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篇外篇 尽信书不如无书-7
篇外篇 尽信书不如无书-7
要说三国,不知道说什么,《三国演义》太牛了,传播太广了,顺便说一下《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汉朝灭亡个人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无长君,好几个都是孩子皇帝,没办法,孩子他娘太后就帮着吧,人手不够咋办呢,得找信得过的人帮忙啊,信得过谁啊,当然是自己家人啊,所以太后的娘家人就帮着治理国家,也就是外戚,外戚掌握了大部分权力,很威风,有些外戚有本事,有的确实就是纨绔子弟。随着皇帝的长大,想要亲自掌权,抬头一看不是舅舅就是表哥说了算,没有人听自己的,不行,得把权力抢回来,也的组织人手啊,信得过的人也就是从小在皇宫里陪着自己吃陪着自己玩,还很听话得太监了,于是皇帝跟太监组成一个方队,加上对外戚干政不满的大臣们,皇帝往往很容易拿回权力。因为太监普遍得文化水平和见识得不足,很多难堪大任,帮皇帝夺权可能还能冲锋一下,说到治理国家那就有点扯了,于是乎太监和大臣的联盟会瓦解,一通乱战,皇帝驾崩后接着重复上演以上过程。
《三国演义》有很多版本,是先从说书的小故事开始的,到了罗贯中才觉得这段历史出彩,可以作为小说的素材来写一本书,有点像金庸写小说,把小说情节巧妙的嵌入到历史中去,以假乱真。我们听的最多的是扬刘贬曹这版。其实据说在南宋之前流行的版本是扬曹贬刘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南宋以前,谁家占据了中原谁家就是王朝正统,所以曹魏作为正统王朝写入历史,也为当时的人们接受。南宋偏安江南,知识分子不服气啊,打又打不过,那咱们就在文化上满足自己一下,于是三国演义中刘备虽然偏安西蜀,咱们说书的就说那是皇朝正统,以期说明我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也是皇朝正统。也算是知识分子的一个自我安慰。
其实说起来魏蜀吴三家都不简单,曹魏政权要不是曹丕以及他的儿孙死的太早的话,估计最有可能完成统一,主要是因为曹魏地广人多,而且后方稳定,中原地区发展快,最主要的是人才战略,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让曹魏聚集了很多人才像贾诩郭嘉荀彧等等,政治上也占优势,皇帝在这边啊,而且曹丕不是称帝,是从上任皇帝那接手的皇位。西蜀基本没戏,对比中原来说,人力物力都不占优势,皇帝没死,刘备一看曹丕当皇帝了,这下着急了,就假称给皇帝报仇赶紧登基了,给皇帝报仇不是应该立皇帝的儿子当皇帝么,怎么他自己就直接当上了捏,所以这一点在士大夫阶层可能很不受欢迎,到后期的不断打仗,也是劳民伤财,尤其是和吴国闹崩了就更没戏了。吴国很有意思,最后一个称帝,比刘备晚一年,但是吴国最后一个灭亡,谁让孙权家有长寿基因呢,东吴最大的缺点就是自成体系,排外严重,限制了他的人才引进,都是东吴几大家族掌权,不改革,没出路,多亏孙权活的长,要不然真不知道东吴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