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衡阳雁去无留意-6
第九章 衡阳雁去无留意-6
今天和朋友喝了点酒,也喝了不少水,看了一下前面写的内容,觉得写点和水有关的事情也是一个方向啊。
在古代,我们的先民是逐水而居的,所以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那时候生产力不发达,就只能追着水走,历史上看,经济繁荣的地区基本上是在距离水不远的地方。
看我们乡里出了一本书叫《风行水上下朱庄》里面记录的好多村里都有自己的水井。我小时候还见过,水井很深,是用青砖砌的井壁。那时候已经不用辘轳了,想打水的人用水筲就行了,用扁担上的钩子把水筲放到下面,晃悠几下,水就满了,提上了就行了,不过还真得需要膀子力气。
井水是有点凉的,打上来很少有人直接喝,都是倒到缸里面存着,用的时候再说。据记载有的村子不止一个水井。水井是比较危险的地方,掉到里面基本没救了,所以小时候大人总是嘱咐不要到坑边井沿去玩。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压水机子,这个名字应该不是正规的名称,实在难以形容它的长相,八十年代在农村生活的人应该对这东西有印象,只能找个图片附后面,下面是有一根通道地下的管子的,那时候水位不高是可以实现的,利用空气压力来把水从地下抽到地面上来的,开始的时候要向里面倒一些水,然后上下压把手,把手连着一块胶皮,上下压的时候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利用水的封闭性增加压力差,水才能从地下跑到地面上来,这个东西是个很好的玩具,倒点水就能出来那么多水,很好玩。
我记得姥爷家的那个压水机是红色的,肚子比较大,小时候经常当做玩具玩,承包到户的时候,还有的人在自家承包地里弄个这个东西,浇地就不靠老天了,那就变成了力气活,不那么好玩了。
现在估计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个东西了。后来村里有了机井,就是我上面的水洗澡的时候挨砸的那个地方,村里人就不太用压水机了,都是去那挑水。挑水也是个技术活,不管是从井边还是机井那挑水,用扁担挑两桶水挑到家都不是很轻松,要颤悠着走,还不能颤悠大发了,不然水就颤悠到外面去了,不颤悠肩膀会很疼。
后来村里安了自来水,可是为老百姓造福了,不用挑水了,不过冬天的时候比较麻烦,水管子会冻上,接水的时候得用火把水管烤热乎了水才能出来,有心眼的家庭就把水管接到屋子里就不会冻了。人变得懒了后就有点麻烦了,机井坏了,没法供应自来水的时候,就得去别的村弄水,那时候人们比较善良,有拖拉机的家去别的村拉水给大家分。现在的自来水系统比较发达了,但是遇到了灾难,水电气的供应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短板,发展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还真的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