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祭侄文稿)(安史之乱)
{直到有一天又被网友笑死。
有一位网友每天在发自己铁杵磨成针的视频。
评论区:求你了。磨磨铁吧,这是钢筋,你再磨两年,这石头就有屁股了。
这块石头也是遭了大罪了。几千年了让你拿根钢筋开了个股缝。
这玩意但凡磨成针,都是对相关行业最大的震动。
你想挑战自己是好事,我们不反对,但是这不是铁杵,是钢筋,这个粗细。八级地震都震不断呀。}
[古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现代:只要钢够硬,石头磨出腚]
[更搞笑的是,作者说石头被洪水冲跑了。 网友:与其相信洪水冲走了,更相信是石头捂着屁股跳水了。]
[一直以为钢筋是铁做的[捂脸]]
↑[钢筋确实是铁做的,只不过里面的碳含量和普通的铁不同。]
[钢筋和铁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含碳量不同[听歌]]
林研最后还是没有弄懂钢和铁的有什么区别,于是他就去搜了一下。
看完之后才明白,钢和铁的不同之处。顺便又看了一下下面的如何制造钢和铁,配合着讲解视频还挺有意思。
此时各朝各代却轰动,太不容易了。天幕终于出了个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了。
此时各朝的人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天幕中的楼房那么高大却不会倒塌的原因。原来是用这种钢杵当作支撑,也难怪能随随便便建个上百米的楼高。
虽然他们没有办法像天幕中那样,制作那么高品质的钢。但是提高一下现在的钢产量和质量还是没有问题的。
此时秦始皇在犹豫,自统一以后。秦始皇在文化方面虽然有了很多的改革。但是对于各家学派却一直持放任的态度。
在所有的学派中,只有墨家最为特殊。只有墨家有自己的军队,可以随时参与战争中。本来他都想要对墨家下“诛杀令”了,但是天幕的出现让他延缓了这一决策,后来天幕陆陆续续的公布了很多的先进技术工艺,这让秦始皇有点舍不得墨家的手艺了,但是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确实又很麻烦。
他一直在犹豫,直到今天公布了关于铁的锻造,他下定了决心。
于是他下旨,建立一个专门研发技术的部门,专门用来研制和改进天幕中所透露出的技术。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短短234字。不仅仅是书法之作,更是血泪之作。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30多位家人为国捐躯。其中包括他最疼爱的小侄子。
当时颜真卿与颜杲卿两兄弟死守不降,一南一北讨伐叛军,颜杲卿孤军奋战六天。叛军以其子颜季明性命胁迫,仍不投降。
颜家30多口人,被安禄山杀绝,颜真卿侥幸活了下来。多方寻找亲人尸骨,最后只找到了侄子颜弄明的头骨。悲愤交加下写下了字字血洎的《祭侄文稿》}
这次的视频很沉重,内容就是一张字帖,字帖上面有很多的修改的痕迹,可这依旧不能掩饰其书法技巧之高超。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三、渴涩生动的墨法。
各朝各代有很多文人墨客赞扬《祭侄文稿》书写笔法之高超。但是当讲解的《祭侄文稿》是在那种场景下写下的作品,一时之间人们心中愤懑不已。
在颜真卿之前的朝代,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史之乱?但是看到那天幕上的字贴时,谁的心中不是愤愤不平呢。
颜真卿望着天幕,心急如焚却又怅然若失。他担忧于那安史之乱,又怅然于自己家族的结局。
“清臣冷静,如今还没有安史之乱,不要自乱阵脚。”颜真卿的朋友张志和如此劝解。
颜真卿,字清臣。张志和,字子同。张志和就是写出那个“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人。
(作者文化水平有限,真的想不出各个朝代人们称呼的名称,所以只能简单的统称一下字。其实我也知道不同朝代之间的称呼不同,但是来回切换确实有点不太方便,只能简单的找一些通用的称呼。)
颜真卿冷静下来,依据天幕的习惯。是有可能刷到相关的内容的,希望能够刷到有关安史之乱的讲解。
[从前只埋怨历史的难背诵,而无法理解那些鲜活的人物。如今没有机会再去背诵那些文字,却在社会的打磨中找到了那些年老师想让我们理解的意义。如果有机会去对话他,我竟然想对他说的是:好好写书法,这世道不容你。]
[他可是颜真卿啊,得是多么的悲愤,才能有那么多的涂改。]
[这不是墨,是颜家满门的血]
[他是颜真卿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是多么绝望与痛心才会这样涂涂抹抹才把这篇祭稿写完,颜家满门忠烈却无一人善终,呜呼哀哉!![流泪][流泪][流泪]]
[天下第一楷书写了天下第二行书]
[《兰亭集序》是书法的最高水准,《祭侄文稿》是先辈的义胆忠肝,中华的精神传承。]
[颜真卿以骨骼端正的楷书而天下文明,他得多绝望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流泪]]
↑原来楷书四大家之一写出天下第二行书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流泪]
稍微懂一些书法的人都知识道,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的字体特点都不一样,一个人很难专精每一种字体。颜真卿的字体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但其更为著名的是其楷书。却能在那种情况下写出天下第二的行书。不仅是其技法高超,也表明了当事人心中的悲愤。
大明宫内,李世民的脸色再次难看,历史上能用乱来形容的事件,通常是王朝内部发生的动乱,比如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再比如今天的安史之乱。
如今唐朝来了个安史之乱,还不知道其后果。此时大明殿的各位大臣也是心神不宁,可是那也没办法,只能忍着。
林研看完这个视频,不由自主的升起对安史之乱的好奇心,她当然知道唐朝由胜转折的关键点安史之乱,但是她对其并没有太多了解,索性去找了一下。
(省略其内容,我知道你们也不感兴趣,咱直接跳评论吧。)
看完了详细的安史之乱内容,
[安禄山的儿子杀了安禄山。后来史思明也被他自己儿子的杀了。两大孝子。]
[朱棣这个燕王开创了永乐盛世。
安禄山这个燕王毁了开元盛世。]
朱元璋看到这条弹幕的时候,朱标刚刚去世,朱元璋悲痛欲绝,不仅是因为太子去世,失去亲人的痛苦,此前太子在时,东宫对明朝未来所有的建设,都得推翻。
朱元璋此时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明王朝刚刚稳定下来。他没有多少时间,为了巩固新王朝的统治,他必须继续坚持在朝堂之上。
本来朱元璋心中是更想立皇太孙朱允炆。他当然知道朱棣的优秀,但一方面它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顺序,另一方面,成年的皇子大多已经成了藩王了,此时立燕王可能会引起争端。
与此同时朱棣本身也是有缺点的,朱棣尚武,此时的明王朝初立,经过他这么多年的统治,明王朝急需一个仁慈稳重的君王。
不仅仅是为了稳定朝纲,更重要的是休养生息。原本的太子朱标无疑是非常符合要求的,但朱标去世的太早了。
如果选择朱棣的话,朱元璋很怕朱棣会再次掀起战争,让刚刚稳定下来的民间再次受到战争的影响。
此时听到天幕上的永乐盛世,好像也不是不可以立朱棣。
[几次包庇安禄山,这样看起来,杨贵妃死的不冤啊]
↑[只是不能把锅全扣她头上,但要是有人说杨贵妃无辜那就是笑话。]
[安史之乱可不是光盛唐由盛转衰了!是从此打开了重文轻武的大门了,一个扩张的民族最终给变成了死守汉地十八省的民族。]
[我们主体组成是农耕民族,西部东部南部都有地域限制,到头了,北部游牧民族,且气候恶劣,不适合农耕,如果西边没有山脉,扩到印度不是问题。]
[不是李隆基的骚操作,叛军根本打不进长安,封常清高仙芝也不会冤死,哥舒翰也不至于晚节不保。李隆基活该被打的满四川跑。]
看完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李世民差点气死,如果说唐玄宗只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倒还好,他也不至于生那么大的气,就当自家出了个无能的后辈,谁家还没几个无能之人呢。
他生气的是唐玄宗明明有那个实力,有那个脑子,他一手把唐朝带到最高峰,又一手把它推下去,你搁这玩蹦极呢。这才是李世民生气的原因。
[没有安禄山有安东山,主要是大唐地方势力太大了,中原王朝根本调不动。]
↑[这也是唐朝藩镇问题积攒已久所造成的。唐朝的三大问题:自开宝年间就松散的政策问题;因边疆战事而崛起的军队将领掌握了钱权兵三大要素;土地兼并导致民间生活困难。解决不了这三个问题,安史之乱的爆发是早晚的事。]
↑[主要还是由于唐朝的疆域太大,当时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维持统治,所以还是得发展科技。]
看到天幕上网友的评论,李世民缓缓冷静,身为一位千古名帝的帝王,他自然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一开始就发生的,都有其预兆。
但这并不代表唐玄宗没有错,唐玄宗身为一位帝王却沉迷享乐,听信谗言,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这本身就是他的无能。
倘若没有才能也罢,既然早年拥有拨乱反正,励精图治,选贤举能的能力,晚年却做的那么糊涂。当真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还能留下个明君之名。
武则天时期
对于武则天来说,李隆基不过是一介小辈,虽然最后李隆基登上帝位,让武则天不爽,但还没有残忍到对李隆基下毒手,只是将他圈禁在府中。