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国寡民-10
第四章 小国寡民-10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我老汉说话啰嗦。这是我高三语文老师讲赋比兴的时候举的例子。发现昨天写的有点啰嗦了,还没感觉自己老了呢。我觉得写东西不难,昨天八点半开始写一个多小时就完事了,进行整理删除就快十一点了,还担心字数多。上一篇麦子的话题还是没有说完。今天接着说点。
实际上麦子到开春的时候还要浇一遍返青水,这里补充一下,昨天拿不准,就给删除了;另外,一讨长的讨是不对的,应该是一庹长,日常都念成讨;农具那一篇的犁,有几处写成梨了;麦丹是由阴雨天和雾霾引起的。在此感谢方哥、张师姐、乔帮主和家兄的补充。
打麦子后大场上堆满了花秸麦余子,这在当时是战略物资,几乎家家都垛一垛花秸,留着过冬,这不是主要的,来年谁家要是盖房子、打墙头什么的,那么就必须得多垛一些花秸和麦余子,还要保证不被雨雪淋了,如果花秸垛漏水,就会变糟了,不能用了。
盖房要用大量的泥,和泥的时候要把花秸和麦余子掺和在里面,泥的效果会很好,那时候土墙上是可以看到露出来的花秸麦余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少有人和泥盖房了,都变成沙子水泥了,虽然结实,但是不可降解,和泥是物理变化,沙子水泥总觉得是化学变化,对人体不好,对自然生态也不好。
当然打过麦子后,场上还会遗留许多麦粒,村里当时有个小女孩拿着口袋去场上捡麦粒,每天能捡几斤呢。
不过那也捡不干净,一场雨过后,大场上绿油油的一片,都是长出来的麦子。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有的家用小型的打麦机,用拖拉机就能带动,直接在地里打麦子,花秸什么的直接扔到地里,叫秸秆还田。
再后来有了联合收割机,直接等在地头,收过之后,直接用口袋装好找地方去晒干了就行了,当然钱是要交的。虽然是省事了,但是我总觉得浪费的麦粒可能会更多一点,比较可惜。
麦子晒干了,如果家里有去年的陈麦子,就接着吃陈的,如果没有,就吃新的。
磨麦子要去磨坊,先把麦子过一遍水,然后用毛巾擦干了晒晒,拉到磨坊,我们叫去推磨,可能是遗留以前用石碾子的说法。
把麦子磋到机器里,一个口出面,一个口出麸子,最开始先把麦子打碎了。第一遍的时候出来的面比较白,麸子上还有不少面,第二遍面就稍微差点,第三遍面就比较黑了,一般第一遍和第二遍出来的面掺和到一起装,第三遍的单独装。
麸子得留着,掼枕头,喂猪,喂驴什么的,那时候人是很少吃的,我就没吃过,后来听说麸子还是一味中药,平时多吃麸子还能防癌、治疗便秘、降低胆固醇,不过那时候没听说过。
新打下来的麦粒,比较饱满像个小胖子,放在嘴里嚼,感觉上有点甜味儿,很自然的皮就自己出来了,嚼着嚼着就变得特别有韧劲儿,就像口香糖,在嘴里很听话,拿出来就特别有粘度,这又是那时候的一个玩儿的项目,把这团从嘴里吐出来,弄到一根杆子上,可以去粘知了玩儿。我觉得还可以粘别的东西,但是没有尝试过。难怪打浆子要用白面呢。
麦芒还有一个用途是可以把手上磨出来水泡、血泡的扎破了
看来今天的目标又没有达到,下一章再写其他的吧。
结章语:又写够了十章,没有写完第一个十章那么激动了,其实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写完,放到以后的章里吧。一个题目太多了看着也腻歪,总是想把内容和题目对应起来,有时候太费劲了,本是懒人,计划写以后的章节的时候,有一两篇和题目有关就得了,有的篇可能跟题目关系不大,串乎着来,省的乏味,看《阅微草堂笔记》也是一段一段的故事,我这不算故事的东西还强求章节就有点矫情了。下一章题目是什么还没想好,更别说内容了,晚饭时有人问我今天写什么,其实那时候我还没想好,就是想到哪写哪,顺其自然。今天周六,也偷个懒,不校对了,早点收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