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篇外篇 尽信书不如无书-10
篇外篇 尽信书不如无书-10
上回说到唐朝是个热闹的朝代,唐朝李世民没啥说的,肯干,敢干,能干的皇帝,建立的功业也很突出,被当时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不过就是继位和立储两件事弄的不好,被后世的史学家诟病,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
说唐朝绕不过武则天,这个女人不寻常,首先说,史书上没有名字,武曌是她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武则天是她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的称呼。武则天一般后世都称呼她为天后。她的治理能力还是很棒的,在她的治理基础下,才有后来李老三的物华天宝。当时的情况和王莽完全不同,武则天后面的唐朝皇帝丝毫不否认武则天的地位,甚至不停的给她上尊号,宋元之后,才妖魔化武则天。
唐朝是个很开放的王朝,是全方位的,这种开放是一种自信,尤其在文化上,出来那么多文人,我们周知的诗仙诗圣诗王诗佛诗鬼等等,都是一时风云人物,书法家很多,画家也很多,篆刻、陶瓷等等都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诗,正是因为唐朝的人把诗给写绝了,达到了巅峰,让后人没的写了,逼的宋朝人没办法,只好穷则变的去创新,这才有了宋词。总之,当时的唐朝是哪里都好,全方位的引领世界,甚至外国人在朝廷做官的有很多,最高的做到宰相。
唐朝的拐点是安史之乱,历来史书上都说怪李隆基因宠爱杨玉环才重用杨国忠,这么说有点太看不起李隆基了。李隆基的治国方法和李世民是有差异的,李世民是用多人做宰相,李隆基是用独相,所以李隆基的宰相权重,但是不可能做时间长久,因为国家发展都是阶段性的,另外权重的宰相一旦时间久了,容易专权。李隆基的每个宰相都是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之后就去职。所以李隆基不是傻子,而且到了安史之乱,被儿子抢了皇位,他在四川追回来自己发出的诏书,承认儿子的皇位。从这点看,他不糊涂,对国家大势看得清楚,起码为了唐王朝他宁可失去自己的地位,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到了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已经预见到自己的下场了,所以不愿意回长安。尽管这样,他最终也没有为了自己闹分裂,他那时候应该有一定的号召力搞分裂的。所以重用杨国忠肯定是有原因的,他不是傻子肯定不会用一个笨蛋。
再说安禄山,其实是个外国人,那时候有好多外籍官员,这个人掌权之后野心膨胀,如果不是唐朝用兵失误,他不会闹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发展嘎然而止,造成了节度使掌权,其实就是军阀混战。像蹦极一样,唐朝就这么完蛋了,虽然唐宪宗有点作为,大势难违啊。
后世有的人评价历史上的几个盛世,开元盛世算一个,明朝的永宣盛世或者说是仁宣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起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三个盛世之前,天后杀贪官如割韭菜,明太祖对贪官拨皮萱草,雍正反贪到被取外号叫抄家皇帝。这算不算一个规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