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从七五年走来 > 第10章 挥手自兹去-4

第10章 挥手自兹去-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十章 挥手自兹去-4

    接着上次说,到第三天出殡了,出殡前有一个仪式叫辞灵,所有的亲戚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给逝者行礼,做最后的告别,然后知客高喊:起灵。孝子把灵前的一个陶制盆奋力一摔粉粉碎,哭声四起,然后由人搀扶起来,打着幡向坟地走,后面跟着家人,亲戚,朋友,接着由八个人抬着棺材,有几个人拿着板凳,要是抬累了换人,棺材不能落地,要放在板凳上。

    棺材后面跟着的人抬着花圈花篮什么的,挽联要扔到一边去的,带着人家的名字去坟地怕对人家不好,有好多人还拿着哭丧棒。一般送葬的队伍会在村里转一圈。这时候应该不会有人摆祭桌了,祭桌是在前一天摆,然后由人抬着祭桌在村里绕一圈,回来之后,祭桌上的东西会被大家抢光,记得祭桌上面有个叼着尾巴的猪头,有鱼,其他的记不得了,我们村有个人是专门抢猪头,没人抢得过他。

    送到坟地的人一个人兜里要装一块馒头,下葬后,扔掉才能回来,月子里的女人和有月事的女人是不能去的。长子打幡在第一个走,队伍挺长的,走的不会太快,有个人专门撒纸钱,一扔老高的,过路口,桥头的时候要放几个炮。到了坟地,坟地是提前请人挖好的,舅舅要给看着坟地。等到下葬队伍来的时候,看坟地的人要先躲到一边去的,下葬好了,要让娘家人看看行不行,如果可以就可以填土了,然后起来一个坟堆,因为多了一个棺材,所以土比较富裕,老话说要是缺大德的人埋的时候土就不够用的,坟堆就起不来。把花圈花篮放到坟地四周,有的可以烧掉。大家把兜里的馒头扔下就可以往回走了,也是不能回头,要是不参加三天圆坟的人,要把孝服孝帽子在坟地拆掉。家里儿子要是多的话,就有一个小热闹,挖开坟地的第一锨土要单独放的,几个儿子儿媳妇要抓一把土,往回跑,说是谁先到家谁发财。

    到家之后,会有个人点起一堆火,回来的人迈过去,然后给一块糖吃。灵棚什么的在送葬队伍出发的时候就要拆掉,同时在老人去世的房子里要点上一挂鞭炮。这时候事情就算完结了。到第三天的时候要去圆坟,就是陪点土,祭拜一下,把孝服都拆了。

    之后就没有其他亲戚的事情了,就剩下家里人烧七纸,每过七天烧一次纸,从家门口开始,一次比一次远,七次到坟地。碰到是“七”的日子,初七、十七、廿七要提前一天。以前的旧令,一七,七七是以儿子为主,三七,五七由出嫁女儿或者出嫁的孙女为主。七纸都是家里晚辈烧,五七的时候要烧五盆花的,有不同的传说,一个说是人死后浑浑噩噩的,没离开身体,还不知道自己死了,一个月后要起来一看骨肉都松开了,才知道死了,要回家看看做最后的告别,然后去阴司报到;还有的传说是五七的时候走到一座山,山上有个怪物打劫,不过这个怪物有个爱好就是喜欢花,一看到花就顾不上打劫了。当然路上还有许多打劫的,所以要给带上馒头和钱库开路。七纸烧完了家里存的纸也就都烧完了。七纸是不让买的,是葬礼上吊孝的人送的纸烧不完剩下的,还有就是闺女侄女给买的纸,要留下做七纸烧。

    到了第六十天的时候,该走到黄河了,不知道谁算的这么准,不管身体素质如何,都是六十天到。这一天要给烧船了,到了黄河都是六十天。这一天要给烧船了,用纸糊的船,一大家子人早上抬着船,船里面什么都有,艄公,吃的,喝的,用的,船舱里面还塞满了烧纸。走的时候,前面有个人还得敲着锣,记得给爷爷烧船的时候,没有锣,就拿一个大的搪瓷茶盘子,让我敲着在前面开道,那个大茶盘子不知道现在跑哪去了,上面的荷花特别好看。船不是到坟地烧的,得找个水边,把船烧掉。基本上就算完事了。

    当年的第一个春节家人是不能出去拜年的,得在家守孝。第一个清明只烧纸不上坟。忌日要给烧纸的,三年以后,哪年忘记烧了,从那年开始忌日就不用烧纸了。其他的都是正常的,清明上坟,七月十五烧纸只给自己的父母烧,不给再长的一辈烧,七月十五不送,八月十五嚎诵。十月一的时候要送寒衣的,买点纸和衣服,衣服可以自己做,也可买,反正都是纸做的。除夕的时候要烧纸。都是常例,不必细说。

    写这些文字不是为了宣扬封建迷信,只是把我知道的丧事的一些习俗说一下。随着计划生育,家里的孩子都少了,很多习俗都没法实现了。还有就是抬棺材的人都是年轻力壮,请人家帮忙的时候,孝子一个头磕在地上,就是再忙有再重要的事情,都要放下,给忙乎丧事。丧事之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请那些给帮忙的人吃顿饭,叫谢知。

    其实人死如灯灭,气化清风肉化泥。有的只是留给后代的传说。普通人就是这样。

    最后说一点前些日子看到一个教授写的观点,有些我是赞同的,觉得有点道理,自打实行火化之后,人要进行焚化,这不是需要汽油和电么,也是资源的浪费。还有就是现在的公募几乎是永久或者是半永久的水泥和沙子,占用土地。以前的土葬,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和大地融化在一起,绿色环保。有人说火化是为了节省耕地,中国的传统是五服以外的就可以不进行祭祀了,所以几千年过去了,少见有大的坟墓群,当然王侯将相除外。太久远的长辈的坟地自然就消失了。不会占用更多的耕地,是循环使用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测算过哪样占用土地更多。农村的传统其实就是厚养薄葬。

    对了,还有一个习俗写一下,就是客死他乡的人,找不到人了,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可以使一件衣服,可以使一个轮胎,可以使一块砖。我们老家平改迁坟的时候,有好多家找不到先辈的坟地了,就用砖写上名字代替。

    好了,这个习俗就写到这吧,还是那句话,生老病死,很正常的循环,小说里都说:千棺从门出,其家好兴旺,子存父先丧,孙在祖乃亡。

    补遗:说老人去世前世有征兆的的,不是我的臆想,是真是的见过的。想起来几个,比如说抢人间最后一顿饭,老人平时不怎么吃东西,突然这么一顿吃的特别多,还吃的特别快,不像正常的吃,简直是狼吞虎咽的,这就是不好的征兆,就像这是他在人间最后的伙食,得多吃一些;另一件就是回光返照,这个大家都知道,一直昏昏沉沉的,突然明白过来了,脑子特别清晰,嘱咐自己的身后事,也许就是回光返照;还有一个就是抬头纹开了,经常在笑话里听到,其实是真的,我见过好几个老人去世前,前额的皱纹展开了,皱纹内部是白的,对比非常明显,当然也有例外,就是有可能又合上了,那就是还能再坚持几天,我见过最长的是不吃不喝,一个礼拜就是靠自己的呼吸维持着生机,抬头纹开了合上好几次;在弥留之际,老人会突然出一身汗,俗话叫洗身汗,就是说老人要走了,出点汗,让人擦擦,就当洗澡了,干干净净的上路。

    丧事一个月内儿子是不能理发剃须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