,感到毫无方向。就在他感到前途茫茫、迷雾重重之际,忽然得知大队部征兵的消息。十八岁的苏德俊认为这一消息对自己来说就是个好消息,或者说,就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那时征兵也得要托关系、走后门。苏德俊为了实现当兵的愿望并借此跳出龙门的目的,硬逼着老实巴交的父亲,费了九牛二虎的气力,搞了一条飞马牌香烟和两瓶六河县酒厂生产的六河大典,送给了大队书记。
不久,这个在预制场地上卖了三年苦力的农村青年应征入伍。
苏德俊是怀着新的希望和新的憧憬来到部队上的,先在北京陆军一个野战连队待了一年,后又调到二炮部队某通信连当了一名普通的通信兵。他在部队踏实肯干,历任战士、班长、代理排长等职务。也许命中注定苏德俊在部队没有什么作为,五年后,还是退伍回到了家乡。
无处可去的苏德俊不得不又回到了他曾待过三年的建筑站。
善于思考的苏德俊认为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使他觉得自己这些年的人生遭际就像是画图用的圆规的两只脚——让他从一只脚的一个点开始,另一只脚转了一大圈后,又回到当初的那只脚的点上。不过,虽然如此,这时的苏德俊并没感到时光虚度,他已经成熟了许多,不再悲观失望、不再顾影自怜、不再显得一筹莫展。再次回到家乡建筑站的苏德俊主动要求到一线工程队当学徒工,也许他这一生就该与水泥黄沙相伴终生,这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就是他的宿命,他不但要认命,而且还要与水泥黄沙建立感情——慢慢培养和建立与泥瓦匠这个行当的感情,热爱这个又脏又累的职业。
苏德俊的人生转折点就是从他当学徒工开始的,他从一个学徒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带工的队长。这时家乡韩元公社先是变成了韩元乡,后又撤乡建镇,成为韩元镇,韩元镇建筑站也逐步演变成当时六河县的一个三级资质的建筑公司,其所有权归属六河县政府。
不久,中国的市场经济如潮涌帆动、如春催岭荣般席卷山河大地的角角落落。六河县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大地上的许许多多的集体企业一样,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经历着由盛而衰的裂变,迅速沉沦了下去,面临着改制拍卖的厄运。善于思考的苏德俊反而觉得这次的机会是真的来了。
“什么?你要买下三建公司?”老婆董玉珍听了苏德俊的想法后,睁大惊恐的眼睛,仿佛不认识丈夫似的盯着他。
“你看你,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就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妇道人。”苏德俊半玩笑半认真地数落道,“我不是在跟你商量,而是已经做出了决定,请老婆大人配合支持,促成这件事顺利成功。”
“我这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道人家能拿什么配合支持你?”董玉珍报复似的回敬道。
“我没心思跟你开玩笑。我的意思是这次得请玉江大哥帮忙了。”苏德俊神色庄重、态度严肃地说。
“你真要买下三建公司?”董玉珍再次将狐疑的目光投向丈夫,“你一个小小的工程队长,拿什么去买下几百号人的大公司?”
“那是过去,现在已经没有几百号人了。”苏德俊分析说,“除了十几号行管人员和老弱病残人员,有本事的都出去了。我算是看出点门道:这年头先动起来的就能发家致富,原地踏步或者按部就班满足现状的反而发呆发傻,毫无出息。三建公司干工程的差不多都走出去单干了,我们也不能再坐井观天、和尚撞钟混日子了。现在的三建公司就是一个空壳公司,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它就是具僵尸。只要大哥肯帮忙,这事十拿九稳。一旦操作成功,这个企业就会易主变成你我夫妻二人的了。”
“既然是个空壳公司,既然是具僵尸,你还要它做什?”董玉珍仍然迷惑不解。她并未感到这时的三建公司将会给她或者她的家庭带来什么好处。
“要它做什么?我告诉你,三建公司就是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能为我们下许多许多的蛋。”苏德俊生怕老婆还听不明白,进一步剖析道,“虽然是个空壳公司,但它的资源可以为我所用。虽然是具僵尸,但到了我手里,不仅能让它起死回生活过来,而且还能让它变换容颜焕发出青春,变成一个新人。总之,我向你保证,只要三建公司变成你我二人的,我不仅能让它重振昔日雄风,而且让它更加兴旺发达,变成另一个跟过去不一样的三建公司。”苏德俊似乎自信满满、踌躇满志。
“吹吧。”董玉珍白了一眼丈夫,不肯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